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716)

作品数:14 被引量:278H指数:11
相关作者:赵秀海张春雨范秀华夏富才张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北华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树种
  • 3篇松林
  • 3篇阔叶
  • 3篇阔叶红松
  • 3篇阔叶红松林
  • 3篇环境解释
  • 3篇红松林
  • 3篇次生
  • 2篇演替
  • 2篇演替阶段
  • 2篇针阔混交
  • 2篇针阔混交林
  • 2篇群落
  • 2篇主要树种
  • 2篇空间自相关
  • 2篇混交
  • 2篇混交林
  • 2篇光谱反射
  • 2篇不同演替阶段
  • 2篇次生林

机构

  • 13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北华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10篇赵秀海
  • 7篇张春雨
  • 3篇范秀华
  • 2篇孟庆繁
  • 2篇贾玉珍
  • 2篇夏富才
  • 2篇常新华
  • 2篇张赟
  • 1篇曾凡勇
  • 1篇朱小迪
  • 1篇陈列
  • 1篇梁永伟
  • 1篇李永慈
  • 1篇刘伟国
  • 1篇毛炎新
  • 1篇赵亚洲
  • 1篇王蕾
  • 1篇王卓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网络安全技术...

年份

  • 9篇2009
  • 4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的昆虫多样性被引量:31
2009年
昆虫多样性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研究昆虫群落变化与生境演替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网捕、灯诱和诱捕法系统调查了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次生白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阔叶红松林)昆虫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分析了昆虫在森林演替过程中的规律及与植被群落之间的关系。系统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8183头,隶属于14个目699种,其中鳞翅目和鞘翅目是主要优势类群。次生针阔混交林昆虫的个体数量最多,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物种数最多。不同演替阶段昆虫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差异不显著,但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阔叶红松林的Fisher’sα指数显著高于次生白桦林。目水平上的昆虫多样性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昆虫多样性在森林演替过程中和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相同;由于食性和生境选择的不同,森林演替过程中鳞翅目昆虫多样性逐渐升高,而鞘翅目多样性逐渐降低。
贾玉珍赵秀海孟庆繁
关键词:昆虫群落演替次生白桦林原始阔叶红松林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38
2009年
为进一步揭示天然阔叶红松林的空间结构规律,为合理选择种群结构研究方法提供借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设立面积为1hm2的固定样地,对样地内的林木进行每木调查和坐标定位。运用均匀度理论对不同径阶大小的林木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并运用均匀度、点格局、角尺度3种格局研究方法对样地中的主要树种及林分整体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小径阶林木的分布状态为集群分布,随着径阶的增大,林木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2)阔叶红松林的格局分布为集群分布,这主要受到了演替阶段和林分年龄的影响。3)3种方法在格局不太明显的种群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3种方法在格局检验上各有优势。
王蕾张春雨赵秀海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均匀度角尺度
长白山次生林乔木树种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39
2008年
应用Ripley K函数,分析了长白山一个5.2hm2次生林样地内乔木树种的空间分布以及主要乔木树种的幼树、小树、大树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结果表明:共调查到34种乔木,其中常见种27种,少见种7种,共计15688株;在27个常见种中,有23个种在空间上主要呈聚集分布,另外4个种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在7个少见种中,均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簇毛槭、假色槭、水曲柳、臭松和红松随着种群发育(幼树→小树→大树)聚集强度逐渐减弱,直至趋向于随机分布,其他树种的空间分布随种群发育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在10个主要树种组成的45个种对中,有11个种对表现出显著正相关,1个种对为显著负相关。
张赟张春雨赵秀海武耀祥周海城
关键词:次生林
阔叶红松林林冠空隙光强异质性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4个不同尺度林窗内光照强度的异质性,分析红松幼树在林窗内9个方位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窗内9个方位出现光合有效辐射(PAR)峰值顺序为:西实际林窗、北扩展林窗、林窗中心〉南实际林窗、南扩展林窗、东扩展林窗、东实际林窗〉西扩展林窗、北实际林窗,光照呈东-西、南-北不对称分布,光照梯度在西、北方向变化较大,但各方向距中心不同距离的日均PAR无显著差异.林窗Ⅰ~Ⅳ日均PAR分别为21.85、45.57、66.02和23.48μmol.m-2.s-1,相互之间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PAR与净光合速率(Pn)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随PAR增大而增大.随林窗面积的增大,PAR和Pn均先增大后减小;当林窗面积为267 m2时,二者同时达到最大值.
王卓范秀华
关键词:光合有效辐射净光合速率林窗红松幼树
长白山温带森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62
2009年
原始阔叶红松林是长白山西部地区的地带性顶级植被类型,经采伐干扰或火烧破坏后形成大面积次生林。参照CTFS(Centre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样地建设技术规范,于2005~2007年,在长白山地区典型次生杨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和椴树红松林内各建立了5.2hm2固定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了样地内胸径大于1cm的木本植物,初步分析了森林监测样地的群落组成和种群结构,并应用双相关函数g(r)分析了样地内5个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次生杨桦林样地共监测木本植物32种,20949株活个体,隶属于13科21属。次生针阔混交林样地共监测木本植物31个种,14725株活个体,隶属于12科20属。椴树红松林样地共监测木本植物20个种,12062株活个体,隶属于11科13属。次生杨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及椴树红松林中胸径大于1cm的木本植物胸高断面积之和分别为24.74、32.07和56.64m2.hm–2。紫椴(Tilia amurensis)是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带的重要组成树种,其重要值、胸高断面积在3个森林监测样地内均居于前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ana)重要值和胸高断面积在次生杨桦林内均处于优势地位,而在椴树红松林内优势地位为红松(Pinus koraiensis)等顶级树种所取代。次生杨桦林和次生针阔混交林中,红松、色木槭(Acer mono)、臭松(Abies nephrolepis)、鱼鳞松(Picea jezoensis)和紫椴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分布;而椴树红松林内,红松和紫椴的径级结构则呈单峰分布,色木槭、臭松和鱼鳞松呈倒J型分布。g(r)分析表明长白山森林监测样地内5个优势树种的空间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聚集强度在同种个体周围(r≤4m)达到最大,随着距离增加,聚集强度逐渐减小。次生林中树种空间格局的环境解释量较高,而椴树红松林中环境因子对树种空间分布的解释能力较差。
张春雨赵秀海赵亚洲
关键词:径级结构环境解释
长白山木贼山柰素含量对反射光谱参数的响应
2009年
对长白山地区木贼山柰素含量和反射光谱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判别木贼药材质量优劣的快捷方法。根据反射光谱曲线(Unispec-Sc光谱分析仪)导出的若干参数,对木贼样品进行聚类分析,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木贼山柰素的含量,分析了反射光谱参数与山柰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蓝边面积(SDb)、绿峰反射率(Rg)等参数与山柰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91,-0.982),530~570nm波段的反射率与山柰素含量亦呈显著的负相关(︱r︱>0.95)。通过比较SDb、Rg,可简捷地判断长白山地区木贼质量的优劣。增强530~570nm波段的入射光线,可刺激山柰素含量的增加,但需要大田实验进一步验证。
朱小迪范秀华李永慈
关键词:木贼光谱反射
数据在互联网上可靠传输的实现
2009年
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时,由于网络的复杂性,经常发生数据丢失或者错误的情况。本文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尝试了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设计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模型,这是对保证数据在复杂网络上传输完整性问题的有益探讨。
毛炎新常新华梁永伟赵秀海
关键词:SOCKET网络
长白山次生林树种空间分布及环境解释被引量:44
2008年
分析次生林群落中12个树种的空间格局,阐述树木种群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多数环境因子和树种都表现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即存在空间聚集性结构;2)空间变异分割表明,环境因子主要制约幼树和小树的空间分布,而对大树影响较小;3)土壤水分和土壤pH值对树种分布影响较大,土壤营养(全氮、全磷和全钾)作用相对较小,土壤有机质、叶面积指数和光量子密度与树种空间变异之间无显著关系;4)在已知种群空间变异中,环境因子(包括环境变量单独解释部分、环境变量与空间变量交互作用部分)解释能力较低,而纯粹的空间变量(即空间变量单独解释部分)对种群空间变异具有较高的解释能力,说明一些未知的独立于环境因子的空间过程在树木种群空间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春雨赵秀海夏富才
关键词:环境解释空间自相关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及其环境解释被引量:17
2009年
利用Moran’sI指数和双相关函数g(r)分析7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检验了环境因子与树种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色木槭幼树和小树不具有空间自相关结构,其他树种或生长阶段均呈显著正空间自相关。同一树种的不同生长阶段(幼树、小树、大树)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7个树种在绝大多数空间距离上呈随机分布,少数空间距离上呈聚集分布,并且这种聚集性主要表现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环境变量对紫椴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对紫椴幼树、小树及大树空间变异的解释能力分别为23.6%、19.7%和27.5%。环境因子分别解释了蒙古栎幼树2.4%和小树27.1%的空间变异,香杨小树6.8%的空间变异,对蒙古栎和香杨大树空间分布的解释能力较低。环境因子对臭松、红松、色木槭及白桦的空间分布无显著影响。树木种群的空间自相关性是7个优势树种形成特定空间格局的主要原因。
常新华赵秀海曾凡勇张春雨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
长白山北坡椴树红松林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关联被引量:15
2009年
以长白山5.2 hm2椴树红松林固定监测样地为基础,研究优势种红松与紫椴的径级结构,运用Ripley sK函数探讨红松和紫椴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空间关系。结果表明:①红松和紫椴的径级结构均呈单峰分布,幼树数量较少。②红松和紫椴种群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红松和紫椴幼树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小树和大树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但大树的聚集强度小于小树。③红松小树与大树在1 m的空间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紫椴幼树与小树、幼树与大树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红松小树与紫椴大树、紫椴小树与红松大树在局部空间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
陈列赵秀海张赟
关键词:紫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