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45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455)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丛斌董辉张海燕张莹钱海涛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赤眼蜂
  • 5篇松毛虫
  • 5篇松毛虫赤眼蜂
  • 5篇毛虫
  • 4篇孤雌
  • 4篇WOLBAC...
  • 3篇沃尔巴克氏体
  • 2篇品系
  • 2篇稳定性
  • 1篇稻水象
  • 1篇稻水象甲
  • 1篇羽化
  • 1篇羽化率
  • 1篇杀虫
  • 1篇杀虫剂
  • 1篇生态因子
  • 1篇生殖
  • 1篇生殖力
  • 1篇侵染
  • 1篇种间

机构

  • 8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沈阳出入境检...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作者

  • 8篇董辉
  • 8篇丛斌
  • 6篇张海燕
  • 5篇张莹
  • 5篇钱海涛
  • 3篇王倩
  • 2篇于娟娟
  • 2篇付海滨
  • 2篇杨克冬
  • 1篇姬景红
  • 1篇解焱艳
  • 1篇陈曦
  • 1篇吴尊曌

传媒

  • 3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昆虫知识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遗传稳定性被引量:7
2008年
在20、25和30℃三个恒温与78%恒湿条件下,于室内比较了20代、80代的人工转染含沃尔巴克氏体的孤雌产雌品系和未感染的两性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卵寄生数、羽化数、羽化率、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并对松毛虫赤眼蜂体内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进行分子检测,以研究两个不同世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体内共生菌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在20℃时,2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率低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8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数和成虫寿命低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在25℃时,8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率低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其余温度条件下羽化数、羽化率、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在20和25℃时,两个不同世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羽化数、羽化率等指标均高于30℃时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但3个温度条件下各生物学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CR分子检测显示20代和8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经室内数代繁殖生殖方式稳定。
张莹钱海涛张海燕董辉丛斌杨克冬
关键词:松毛虫赤眼蜂沃尔巴克氏体
赤眼蜂种间沃尔巴克氏体水平人工转染供体蜂种的筛选被引量:2
2009年
实验室条件下以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引进种卷蛾赤眼蜂、食胚赤眼蜂、短管赤眼蜂为材料,比较分析3种赤眼蜂连续3代喂食抗生素后子代雄蜂率、寄生和羽化情况。除卷蛾赤眼蜂F_2代外,取食四环素后3种赤眼蜂各世代寄生率均降低,其中食胚赤眼蜂的寄生率与对照相比明显下降;3种赤眼蜂间寄生率没有明显差异。随着取食抗生素世代的增加,3种赤眼蜂子代雄蜂率逐渐增大,短管赤眼蜂F_1代开始出现雄蜂,F_3代雄蜂率高达54.54%,明显高于卷蛾赤眼蜂(20.58%)和食胚赤眼蜂(13.94%);食胚赤眼蜂3个世代羽化雄蜂率均最低,说明其产雌孤雌生殖方式比较稳定,较适合作为赤眼蜂种间沃尔巴克氏体水平人工转染的供体。
张海燕王倩付海滨丛斌董辉解焱艳姬景红
关键词:沃尔巴克氏体赤眼蜂
外界生态因子对感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生殖稳定性影响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明确水平人工转染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获得营产雌孤雌生殖松毛虫赤眼蜂生殖方式在环境条件改变时的遗传稳定性,探索Wolbachia与其宿主间的相互适应性。【方法】采用喂食抗生素、持续高温处理、与雄蜂交配等方法,观察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寄生和羽化等情况。【结果】抗生素诱导下,从F2代开始出现雄蜂,经诱导获得的雄性与正常雌性、诱导获得雌性交配可以产生后代,且20个后代群体都有雄性个体出现;25℃恒温下,与雄性交配的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数和未交配的相比显著降低,到F7代恢复正常,只有交配的F2、F4后代出现个别雄蜂,其它世代和未交配所有世代均未出现雄蜂。而32℃高温下,交配与未交配至F5代所有羽化个体全为雄蜂。【结论】不同温度下与雄蜂交配不会改变Wolbachia感染引起的松毛虫赤眼蜂产雌孤雌生殖方式,抗生素处理和持续至少20d的32℃高温是改变感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生殖方式的决定因素。
张海燕张莹丛斌钱海涛董辉付海滨
关键词:WOLBACHIA松毛虫赤眼蜂孤雌生殖稳定性
沃尔巴克氏体感染对松毛虫赤眼蜂生殖力、发育历期和存活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在恒温恒湿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产雌孤雌生殖品系和未感染正常两性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单雌产卵量、发育历期、存活率。结果表明,感染和未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两种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01.2和101.7粒,差异不显著;松毛虫赤眼蜂产雌孤雌生殖品系在预蛹期和蛹后期的发育历期极显著长于两性生殖品系,分别为1.9、0.9d和1.4、0.5d;沃尔巴克氏体感染使宿主松毛虫赤眼蜂卵和幼虫的存活率显著降低。
杨克冬张海燕钱海涛董辉张莹丛斌
关键词:松毛虫赤眼蜂沃尔巴克氏体生殖力发育历期存活率
药物对产雌孤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通过测定赤眼蜂羧酸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以及对抑制剂的敏感度,研究了Wolbachia对松毛虫赤眼蜂药物敏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Wolbachia的产雌孤雌品系赤眼蜂羧酸酯酶与底物的亲和力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相比无明显差异。而3种药剂对感染Wolbachia的孤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性质的影响与对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性质的影响相比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药物对产雌孤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无显著影响。
王倩张海燕董辉丛斌张莹
关键词:WOLBACHIA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杀虫剂
稻水象甲体内侵染Wolbachia的WO噬菌体的检测
2011年
WO噬菌体是以节肢动物体内的Wolbachia为宿主的专性细菌性病毒。本研究运用PCR扩增的方法,在稻水象甲体内的Wolbachia中检测到了WO噬菌体。由此可知,在稻水象甲体内有WO噬菌体存在。
吴尊曌于娟娟丛斌董辉陈曦
关键词:WOLBACHIA稻水象甲ORF7基因WSP基因
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低温贮存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在7℃恒温条件下,对用柞蚕卵繁殖的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卵期、幼虫初期、幼虫末期、预蛹期4个虫态进行了30 d及60 d的贮存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贮存后对羽化出蜂数以及寄生、羽化能力均有影响。除卵期贮存未发育外,其他各贮存虫态产雌孤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羽化出蜂数、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随着贮存时期的延长而下降。贮存30 d,预蛹期的羽化出蜂数最高,为89.00头,幼虫初期的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最高,分别为85.27粒和84.85%。贮存60 d,各贮存虫态羽化出蜂数、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差异均不显著。低温贮藏未影响松毛虫赤眼蜂的产雌孤雌的生殖方式,后代没有雄蜂出现。
张莹张海燕丛斌钱海涛董辉王倩
关键词:松毛虫赤眼蜂羽化率
Wolbachia和WO噬菌体的侵染关系及稳定性
2009年
WO噬菌体是侵染节肢动物体内Wolbachia的细菌病毒。人们猜测WO噬菌体可能参与控制寄主遗传改变的活动。对WO噬菌体与Wolbachia的侵染关系以及WO噬菌体在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不同地理种群和世代间存在的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WO噬菌体是侵染胞内菌Wolbachia的专性病毒,WO噬菌体稳定的存在于米蛾和黑腹果蝇的种群和世代中。据此推测,WO噬菌体与Wolbachia很可能经历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
于娟娟丛斌董辉钱海涛
关键词:WOLBACHIA稳定性协同进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