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51101)
-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4
- 相关作者:尹庆红雷文彪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民歌、展演与文化认同——以黑衣壮民歌为例
- 2017年
- 通过对黑衣壮民歌艺术的现代变迁的田野调查和研究,认为在全球化所带来的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一方面,处于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机制正在削弱,并带来文化认同的危机;另一方面,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不只是消极地等待消亡或被同化,外来文化的强大压力也会激活其中的某些积极强健的因素。民族文化的主体依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将外来文化观念和传统文化精神整合、重建、融合为新的文化资源,实现对原有文化的再生和超越。在传统文化的再生过程中,深厚的民族感情再次发挥了作用,它是民族文化认同重建的情感纽带。在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语境中,大众文化生产机制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的改造和利用呈现出一种"古朴化"的风格。传统的民歌艺术是现代大众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新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 尹庆红雷文彪
- 关键词:黑衣壮民歌展演文化认同
- 英国的物质文化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人类学的诞生是与对物质文化的研究密切相关的。早期人类学对物质文化的研究深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物质文化被看做是衡量某一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20世纪80年代以来,伦敦大学学院的人类学系和剑桥大学的考古学系逐渐成为英国物质文化研究的两个中心,共同促成了英国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的物质文化转向。物质文化研究把物质性看做是文化的一个整体维度,强调人与物质之间的辩证关系:人创造和使用物质,物质也造就了人。在现代消费社会,大众消费成为英国物质文化研究的主要对象,并特别关注物质的消费过程和场所。人们在参与物质消费的过程中,思考他们的社会存在和生活方式。
- 尹庆红
- 关键词:人类学物质文化大众消费
- 民歌与文化认同——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例被引量:14
- 2013年
- 民歌作为地方性文化和审美经验的表达,是维系地方文化身份认同的基础和情感纽带。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出现不仅是南宁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南宁的地方文化身份意识觉醒使然。民歌节运用现代大众文化的生产方式对地方性的民歌和文化符号进行重新书写和演绎,使之成为塑造地方文化身份的重要途径,民歌节的连续举办在塑造南宁的城市文化形象和地方文化身份认同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尹庆红
- 关键词: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文化认同
- 艺术人类学:从符号交流到物质文化研究
- <正>在西方人类学发展史上,人类学与艺术的关系并不惬意,艺术和物质文化从未进入人类学研究的中心,大多数的人类学著作只是在最后一章稍微提及一下艺术,可以说艺术人类学研究基本上是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状态。这种状况直到20世纪60...
- 尹庆红
- 文献传递
- 全球化时代的艺术生产与审美认同被引量:4
- 2013年
-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认同问题日益明显。文化是形成群体文化认同的核心,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都表达和建构了群体的文化认同。本文通过分析文化中的艺术和审美实践等文化形式在塑造群体文化认同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以艺术和审美为基础的审美认同是地方性艺术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群体成员在生产带有明显身份特征的艺术和审美实践的过程中,群体的审美经验是实现审美认同的基础,艺术生产和审美实践只有真实地表达该群体的审美经验,才能真正起到表征该群体文化认同的作用,也才能在全球化的多元文化舞台上发出本群体的声音。
- 尹庆红
- 关键词:文化认同艺术生产审美经验
- 今日艺术人类学:苏珊·库席勒教授访谈(英文)
- 2016年
- 苏珊·库席勒(Susanne Kuechler)教授是现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人类学系系主任,她是艺术人类学和物质文化研究的专家。作为著名人类学家阿尔弗雷德·吉尔(Alfred Gell)曾经的同事和学生之一,她和吉尔有着密切的交往,对他的艺术和能动性理论有较深的理解。在这篇访谈中,苏珊·库席勒教授谈到了她走向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学习经历、她的研究著作和当前的研究项目。她重新审视了吉尔的艺术和能动性理论,并提出技术、设计和审美之间的关系是今日艺术人类学研究的重点。
- 尹庆红
-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ALFRED物质文化
- 艺术人类学:从符号交流到物质文化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在西方人类学发展史上的大部分时间内,人类学与艺术的关系并不惬意,艺术人类学研究基本上处于一种边缘的不自觉状态。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象征解释人类学的兴起,艺术和物质文化逐渐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象征解释人类学把艺术看作一种语言符号的交流体系,主要用符号学理论来解释艺术品的意义,"符号—意义"成为其研究艺术的主要范式。20世纪八九十年代,艺术人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自觉时期,艺术人类学在理论建构上的一个重要转向是由"符号—意义"研究转向对艺术品的能动性研究,"艺术品—效果"是艺术能动性理论的主要特征。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人类学研究中出现了物质文化转向,物质文化研究强调对艺术品的物质性的关注,"物质—艺术"之间的关系成为当今艺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
- 尹庆红
-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能动性物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