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12DZW009)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晓飞蒋尧尧姚韫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大学沈阳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艺术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电影
  • 2篇美学
  • 2篇纪实美
  • 2篇纪实美学
  • 1篇电影观念
  • 1篇电影批评
  • 1篇译介
  • 1篇影评
  • 1篇中国抗战
  • 1篇主题
  • 1篇左翼
  • 1篇文艺
  • 1篇文艺思想
  • 1篇现代电影
  • 1篇两极化
  • 1篇毛泽东文艺
  • 1篇毛泽东文艺思...
  • 1篇美学视域
  • 1篇美学特征
  • 1篇抗战

机构

  • 6篇辽宁大学
  • 1篇沈阳大学

作者

  • 4篇张晓飞
  • 2篇蒋尧尧
  • 1篇姚韫

传媒

  • 2篇辽宁大学学报...
  • 1篇理论学刊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新世纪剧坛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何其芳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接受与创造性阐释
2014年
通过对何其芳建国前后接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过程和其言论、文章等的介绍与分析,认为何其芳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主要阐释者,在接受和阐释《讲话》的过程中,坚持在原则上与《讲话》精神保持一致,但在具体分析文艺问题时,结合创作实践和文学艺术自身的规律、特点,相应地进行了创造性阐释。这也体现了何其芳文学思想的矛盾性。
姚韫
关键词:《讲话》毛泽东文艺思想
论左翼影评家王尘无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是对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左翼影评家王尘无的专题研究。王尘无被誉为"威信最高的影评家",在左翼电影理论界有着极高的影响力。文章从"坚持党领导的左翼电影观念""自觉的电影批评意识""反抗旧思想的现代意识""独特的影评文体和话语风格"四个方面论证了一个"威信最高的影评家"的影评业绩和特点。从而可以窥见中国左翼电影批评的整体风貌,并为当下的电影理论批评提供某种参照。
张晓飞
关键词:电影观念
中国“抗战主题”电影的美学特征
2015年
"抗战电影",即是在抗战期间为了抗战需要而创作的电影。那么,抗战电影必然具有鲜明的社会意识形态特征,表达的是中华民族的整体意志和精神向度,它的美学品格无疑是国家想象和民族政治需要。抗战电影正是以民族存亡为己任的电影界知识分子政治美学的艺术实践。抗战电影的主题就是"救亡图存",这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政治。与压倒一切的"救亡图存"主题相适应的则是它所彰显的政治美学特征,影像话语权力的初建以及呈现出的纪实美学形态雏形。
蒋尧尧
关键词:抗战电影美学特征纪实美学
1930年代左翼影评意识形态特征及其表现
2013年
1930年代的左翼电影批评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从赞赏苏联影片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力挺左翼影片叙述"社会生活史"、批评某些影片缺乏阶级意识三个方面求证了左翼影评的意识形态特征及其具体表现。实证左翼影评的意识形态特征无论对于重建中国电影理论批评史,还是对于当下开展正常的电影理论批评都是有意义的。
张晓飞
“报刊影评”:1930年代左翼影评的生产策略被引量:3
2017年
报刊作为现代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与同为大众传媒的电影有着难解难分的历史渊源。1930年代的左翼电影文化运动中,左翼影评人以进步电影创作为资源,适应民族斗争的需要,依靠党的直接领导,团结各种进步力量及广大电影爱好者,密切关注电影转型期的现状,树立自觉的影评意识,利用当时的大报副刊和几十种电影期刊等大众媒体,开展了积极的"报刊影评"活动,成为中国电影理论史上的一大壮举,"报刊影评"也成为中国电影批评的传统方式。报刊和影评互动,刊载左翼影评扩大了报刊的销量,而报刊为左翼影评的生产、传播、留存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张晓飞
关键词:公共空间
鲁迅对左翼电影批评的独特理论贡献被引量:3
2013年
中国现代电影批评的奠基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体现在左翼电影文化运动对电影理论的宣传和实践上。鲁迅作为中国新文化革命的旗手,以多种形式积极参与了中国电影理论的构建,对推进左翼电影批评作出了独特贡献。尤其鲁迅翻译的日本电影理论家岩崎昶的《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不仅传播了原作的现代电影理论原点,而且也比较集中而全面地表达了鲁迅的现代电影观念。
张晓飞
关键词:译介现代电影
纪实美学视域下的电影《山河故人》被引量:1
2016年
电影《山河故人》上映后,备受争议。铁杆粉丝们对影片中流露出的浓郁现实气息津津乐道;犀利的影评人则认为此时的贾樟柯已不再是《小武》时代的那位电影作者。较以往作品,《山河故人》浓了商业味儿,走近了市场,但艺术创作风格仍没有太大突破。对比国内的两极化反映,多数国外影评人给予影片和贾樟柯本人以很大肯定。
蒋尧尧
关键词:电影纪实美学《小武》两极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