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ZZ0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ZZ003)
- 作品数:3 被引量:359H指数:3
- 相关作者:仝志辉温铁军楼栋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资本和部门下乡与小农户经济的组织化道路——兼对专业合作社道路提出质疑被引量:339
- 2009年
- 改革30年来,在不断完善家庭承包制小农户经济的过程中,资本和部门化的资本下乡,成为联结小农户和大市场的中介。这给日益紧迫的农民合作化带来了重大影响:专业合作社往往容易发展成"大农吃小农"的合作社,单纯靠规范合作社治理结构还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的任务是,立足30年来在不断市场化背景下家庭承包制的演变逻辑和农业政策的发展,揭示这一特有的合作社发展面貌背后的各方力量结构和相互作用原理,提出以加强国家介入、发展多层次综合合作体系为目标的农民合作化的新道路。论述中,也对当前把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户经济组织化的主导形式的思想和做法提出质疑。
- 仝志辉温铁军
-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农户经济组织化资本家庭承包制
- 派性的性质与农村组织重建的资源——湖村、路村、岭村三村比较被引量:12
- 2007年
- 本文通过对三个村庄的比较研究,分析了村庄派性政治为什么可能为农村组织建设提供资源。文章认为,派性具有为原有研究失察的三个方面的性质,即派性的部分利益实质与社区公益表达的不一致,派性群体内部有稳定的私人联系,派性竞争是一种特殊情态下的面子竞争。派性的这三种性质决定了农村组织建设可以将派性作为资源,并在派性政治严重的村庄取得进展。本文的这一发现将促使人们反思原有的对农村组织建设资源的僵化理解,从而把视野真正投向实际的农村社会生活和农民人际间关系网络;在笔者看来,这是重建农村社区组织的正确道路。基于此,对农村社区重建的涵义,本文也提出了新的理解。
- 仝志辉
- 关键词:派性新农村建设
-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多元发展格局的理论解释——基于间接定价理论模型和相关案例的分析被引量:12
- 2010年
- 在运用间接定价理论模型对当前中国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的现状进行统一的理论解释后,本文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外部环境纳入模型分析,并应用案例对以农业经营主体为内核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格局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农民经纪人、农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是在农业生产与农业经营分工状态下(即专业化经济大于分工所产生的交易费用的状态下)各市场主体比较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不同类型劳动的交易效率后选择不同的剩余权利赖以实现的最优组织结构的结果;农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这两类农业经营主体依托其外部环境发展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而兼业小农在这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格局中注定是被盘剥的对象。
- 楼栋仝志辉
- 关键词: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