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13ZZD011)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四海徐晓美程倩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理工大学淮阴师范学院扬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外铄、内生:农民教育的路径选择——以晏阳初农民教育思想为考察中心被引量:7
- 2014年
- 20世纪20、30年代晏阳初在国内推行的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建设改造实验,既保留中国的传统优势,又融合了西方的科学理念,对当时的中国农村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实则是对我国近代乡村建设的延伸和续接,笔者以晏阳初教育思想为考察中心,通过挖掘晏阳初关于农民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反思晏氏从外铄到内生、再到聚力共生的思想变迁,从而为当今新型农民的培育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启示。
- 徐晓美
- 关键词:农民教育晏阳初
- 中国道德历史演化中的乌托邦色彩及其影响
- 2014年
-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道德的指向,又有积极吸纳、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的要求。这使人们自然再次将目光投向中国思想史上的道德发展演化。审视和比较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近代康有为的大同理想,便可发现中国历史上道德演化轨迹呈现一种乌托邦的发展倾向。其产生的影响也表现出正反两个方面,而并非仅限于人们通常所关注的消极方面。其正面的影响在于它促进了中国思想史上的思想解放,带来了特定时期的文化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现出个体意识的萌芽,促进了自由平等观念以及马克思主义等进步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显然,对中国道德历史演化的追根溯源将有助于人们形成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视界,有助于正确把握我国公民道德和社会政治发展的走向。
- 杨四海
- 关键词:道德乌托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
- 2013年“中国梦”研究述评
- 2014年
- "中国梦"是当前国内理论界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2013年关于"中国梦"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在内涵、意义、历史文化基础、内在逻辑、特征、动力来源、实现路径等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通过对国内研究成果进行述评,可以看出,研究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还需要拓宽研究视野,避免雷同研究,加强理论研究、比较研究等,这样才能出现重大理论成果,推动"中国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 邹琪
- 关键词:中国梦
- 社会个体身份演化与公民意识的成长
- 2017年
- 公民精神是公民素质的重要反映,其发展程度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中,研究我国社会个体身份从臣民到人民、从人民到公民的演进路向,以及公民精神的发展轨迹,有助于准确认识中国的公民精神。我国传统农业社会中依附性"臣民"长期存在,公民身份和公民精神无从显现;改革开放前"人民"的政治权利被有目的地放大,忽视了本质性的公民精神;改革开放后个体的发展,为公民精神的成长提供了条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确立,对公民精神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中国公民精神的成长,呈现出短期性、渐进性的特点。
- 杨四海程倩
- 关键词:臣民人民公民公民精神
- 公共精神研究的中国视野被引量:4
- 2015年
- 当下中国社会缺失公共精神,已经基本成为学界共同持有的一个观点。公共精神研究的中国视野,既涉及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公共精神的关注,也包含中国研究者对公共精神普遍性的研究。中国公共精神研究的背景,不但包含全球化、后工业化以及国外学术发展的影响,而且涵盖中国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个人关系巨大转变的要求,国家民主政治改革和治理现代化发展诉求的提出。公共精神显现和发展的条件,是公民主体性和公共性的塑造。提升中国公共精神,学界在外部环境、主体培育、组织责任和实践环节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究。在生活政治和合作治理时代,公共精神的发展路径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 杨四海程倩
- 关键词:公共精神社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