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4-003)

作品数:26 被引量:462H指数:11
相关作者:朱光有苏劲杨海军朱永峰卢双舫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北石油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0篇盆地
  • 9篇油气
  • 6篇盐岩
  • 6篇海相
  • 6篇奥陶系
  • 6篇成藏
  • 5篇碳酸
  • 5篇碳酸盐
  • 5篇碳酸盐岩
  • 5篇储层
  • 4篇塔里木盆地
  • 4篇气藏
  • 3篇勘探
  • 3篇海相碳酸盐
  • 3篇海相碳酸盐岩
  • 2篇地层
  • 2篇地质
  • 2篇断层
  • 2篇岩溶
  • 2篇岩溶储层

机构

  • 12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东北石油大学
  • 4篇河南理工大学
  • 4篇山东科技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欢喜岭采油厂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7篇朱光有
  • 6篇苏劲
  • 5篇杨海军
  • 4篇朱永峰
  • 4篇迟小燕
  • 4篇卢双舫
  • 3篇顾礼敬
  • 3篇曹高社
  • 3篇毕磊
  • 3篇陈俊侠
  • 2篇邢娜娜
  • 2篇柳广弟
  • 2篇卢玉红
  • 2篇陈庆春
  • 2篇孙明亮
  • 2篇韩剑发
  • 2篇孙维凤
  • 2篇张斌
  • 2篇徐波
  • 2篇周廷全

传媒

  • 6篇岩石学报
  • 3篇石油天然气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云南化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古城油田泌浅10区转热水驱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河南古城油田泌浅10区自1989年试采评价以来,历经近30年开采,已进入热化学辅助蒸汽吞吐开发后期,平均单井吞吐9个周期,高周期吞吐以及汽窜等等因素导致油井生产效果逐渐变差。本次针对泌浅10区Ⅵ3层的油藏地质特征及存在问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精细刻画了Ⅵ3层油层"三场"分布,优选出了试验区4个井组进行反五点热水驱试验,参照泌125区热水驱成功的经验,对其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产量预测及经济评价。
徐波张渴健史环宇
关键词:古城油田热水驱数值模拟
济阳坳陷古桩西断层的发现及其对桩西潜山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北西向断层是济阳坳陷成生较早的重要的控盆断裂,并对后期构造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济阳坳陷桩西潜山地区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译的基础上,识别出了一条北西向断层,将其命名为古桩西断层,并分析了该断层的叠加改造过程和改造方式,以及对桩西潜山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古桩西断层经历了印支期挤压逆冲、燕山期中期负反转,燕山末期正反转和喜马拉雅期再次负反转,最终被分割成5条独立活动的断层;古桩西断层的叠加改造方式有直接反转、通过应变硬化带反转和被断层错段3种方式;古桩西断层的长期活动控制着北西向桩西潜山的形成以及次一级近南北向雁列状潜山的产生。
隋风贵曹高社毕磊林会喜邢娜娜陈俊侠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特征与富集成藏研究被引量:148
2011年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由于现今构造位置低,埋深在6500~8000m,长期以来一直将其作为塔北隆起的一个次级凹陷单元,并认为是一个海相油气的生烃凹陷,制约了哈拉哈塘的油气勘探。本文通过对哈拉哈塘构造解析和沉降演化过程恢复,发现哈拉哈塘地区是从石炭纪才开始转为负向构造单元,加里东-早海西期,它属于轮南大型古潜山的西斜坡部位;奥陶系鹰山组-一间房组碳酸盐岩经历了多期岩溶的叠加改造,风化岩溶缝洞体储层发育。通过最新钻井资料及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证实哈拉哈塘奥陶系沉积时期不是生烃凹陷,不发育烃源岩,哈拉哈塘及其以北地区的油气是来自南部满西地区的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油气藏解剖表明,哈拉哈塘地区在晚海西期成藏;三叠系沉积前北部构造抬升,导致奥陶系油藏遭受局部破坏和降解。自三叠纪沉积以来,奥陶系油藏一直处于持续深埋过程,盖层不断加厚,油藏基本保持了晚海西期成藏时的形态,因此,哈拉哈塘地区是一个古老的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表明,哈拉哈塘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生储盖条件配置良好,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广泛分布,并处在油气向古隆起高部位运移的有利路径上,具有大面积、准层状富集油气的特征。
朱光有杨海军朱永峰顾礼敬卢玉红苏劲张宝收范秋海
关键词:岩溶储层塔里木盆地
济阳坳陷东北部埕东断层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被引量:2
2012年
埕东断层是济阳坳陷东北部一条重要的控盆断裂.通过精细解译济阳坳陷埕东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相干分析技术,对埕东断层的构造特征、断层性质、演化过程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埕东断层为一条特征明显的走滑断层,据其构造特征可将埕东断层分为南段(F1)和北段(F2)两部分.南段(F1)为埕东断层的主体,表现出明显的"海豚效应";F2断层由一组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的左阶羽状雁列带组成.埕东断裂的演化历史可划分为Ek-Es4期、Es3-Es2下期、Es2上-Ed期和Ng-Nm期4个时期.不同时期的区域构造环境,控制着埕东断层的形成及演化过程.
曹高社毕磊余朕朕肖伟伟廉芳
关键词:走滑构造
大庆长垣以西泉四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被引量:5
2011年
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储层沉积学理论,利用岩心和测井曲线等资料,研究了大庆长垣以西地区泉四段储层沉积特征及演化。通过对泥岩颜色、生物化石、沉积构造及沉积背景等分析,确定研究区泉四段为一套湖侵背景下浅水三角洲沉积,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种亚相,具有相带宽、分流河道骨架砂体发育的特点。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将研究区泉四段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3个中期旋回和7个短期旋回。通过短期旋回沉积微相精细解剖,确定沉积相带呈"环带式"展布,自下而上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的演变过程,反映泉四段沉积时期水体逐渐加深。分流河道微相砂体最为发育,其厚度大、储集物性好、平面分布广,为泉四段有利的储集层。
肖佃师卢双舫陈海峰李占东
关键词:浅水三角洲泉四段
中国中西部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类型与成藏模式被引量:54
2010年
海相碳酸盐岩是近年来中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由于中国海相盆地碳酸盐岩时代古老,使得油气分布十分复杂,勘探难度大。研究认为,中国中西部地区三个主要海相盆地古生界都发育优质烃源岩,主要以泥岩、泥灰岩和煤系为主,热演化程度多数已进入高—过成熟阶段。其中,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组合在燕山期达到最大埋深,储层大部分都经历过原油裂解以上的高温过程,原油难以保存,以形成裂解气为主,或者是高成熟煤型气;而塔里木盆地塔中和塔北继承性隆起部位始终没有经历180℃以上的高温条件,而且最大埋深是在喜山期以来,因此在构造高部位保存了大规模的古油藏。根据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被调整、改造与再富集过程的特点,把中国中西部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类型分为原生油气藏和次生油气藏,存在单源单期充注成藏型和多源多期充注成藏型,建立了中国中西部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成藏模式。
朱光有张水昌张斌苏劲杨德彬
关键词:海相碳酸盐岩原油裂解气油气藏类型成藏模式
塔北隆起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刻度区油气资源评价被引量:5
2013年
根据塔北隆起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刻度区储层及油气富集的特殊性,对碳酸盐岩刻度区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及关键参数分布模型等进行研究,并计算刻度区油气资源量。研究表明:塔北隆起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整体上可划分为风化壳岩溶型及内幕岩溶型储层;碳酸盐岩层系油气纵向上多层段叠置发育、横向连片,大面积分布,油气分布和富集程度主要受有效储层的发育控制;对刻度区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进行统计模拟确定的关键参数分布模型包括有效储层厚度系数模型、有效储层面积系数模型、有效储层面积丰度和有效储层体积丰度模型等;计算奥陶系风化壳型刻度区油气资源量为油1.47343×109t,气2.766×1011m3,展现出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良好的勘探潜力。
喻顺柳广弟孙明亮宋新新杨娇
关键词:塔北隆起海相碳酸盐岩资源评价奥陶系
断裂系统对碳酸盐岩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以塔北隆起轮古东油气田为例被引量:9
2014年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试油及薄片等资料分析了轮古东奥陶系断裂对储层的改造作用,探讨了断裂与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富集程度的关系。研究表明,轮古东奥陶系碳酸盐岩基质孔隙不发育,孔洞缝及其组合为主要储集空间,断裂及伴生裂缝有效地改造了碳酸盐岩储集层,断裂发育形成的裂缝及断裂破碎带控制和促进了岩溶作用的发生,在断裂附近碳酸盐岩孔洞更发育,断裂带附近2 km内易形成高渗透带,高角度裂缝对碳酸盐岩孔洞的形成更为有效。EW向和SN向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有效通道,控制着平面上和垂向上气油比、天然气产能及相态的变化。断裂控制着碳酸盐岩孔洞、洞穴、裂缝空间组合分布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及油气富集的非均质性,断裂带附近高角度裂缝及孔洞较发育,油气产能较高,在远离断裂部位油气的聚集效率低,持续活动的走滑断层附近是油气最为富集的区域,因此,轮古东奥陶系具有纵向上多层系含油气、平面上分区分带的特征。
喻顺柳广弟孙明亮马勋
关键词:塔北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聚集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白云石化被引量:34
2011年
苏里格地区马家沟组为一套碳酸盐岩为主,夹蒸发岩的地层,沉积于超盐度的局限陆表海环境。白云石分为以泥晶结构为主的,以细—中晶结构为主和充填于孔、缝中3类。白云石Na含量(0~2 099)×10-6,Sr含量(0~70)×10-6,Mn含量(0~112)×10-6,Fe含量(39~86 746)×10-6,以变化较大的Na含量、低的Sr和Mn含量、高的Fe含量为特征。白云石δ18O值在-16.00‰^-5.73‰之间,δ13C值在-11.46‰~1.90‰之间,说明碳酸盐岩经历了淋滤作用和埋藏作用。大多数孔、缝充填白云石较围岩组分有较低的δ18O和δ13C值,说明孔缝充填的白云石形成较晚。白云石以低的有序度,非理想配比的CaCO3和Mg-CO3含量为特征。白云石的87Sr/86Sr值为0.707 977±0.000 070至0.711 791±0.000 064,绝大部分高于全球中、上奥陶统分界线对应的87Sr/86Sr值。微生物白云石化是形成白云石的机理。
付金华王宝清孙六一包洪平徐波
关键词:马家沟组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超长运移距离被引量:34
2013年
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广泛分布着来自于库车坳陷的陆相油气,其运移距离超过100km,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油气超长距离运移实例。本文在结合油气勘探基础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出油井的详细地球化学研究,综合油气运移条件的分析,探讨了油气超长运移的地质条件与动力机制。研究认为,在哈拉哈塘和英买力南部地区白垩系砂岩储层中发现的油气来源于北部库车坳陷的三叠系湖相烃源岩,成藏时间在5~3Ma;油气主要通过断裂沟通不整合面以及白垩系巴西改组的砂体进行长距离侧向运移,运移的直线距离达到110~130km。研究发现,库车坳陷三叠系优质烃源岩短期内快速熟化并高效排烃,为油气长距离运移提供了充沛的油源和驱动力条件;白垩系巴西改组油层在致密顶底板岩层的封堵约束作用下,油气沿着宽缓斜坡上大面积分布的连通砂体呈面状发生长距离运移,沿途缺少大型圈闭拦截和聚油,油气损失相对较少,所以油气在通畅的运移道路上持续向南推进,这是该区油气发生超长运移的主要动力机制。超长的运移距离,与该区低幅度宽缓的斜坡构造背景和良好的输导通道密切相关,因此,在已发现白垩系出油井点以南更远地区还将不断会有陆相油的新发现;在油气运移经过的地区,白垩系内只要存在圈闭,均可形成油藏,因此,低幅度构造圈闭与岩性地层圈闭所形成的中小型油气田群将作为今后勘探的主要目标。
朱光有杨海军张斌苏劲张超张科刘永福卢玉红
关键词:油气二次运移白垩系塔里木盆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