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3076)

作品数:6 被引量:178H指数:5
相关作者:万建民翟虎渠王春明胡茂龙杨权海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性状
  • 5篇数量性状
  • 4篇基因
  • 3篇性状基因
  • 3篇数量性状基因
  • 3篇数量性状基因...
  • 3篇全氮
  • 3篇QTL
  • 2篇数量性状位点
  • 2篇水稻
  • 2篇水稻剑叶
  • 2篇位点
  • 2篇相关性状
  • 2篇剑叶
  • 2篇光合功能
  • 2篇QTL分析
  • 1篇氮含量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色

机构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篇万建民
  • 5篇王春明
  • 5篇翟虎渠
  • 3篇杨权海
  • 3篇胡茂龙
  • 2篇张迎信
  • 1篇陆巍
  • 1篇孔令娜
  • 1篇刘玲珑
  • 1篇张文伟
  • 1篇刘裕强
  • 1篇江玲
  • 1篇何冰
  • 1篇张荣铣
  • 1篇余传元
  • 1篇张强

传媒

  • 2篇Journa...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水稻分蘖角度的QTL定位和主效基因的遗传分析被引量:25
2005年
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组合Asominori×IR24重组自交系(RIL)群体71个株系和相应的全基因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CSSL)群体65个株系,在2种环境下对分蘖角度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和上位性效应的遗传分析.在两种群体中都出现了分蘖角度的超亲分离.在RIL群体中发现了5个主效QTLs和3对上位性双位点互作标记基因座,控制水稻分蘖角度.其中在第9染色体上位于XNpb108~C506 RFLP分子标记区间的qTA-9基因座在2种环境中同时出现,其贡献率平均为28.6%,增加分蘖角度的等位基因来自籼稻品种IR24.利用CSSL群体图示基因型分析,证实在第9染色体上含有RFLP标记C609和C506约15 cM的染色体区段,存在增加分蘖角度的基因,来源于染色体片段供体亲本IR24,在Asominori的遗传背景中能增加分蘖角度约15°,该基因的位置与RIL群体在第9染色体上定位的QTL相同,证实了qTA-9的存在.F1表型测定及F2代遗传分析表明,来自IR24的等位基因是一个不完全显性基因.除一对上位性位点存在显著的环境互作效应外,未发现其他位点存在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不同基因的加性效应和双位点的上位性效应的共同作用可能是造成水稻分蘖角度超亲分离的主要原因.
余传元刘裕强江玲王春明翟虎渠万建民
关键词:分蘖角度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数量性状位点上位性
植物叶色突变体被引量:116
2006年
叶色变异是比较常见的突变性状。叶色突变体在基础研究和育种工作中越来越显得重要。文章概述叶色突变体的分类方法、来源、遗传方式和突变的分子机制,着重介绍其应用价值及前景。
何冰刘玲珑张文伟万建民
关键词:叶色突变体分子机制育种研究突变性状
水稻剑叶光合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水稻剑叶全氮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是影响生物产量的重要因子。利用[Nipponbare(粳稻)×Kasalath(籼稻)]×Nipponbare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BILs)群体在2005、2006连续两年对其剑叶抽穗后7d的全氮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y trait locus,QTL)定位。结果检测到5个控制全氮含量的QTLs(qTLN-1、qTLN-3a、qTLN-3b、qTLN-9和qTLN-12),分布在第1、第3、第9、第12这4条染色体上,其LOD值为2.67-19.07,贡献率为2.33%-18.70%,其中qTLN-3a、qTLN-9、qTLN-12是新检测到的位点。在第6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控制净光合速率的QTL,LOD值为3.06,贡献率为4.73%;控制蒸腾速率的1个QTL qTr-10,其LOD值为6.59,贡献率为7.45%。同时还发现控制单个性状的QTLs存在上位性互作,因而利用相应的以Nipponbare为背景的全基因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群体进一步剖析单个QTL效应,结果显示控制全氮含量的qTLN-3a、qTLN-9和控制净光合速率的qPn-6在不同环境下可以被重复检测到,且效应稳定。该结果将有利于光合功能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MAS)育种及其图位克隆。
张强王春明翟虎渠万建民
关键词:水稻光合性状
水稻光合功能相关性状QTL分析被引量:25
2005年
利用粳稻Kinmaze/籼稻DV85杂交后代单粒传衍生的81个F11家系所组成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InbredLines,RILs)群体,研究水稻光合功能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在水稻抽穗后7d测定叶片全氮含量(TLN)、叶绿素a/b比值(Chl.a∶b)和叶绿素含量(Chl)。共检测到6个QTL,各QTL的LOD值为2.66~4.81,贡献率为11.2%~29.6%,其中,在第1、2和11染色体上检测到3个与全氮含量相关的QTL,相应贡献率为17.3%、15.3%、13.7%;在第3和4染色体检测到2个与叶绿素a/b比值相关的QTL,贡献率为13.8%和29.6%;在第1染色体检测到1个与叶绿素含量相关的QTL,贡献率为11.2%。4个QTL为本研究新检测的基因座。有趣的是,控制叶绿素含量的qCC1位于第1染色体上RFLP标记C122附近,与已报道的NADH谷氨酸合成酶基因位置一致,而叶绿素合成始于谷氨酸,暗示该基因座与水稻光合功能关系极为密切。然而,对抽穗后30d叶绿素含量进行QTL分析,结果未检测到与其相关的QTL,表明控制叶绿素含量qCC1效应随水稻叶片的衰老而降低。
胡茂龙王春明杨权海翟虎渠陆巍张荣铣万建民
关键词:光合功能全氮
水稻剑叶全氮含量及其变化的遗传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以籼稻品种IR24 和粳稻品种Asominori 及其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群体为遗传研究材料, 在抽穗后5个不同时期分别测定剑叶全氮含量,并结合水稻RFLP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对水稻剑叶全氮含量性状进行 QTL的动态定位,探讨了控制剑叶全氮含量基因在水稻发育过程中的时序表达方式。在抽穗后各时期共检测到7个QTL, 位于第2和第11染色体上的2个QTL(QN- 2、QN- 11)增效基因来自粳稻品种Asominori,其他QTL的增效基因来自籼稻 IR24;抽穗后 2 周内检测到2个QTL,即QN- 3 和QN- 8 b, 其加性效应值较大, 解释表型变异的贡献率较高;后期检测到的QTL加性效应和贡献率较低,位于第2染色体上R3393的QN -2 位点的基因在抽穗后第3周内表达, 位于第8染色体上G1149的QN -8 位点的基因在抽穗后第4周内表达,位于第11染色体上G1465的QN -11 位点的基因在抽穗后 4 周和 5 周持续表达。控制剑叶全氮含量的基因在抽穗后早期表达较为活跃,可以应用于改良水稻品种的剑叶光合功能;在测定末期检测到的控制剑叶全氮含量的QTL,则可以用于延缓叶片早衰的育种改良。
杨权海王春明胡茂龙张迎信翟虎渠万建民
关键词:水稻剑叶全氮含量光合作用数量性状位点
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检测3个水稻光合功能相关性状QTL被引量:11
2006年
利用98个家系组成的日本晴(粳稻)/Kasalath(籼稻)//日本晴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k)群体(BC1F10),研究水稻光合功能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基于水稻抽穗后7d叶片全氮含量(TLN)、叶绿素a/b比值(Chl.a/b)和叶绿素含量(Chl),共检测到8个QTL,其LOD值为2.61~6.42,贡献率为9.7%~21%。其中,第1和6染色体上2个与全氮含量相关的QTL,相应贡献率为9.7%和10.8%;第2、3和12染色体上3个与叶绿素a/b比值相关的QTL,贡献率分别为10%、10.5%和21%;第1、4和8染色体上3个与叶绿素含量相关的QTL,贡献率分别为13.7%、10.7%和10%。控制叶绿素含量的qCC-1位于第1染色体上RFLP标记C122附近,与已报道的NADH-谷氨酸合成酶基因位置一致,而叶绿素合成始于谷氨酸,暗示该基因座与水稻光合功能关系极为密切。在第4和6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QTL与抽穗后30d叶绿素含量相关,但未检测到位于标记C122附近的qCC-1,暗示控制叶绿素含量的qCC-1效应随水稻叶片的衰老而降低。
胡茂龙张迎信孔令娜杨权海王春明翟虎渠万建民
关键词:光合功能全氮叶绿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