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201)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于晓方李德新梁米芳李川张硕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病毒
  • 2篇蛋白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综...
  • 2篇疫苗
  • 2篇综合征
  • 2篇结构蛋白
  • 2篇核蛋白
  • 2篇发热
  • 2篇发热伴血小板...
  • 2篇发热伴血小板...
  • 2篇NP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抑制
  • 1篇特异
  • 1篇特异结合
  • 1篇肿瘤

机构

  • 4篇天津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约翰霍普金斯...

作者

  • 2篇张全福
  • 2篇张硕
  • 2篇李川
  • 2篇梁米芳
  • 2篇李德新
  • 2篇于晓方
  • 1篇庞正
  • 1篇刘林
  • 1篇董燕
  • 1篇张晓红
  • 1篇周振威
  • 1篇李雪平
  • 1篇郑斌
  • 1篇王涛

传媒

  • 3篇病毒学报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结构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功能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为制备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结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本研究用灭活纯化的SFTSV病毒颗粒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分别分泌抗糖蛋白单抗和核蛋白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沉淀方法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的抗原特异性进行鉴定,并初步进行单抗效价、中和活性及亲和力等功能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细胞融合和克隆化,共筛选出13株稳定分泌抗糖蛋白(Glycoprotein,GP)单抗和7株稳定分泌抗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免疫荧光和免疫沉淀鉴定显示获得的单抗有良好的抗原特异性。抗GP单抗中6株针对Gn,7株针对Gc,大部分的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滴度在1 280-20 480之间,其中4株抗Gn单抗具有中和活性。获得的7株抗NP单抗均与NP特异性结合,IFA滴度范围在5 120-20 480,均无中和活性。此外,经非竞争ELISA检测的两株抗GP单抗(1C8和1G8)均有较高亲和力。本研究为SFTS诊断方法的发展及SFTSV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阿茜刘林张硕李川张全福梁米芳李德新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T705药物抑制肠道病毒EV-D68复制作用研究
2017年
目的 为寻找针对肠道病毒EV-D68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药物抗病毒角度进行有关肠道病毒的抗病毒机制的研究.方法 利用MTT、实时定量PCR等研究方法探究T705药物的抗病毒功能.结果 T705可以抑制EV-D68病毒的复制,有效降低EV-D68病毒造成的Hela细胞和RD细胞病变,且对细胞活力无影响.结论 T705具有抗EV-D68病毒功能,且随着时间的增加,抑制效果越明显.
张仲文庞正潘明磊王涛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核蛋白特异结合宿主细胞60kD SSA/Ro
2014年
为了初步探索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对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将SFTSV NP和NSs蛋白的编码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VR1012中,通过免疫共沉淀(IP)、SDS-PAGE、质谱检测及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方法寻找宿主细胞中与NP相互作用,同时又与免疫功能有关的蛋白质分子,并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SFTSV NP与该分子在细胞中的共定位情况。IP和质谱检测结果显示NP能与免疫功能相关的60kD SSA/Ro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细胞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显示NP与60kD SSA/Ro蛋白在细胞质中存在共定位。提示SFTSV可能通过其核蛋白与免疫相关分子60kD SSA/Ro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和临床症状。
郑斌王涛张硕李阿茜李川张全福梁米芳李德新
关键词:SSA
西西里病毒抑制Ⅰ型干扰素的产生机制
2016年
西西里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在病毒感染机体过程中,病毒非结构蛋白可特异性靶向细胞内相关因子,阻断或抑制宿主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的激活.利用双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发现西西里病毒非结构蛋白可抑制Ⅰ型干扰素的产生,通过免疫共沉淀分析,证实该现象不依赖于TBK1,并首次发现了西西里病毒非结构蛋白通过蛋白酶体依赖的途径降解宿主相关因子,进而抑制Ⅰ型干扰素表达这一机制.这一结果为更好地了解西西里病毒致病机理及相关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李雪平庞正周振威王涛
关键词:非结构蛋白降解
HIV-1疫苗免疫原设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至今,艾滋病仍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设计和生产具有保护效力的预防型HIV-1疫苗一直被认为是战胜艾滋病的最佳途径。虽然经过了数十年的努力,但有效的HIV-1疫苗仍未研制成功。在进入临床试验的5种疫苗中,只有RV144实验显示出31%的保护效力,但并不能控制已感染者病情进程。通过临床实验数据和体外实验分析,目前主要有两种免疫原设计策略:诱导广谱中和抗体(bNAb)和有效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答。诱导bNAb可以阻止病毒感染或者降低感染率,其主要免疫原包括:病毒样颗粒、天然包膜蛋白三聚体和稳定的bNAb结合表位等。而诱导有效的CTL应答可以减缓病毒感染进程,其主要免疫原包括:"马赛克"疫苗、保守区免疫原和病毒适应性图谱指导的免疫原等。本文将主要阐述这两种免疫原设计策略及其研究进展。
张晓红王涛于晓方
关键词:艾滋病CTL
PD-1相关免疫调节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是一种共刺激分子,属于CD28家族,呈诱导性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表面,与其配体作用传递抑制性信号,发挥负向调控作用,这一信号通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发生、慢性病毒感染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通过研究PD-1及其配体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阐明其作用机理后,利用信号调节可以达到维持自身耐受、抑制肿瘤、抗病毒和提高机体免疫应答等免疫治疗的目的。本文对PD-1及其配体的生物学功能,免疫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回顾。
董燕王涛于晓方
关键词:PD-1抗肿瘤抗病毒疫苗免疫调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