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8174)
- 作品数:14 被引量:70H指数:5
- 相关作者:郑晓英吴颜科冒文娟倪明潘新革更多>>
-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pH值对水热合成钒酸铋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以硝酸铋和偏钒酸铵为无机源,NaOH为pH值调节剂,利用水热法制备了多种结构和形貌的BiVO4,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DRS)等分析手段表征了其物化性质。结果表明前驱液的pH值对制得BiVO4产物的晶型和粒子形貌有很大影响。考察了BiVO4样品在可见光(λ>420nm)下降解罗丹明B的催化活性和总有机碳(TOC)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前驱液pH值为6.7时所得BiVO4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活性,可见光催化4h后,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到95.3%。TOC值随着光解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减小,表明罗丹明B发生了矿化。另外,对BiVO4光催化剂的晶型、形貌和性能之间的联系也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 江丹丹李晓晨潘新革王伟侯昭牧
- 关键词:钒酸铋水热合成形貌可见光催化活性罗丹明B
- 改性荔枝皮对水中Pb(Ⅱ)的动态吸附特性被引量:15
- 2014年
- 以改性荔枝皮为吸附剂对Pb(Ⅱ)进行固定床动态吸附试验,考察了填料柱高(3.1、5.2和10.4 cm)、Pb(Ⅱ)溶液进水流速(2、4和6 mLmin)和初始ρ〔Pb(Ⅱ)〕(50、100和200 mgL)对Pb(Ⅱ)的吸附穿透曲线和传质区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柱高、增大流速、增大初始ρ〔Pb(Ⅱ)〕均会使穿透时间提前;柱高、流速和初始ρ〔Pb(Ⅱ)〕引起的传质区长度的平均变化率绝对值分别为0.076、0.090和0.004,可见与初始ρ〔Pb(Ⅱ)〕相比,柱高和流速对传质区长度的影响更大.吸附穿透曲线的试验数据符合Thomas模型的使用条件(R2>0.95),吸附容量实测值(qexp)大于59.1 mgg,与Thomas模型预测值(qcal)较为接近,说明内部扩散和外部扩散均非该吸附过程的限速步骤.在仅改变流速或者初始ρ〔Pb(Ⅱ)〕时,穿透时间预测值和实测值间的最大误差分别为7.14%和8.45%,表明可以通过BDST(bed depth service time)模型确定固定床的使用周期.
- 孔郑磊李晓晨杨继利潘新革
- 关键词:填料柱
- 好氧颗粒污泥中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及其优化被引量:14
- 2013年
- 采用磁力搅拌/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好氧颗粒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EPS),对比了不同阳离子交换树脂(CER)投加量、搅拌时间和搅拌强度下的提取效果差异。以糖类和蛋白质含量作为EPS提取效果的评价指标,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如下:搅拌时间为6 h,搅拌转速为1 000r/min,树脂投加量为60 g/gSS。在该最优操作参数条件下,蛋白质、多糖、总EPS提取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19、10.46和13.65 mg/L,相应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87%、0.76%和1.12%,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 郑晓英黄希王兴楠何玉洁吴颜科冒文娟
-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阳离子交换树脂
- Cr(VI)长期胁迫对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在5个SBR反应器中,通过对好氧颗粒污泥污染物去除功效、颗粒形态结构与粒径以及胞外聚合物组成的跟踪分析,研究Cr(VI)质量浓度0、1、3、5和10mg/L长期作用(历时65 d)对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对质量浓度3mg/L以下的Cr(VI)长期作用具有良好的抵御机制,而质量浓度5mg/L以上Cr(VI)则严重威胁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使其结构趋于扁平化并逐渐解体。虽然Cr(VI)质量浓度越高各反应器的COD和TN去除率下降趋势愈明显,但在实验末期,各反应器对COD和TN仍保持着较高去除率,分别为97.43%、96.89%、95.43%、93.69%、90.46%和95.11%、94.31%、91.97%、87.68%、82.59%。EPS中胞外多糖在保护微生物、抵抗Cr(VI)毒害方面起主要作用,面临Cr(VI)胁迫,胞外多糖的含量明显增加,而胞外蛋白含量基本不变。胞外多糖与胞外蛋白比值的增加以及结构性多糖的消耗是降低好氧颗粒污泥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 郑晓英倪明陈卫陈瑜王明阳曹素兰
-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污泥稳定性胞外聚合物
- 延长缺氧区水力停留时间提高倒置AAO/MBR组合工艺的脱氮效果被引量:7
- 2017年
-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采用中试规模的倒置AAO/MBR组合工艺,开展通过延长缺氧区水力停留时间以提高系统脱氮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缺氧区水力停留时间可强化反硝化菌对污水中慢速可降解有机碳源和内碳源的利用,可提高组合工艺的整体脱氮效率。当缺氧区水力停留时间从1.5 h增加到3.7 h,组合工艺出水TN可降低至9.25±2.13 mg/L;同时,系统COD_(Cr)和TP去除稳定,平均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3.12±3.29%和93.96±1.14%。
- 朱星郑晓英朱宁伟高雅洁周橄周翔
- 关键词:缺氧区水力停留时间强化脱氮
- 低浓度Cr(Ⅵ)对好氧颗粒污泥基本特性的长期影响研究
- 在5个SBR反应器中,分别投加0.0、1.0、3.0、5.0和10.0 mg/L Cr(VI),研究其长期作用(历时65天)对好氧颗粒污泥基本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对3.0 mg/L以下的Cr(VI)长期作用...
- 倪明郑晓英陈卫陈瑜王明阳曹素兰
-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污染物降解
- 文献传递
- Zn(Ⅱ)长期作用对好氧颗粒污泥基本性能与污染物去除功效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采用SBR反应器,系统地研究不同质量浓度Zn(Ⅱ)长期作用对好氧颗粒污泥基本性能和污染物去除功效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ρ(Zn(Ⅱ))≤5 mg/L时,Zn(Ⅱ)对好氧颗粒污泥基本性能与污染物去除功效影响较小;当ρ(Zn(Ⅱ))≥10 mg/L时,Zn(Ⅱ)会导致好氧颗粒污染物去除功效降低,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质量浓度、沉降速率、污泥粒径与结构发生改变。10 mg/L以上的Zn(Ⅱ)长期作用会导致污泥粒径变小,结构松散,进而导致污泥沉降性能变差,最终引起ρ(MLSS)下降。Zn(Ⅱ)作用76 d后,投加10 mg/L和15 mg/L Zn(Ⅱ)的反应器内NH+4-N、COD去除率分别减低为84.3%和75.1%、90.1%和85.7%;ρ(MLSS)分别降至3 658 mg/L和3 225 mg/L;SVI分别升高至94 m L/g和99 m L/g;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分别降至0.58 mm和0.37 mm,部分颗粒污泥解体。
- 郑晓英吴颜科陈卫冒文娟倪明陈瑜
-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污泥性能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 好氧颗粒污泥对高浓度Cr(VI)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被引量:1
- 2016年
- 采用5个并联运行的SBR反应柱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分别用0、1、3、5 mg/L和10 mg/L Cr(VI)对各反应柱中的颗粒污泥长期驯化65 d,此后改变各反应柱中Cr(VI)为30 mg/L进行12天冲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经10mg/L Cr(VI)驯化后的好氧颗粒抗冲击负荷能力最强,其COD和NH4+-N去除率略有降低,分别由90.46%和85.13%下降到88.53%和82.88%,其污泥浓度仅由4 660 mg/L变为4 460 mg/L,EPS分泌量仅增加39.99%,表面官能团未发生明显变化。总体来看,驯化浓度越高,颗粒污泥污对高浓度Cr(VI)冲击的抵御能力越好。
- 郑晓英曹素兰王明阳高雅洁朱星
-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CR(VI)抗冲击负荷能力
- 荔枝皮吸附孔雀绿的性能和机理被引量:3
- 2014年
- 采用批量试验方法研究了荔枝皮对水中孔雀绿染料吸附的影响因素(吸附剂剂量、pH值和接触时间)、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等,并探讨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荔枝皮和改性荔枝皮对孔雀绿的最佳吸附剂用量分别为4和2 g·L-1,最适pH值均为7.0,吸附平衡时间均为120 min;吸附过程均能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进行很好的描述,且均符合假二次动力学模型。荔枝皮和改性荔枝皮对孔雀绿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2.46和169.49 mg·g-1。此外,吸附热力学试验结果表明,荔枝皮和改性荔枝皮对孔雀绿的吸附均属于自发吸热过程。
- 潘新革李晓晨武涛杨继利
- 关键词:孔雀绿
- 荔枝皮对重金属Ni^(2+)的吸附性能被引量:13
- 2014年
- 采用批量实验研究了荔枝皮对水中重金属Ni2+吸附的影响因素(如接触时间、pH和吸附剂量)、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等,并讨论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未改性荔枝皮和改性荔枝皮对Ni2+的吸附平衡时间均为30min;最适pH为6.0~7.0;最佳吸附剂量均为20 g/L。吸附过程均能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来很好地描述,且均符合假二次动力学模型。改性荔枝皮和未改性荔枝皮对Ni2+的最大比吸附量分别为11.88和5.19 mg/g。此外,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未改性荔枝皮和改性荔枝皮吸附Ni2+均属于非自发的放热过程。
- 杨继利潘新革孔郑磊李晓晨
- 关键词:N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