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1BB19)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陈世雄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艺术

主题

  • 4篇戏剧
  • 3篇身体
  • 3篇谱系
  • 2篇语言
  • 2篇中国戏曲
  • 2篇身体语言
  • 2篇生活化
  • 2篇体语
  • 2篇西方戏剧
  • 2篇戏剧人类学
  • 2篇戏曲
  • 2篇表演
  • 2篇程式化
  • 1篇新人
  • 1篇性别观念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定位
  • 1篇样板戏
  • 1篇人类学
  • 1篇人类学意义

机构

  • 6篇厦门大学

作者

  • 6篇陈世雄

传媒

  • 2篇文艺研究
  • 2篇戏曲艺术
  • 1篇戏剧艺术
  • 1篇福建艺术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从拉赫美托夫到“样板戏”英雄——论“新人”舞台形象的人类学意义
2013年
十月革命后,别尔嘉耶夫曾经说过,俄罗斯正在产生一种跨民族的"新的人类学类型"。从俄国小说中的"新人"拉赫美托夫到中国样板戏中的英雄群像,一种跨民族、跨国别的"新人"的确已经在文艺作品中出现,并且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乐观的悲剧》与《杜鹃山》的比较与联想证明了这一点。在现代欧美戏剧中,"新的人类学类型"除了"新人""苏维埃人"等英雄人物之外,还可以列举出"好人""多余的人"等各种典型形象。本文分析了"新人"形象产生的历史原因、历史过程及人类学意义。
陈世雄
关键词:新人人类学
演员身体与人的谱系被引量:2
2012年
身体是戏剧人类学进行分析的绝佳题材。忽视身体的倾向在戏剧学领域,甚至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身上也曾经发生过影响。"体系"从形成到完善的过程就是从身心二元论"回归身体"的过程。梅耶荷德认为身体是最具表现力的舞台元素,因此创造了"有机造型术"对演员进行严格的训练。西方戏剧"人类学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身体的高度重视,在格洛托夫斯基、巴尔巴等人的理论与实践中都充分得到体现。西方戏剧划分角色类型,中国戏曲划分脚色行当,都体现了戏剧作为"人的自我实验"最基本的课题,这就是研究"人的谱系"。行当是戏曲演员学习与训练的平台,行当意识从人类学的意义来看,是一种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标准将人划分成许多类别,努力用演员的身体技术,分门别类地加以呈现的意识,实际上是对"人的谱系"及其与身体之间关系具有深刻认识并努力加以直观外化的意识。中国戏曲为了使演员掌握复杂的、高难度的身体技能,必须对演员进行严格的、长期的身体训练。分毫不差的摹仿对于学徒期的演员来说是完全必要的。反过来,对于以表现人物性格的对话为中心的西方写实话剧来说,反对摹仿别人的表演同样是合理的。戏剧是人的自我实验,而实验最基本的方法是对人进行分类。西方戏剧在很长时期内非常重视角色类型的分类。19世纪末崛起的现实主义戏剧不再划分类型,而中国戏曲继续了划分行当的方法,即首先掌握表现类型(行当)的技巧(身体语言),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揣摩和体现人物个性。西方现实主义戏剧通过个性(典型)去体现类型(共性),而戏曲则是先体现类型(行当)的共性,再进一步在行当技巧的平台上表现人物个性(典型性)。从个性到共性,或者从共性到个性,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都存在着根本的差异。演员身体是空间中的身体,任何�
陈世雄
关键词:身体戏剧人类学角色类型写实布景
程式化,还是生活化?——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的不同走向被引量:4
2011年
在我国的“比较戏剧学”研究中,有两种说法,人们似乎早已听惯了,而实际上是有待推敲的。第一种说法认为.中国戏曲的身体语言是程式化的.而西方戏剧的身体语言是非程式化的、生活化的.
陈世雄
关键词:西方戏剧中国戏曲程式化生活化身体语言戏剧学
男芭蕾、男旦、“女形”的性别与美学问题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通过对当代西方"男芭蕾"、中国戏曲男旦和日本歌舞伎的"女形"演技的比较研究,探讨与戏剧中的男扮女妆现象相关的"中性美"范畴,指出"中性美"并不是男、女之外的第三性之美,或是像"人妖"那种不男不女的"美",而是综合男性之美与女性之美、体现人类的雌雄同体的复合性的特殊美感。"中性"应理解为"综合性"。由于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的不同,男扮女妆现象所表现出来的性别观念、美学追求和社会功能有很大差异,存在着若干基本类型:第一,对女性表演作讽刺性模仿,以滑稽效果取悦观众;第二,在严禁女子演剧而同性恋盛行的时代,以美少年扮演女性,以色相吸引男性观众;第三,扮演有生动个性的女性形象,由于男性魅力的加入,以"比女人更像女人"而赢得观众的青睐;第四,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超越性别,创造新的符号——"中性"的隐喻,以表现人类的本质属性。
陈世雄
关键词:性别观念美学问题芭蕾男旦日本歌舞伎雌雄同体
程式化,还是生活化?——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的不同走向被引量:3
2011年
不论是中国戏曲还是欧洲戏剧,都曾经积累了大量表演程式,即程式化的肢体语言。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中国戏曲与欧洲戏剧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截然不同的激烈变化。欧洲在启蒙思潮的冲击下,古典主义规范瓦解,随着欧州自然主义、现实主义戏剧的崛起,对刻板、僵化的程式化表演的批判更加有力和深入。而在中国,清王朝专制和"文字狱"扼杀思想自由,使戏曲朝着追求形式美的单一方向发展,戏曲艺术加速度走向规范化和程式化。这些变化在戏剧理论领域得到反映。欧州剧坛反对程式、主张体验的流派占了上风,形成了完整的戏剧体系。而在中国,戏曲表演程式经过千锤百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是在表演理论方面,继《梨园原》之后并没有成功的建树。这反映了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停滞与表演理论的薄弱。
陈世雄
关键词:表演身体语言程式化生活化
戏剧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方法被引量:7
2013年
人类学对戏剧学家最大的启示在于,戏剧实际上是人的自我实验,其基本方法是对人进行分类。戏剧使人们能够观察在舞台上塑造人物形象的演员,虚拟出各种不同的"小型社会",对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进行直观的考察和研究。巴尔巴等人的戏剧人类学存在着明显的片面性,主要表现为:重视形体的"表演"而忽视角色的"扮演",重视表演的生理因素而忽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的"人的身体生活"与"人的精神生活"的辩证关系,重视身体语言而忽视口头语言,重视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表演的共性而忽视它们的差异性。戏剧人类学应当克服上述缺陷,在人类学视野下通过东西方戏剧的对比,进一步探索戏剧的发展规律。
陈世雄
关键词:戏剧人类学表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