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与中国林科院林业科技合作项目(2005SY09)

作品数:5 被引量:92H指数:4
相关作者:吴明吴统贵萧江华蒋科毅李艳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慈溪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与中国林科院林业科技合作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群落
  • 2篇光合生理
  • 2篇光响应曲线
  • 2篇合生
  • 1篇演替
  • 1篇演替阶段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分布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含量
  • 1篇生理生态
  • 1篇生理生态特性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生理特征
  • 1篇生态特性
  • 1篇湿地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养分
  • 1篇土壤养分分布

机构

  • 5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慈溪市林特技...
  • 1篇上海科技馆

作者

  • 3篇吴明
  • 3篇吴统贵
  • 2篇萧江华
  • 2篇蒋科毅
  • 1篇房聪玲
  • 1篇李会欣
  • 1篇于明坚
  • 1篇邵学新
  • 1篇周和锋
  • 1篇丁平
  • 1篇徐学红
  • 1篇胡锋
  • 1篇李艳红
  • 1篇李必成

传媒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土壤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围垦对杭州湾南岸滨海湿地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8
2008年
在杭州湾南岸典型滨海湿地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采集不同围垦年代的自然湿地土壤和围垦后利用土壤,研究了湿地土壤有机质、N和P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围垦利用对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表层全P含量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围垦5年、25年和50年土壤全P含量比未围垦光滩分别增加12%、25%和76%;土壤有机质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围垦5年和围垦25年土壤有机质相比未围垦光滩分别减少14%和50%,围垦50年则比未围垦光滩增加87%;土壤全N的分布趋势和有机质基本一致。对养分剖面分布的分析表明,围垦及其利用等人为干扰活动对养分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土壤表层。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中全N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在土壤中N主要是以有机N的形态存在,而全P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关系不显著。土壤颗粒组成与土壤中有机质、N素等养分含量有较为明显的关系,有机质、全N与物理性黏粒(<0.01mm)的各组分都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中P素与土壤质地的关系则并不是很密切。研究表明,围垦及其利用引起的土壤水分和质地等物理性质的变化以及不同围垦历史是影响湿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吴明邵学新胡锋蒋科毅
关键词:滨海湿地养分围垦
潮间带消浪林海滨木槿光合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以慈溪杭州湾滨海绿地试验林场的海滨木槿为对照,对比分析了杭州湾南岸潮间带消浪林海滨木槿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消浪林海滨木槿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与对照相同,均呈双峰曲线,但其平均值显著下降,仅为对照的76.02%;光响应曲线经非直角双曲线拟合得到,潮间带海滨木槿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为(22.36±3.22)μmol.m-2.s-1,是对照的91.75%,而光补偿点LCP为(28.57±1.51)μmol.m-2.s-1和暗呼吸速率Rd(1.98±0.31)μmol.m-2.s-1却是对照的1.44倍和1.33倍,表观量子效率AQ Y与对照相差不大;消浪林海滨木槿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分别为(0.82±0.04)g.kg-1(、0.12±0.00)g.kg-1和(0.94±0.04)g.kg-1,分别是对照的65.08%、100.00%和68.1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消浪林海滨木槿的Pn、Amax、LCP、Rd、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含量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
周和锋房聪玲李会欣吴统贵
关键词:潮间带海滨木槿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叶绿素含量
杭州湾湿地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物种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被引量:22
2008年
采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了杭州湾滨海湿地不同演替阶段6种优势植物-包括早期植物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和糙叶苔草(Carex scabrifolia)、中期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柽柳(Tamarixchinensis)、后期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和旱柳(Salix matsudana)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LRC)和CO2响应曲线(A/Ci),并拟合得出多个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6种优势植物LRC净光合速率(Pn)大小顺序为海三棱藨草>糙叶苔草>芦苇>柽柳>白茅>旱柳,且早期植物显著大于后期植物(P<0.05);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和暗呼吸速率(Rd)变化与Pn相同,也表现出演替早期植物>中期植物>后期植物;而表观量子效率(AQY)则表现出相反趋势.由A/Ci曲线可以发现,演替早期优势植物较后期植物具有更低的CO2羧化效率(CCE)和相对较高的CO2补偿点(CCP).可见群落演替与各阶段优势植物的光合生理特征密切相关.
吴统贵吴明萧江华
关键词:群落演替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光合生理特征
马尾松人工林更新前后鸟类群落结构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25m固定半径样点法,对浙江省象山县的20~30龄马尾松人工林及其受松材线虫侵袭12a后长成的常绿阔叶林中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植被结构差异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处于优势地位的取食集团,在马尾松林中为林下杂食鸟、可变高度食虫鸟及低层叶簇食虫鸟,在常绿阔叶林中为林下杂食鸟和中层林冠食虫鸟;在马尾松林转变为常绿阔叶林过程中,低层叶簇食虫鸟、林下杂食鸟和林下灌草丛筑巢鸟数量开始减少。马尾松林与其受侵袭产生的常绿阔叶演替林之间,记录的总物种数量分别为26和25种,鸟类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无显著差异,鸟类群落相似性系数达到了约0.65,这可能在于两种植被物种组成上存在一定的继承性的缘故;而马尾松林由于拥有发育良好的林下植被及相应的更多的食物资源和更为适宜的林下层取食和筑巢环境,鸟类平均多度显著更高。结果表明,拥有包括木荷幼苗在内的良好林下植被的马尾松中龄林,能在遭受松材线虫病后的10a左右时间内迅速更新为具有郁闭林冠的以木荷为主要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在马尾松林转变为常绿阔叶林后,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并不会下降。
蒋科毅于明坚李必成丁平徐学红
关键词:马尾松常绿阔叶林鸟类群落结构
芦苇光合生理特性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29
2009年
以杭州湾滨海滩涂湿地自然生长的芦苇群落为研究对象,于芦苇生长季(5~11月份)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其光合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芦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Ra)和光补偿点(LCP)在生长季节内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过程,且均在7月份分别达到其最大值27.42、3.02和58.85μmol·m^-2·S^-1,而表观量子效率(AQE)的变化无明显规律;芦苇Pmax的动态变化主要受叶绿素含量(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量)和环境因子(主要包括大气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其次是叶片营养元素P、N含量。
吴统贵李艳红吴明萧江华
关键词:芦苇光合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