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07018)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潘爱军田永青刘秦玉陈航宇万小芳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台湾海峡
  • 1篇障碍层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水位
  • 1篇水位计
  • 1篇台湾海峡西部
  • 1篇热带
  • 1篇物理海洋学
  • 1篇近海
  • 1篇局地
  • 1篇混合层
  • 1篇海洋学
  • 1篇副热带
  • 1篇北太平洋
  • 1篇潮汐
  • 1篇潮汐特征

机构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3篇潘爱军
  • 1篇郭小钢
  • 1篇田永青
  • 1篇万小芳
  • 1篇刘秦玉
  • 1篇陈航宇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台湾海峡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台湾海峡中部障碍层日变化及其局地反馈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延平2号"科学调查船于2005年6月下旬在台湾海峡中部(119.2°E,24.3°N)实施的定点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夏季风期间障碍层的日变化过程及其局地反馈特征.障碍层开始形成时,由于非太阳辐射局限于上混合层,而太阳辐射可以穿透混合层底直至温跃层,导致障碍层内累积了最多热能,形成逆温层.随着障碍层内部热量的不断累积,障碍层与上混合层之间的热交换过程逐渐增强,上混合层显著增暖.此外,障碍层对应浮力频率极小值区,具有较弱的层结稳定性;针对海气通量的分析表明障碍层造成了显著的局地感热、潜热通量异常.进一步分析表明,海表风搅拌产生的湍动能在向下传输过程中,次盐跃层和温跃层构成了两个界面,大部分湍动能被较浅的盐度层结阻挡,限制在混合层以上,部分穿透混合层底的湍动能再次被温跃层阻挡,障碍层对应湍动能的薄弱区.
潘爱军万小芳陈航宇郭小钢
关键词:台湾海峡障碍层日变化混合层
台湾海峡西部近海潮汐特征被引量:12
2011年
利用2006年夏、冬季和2007年春、秋季实测海床基水位资料,基于统计方法和潮汐调和分析方法给出了台湾海峡西部近海的潮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平潭岛北部至漳浦近海属正规半日潮,汕头近海一带属于不正规半日潮,惠来近海属不正规日潮.全日潮波传播路径为从平潭岛南下至惠来近海,半日分潮传播路径也是如此.汕头-惠来近海由于海峡内南北向两支半日潮波相互抵消,故使得日潮成分占优.最大潮差分布为从平潭岛北部到泉州近海变化不大,厦门东南到惠来近海呈线性递减,原因是台湾北部的旋转潮波系统的南下潮波和从吕宋海峡进入南海的北上潮波在南日岛一带相遇形成驻波,平潭岛北部至泉州近海基本都在波腹内,而厦门东南至惠来近海则不在驻波影响范围之内.以春季为例,平潭岛北部的最大潮差为6.02 m,南日岛近海为6.23 m,泉州近海为5.98 m,厦门东南近海为5.08 m,漳浦近海为4.32 m,汕头近海为2.28 m,最大潮差还呈季节变化.平均潮差的统计结果依旧以春季为例:平潭岛北部3.92 m、南日岛近海4.14 m、泉州近海4.02 m、厦门东南近海3.30 m、漳浦近海2.74 m、汕头近海1.22 m.另外,平潭岛北部至漳浦近海的潮周期均为12 h 25 min左右,且涨落潮历时几乎相等.汕头近海的潮周期约为12 h 30 min,但涨潮历时比落潮历时多1 h 20 min左右.原因是不正规半日潮一个太阴日内的两个涨潮历时和两个落潮历时一般不同,分点潮期间涨落潮历时虽然差较小,但回归潮期间差较大,故会形成汕头近海测站涨潮历时比落潮历时多1 h 20 min左右的现象.
田永青潘爱军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水位计台湾海峡
层结稳定性“豁口”与北太平洋副热带中部模态水形成机制被引量:5
2008年
本文首先指出北太平洋副热带中部模态水(简称中部模态水)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局地"特征,其形成海区在(165°E^160°W,38°N^42°N)区间.海气通量分析表明单纯的外部大气强迫场(太阳短波辐射、净热通量和风应力旋度)不能解释中部模态水形成海区的"局地"性;进一步对上层海洋层结季节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秋季(9~10月)在北太平洋中部上层海洋(<75m)(165°E^160°W,38°N^42°N)区间存在特殊的浮力频率低值区——层结稳定性"豁口".该层结稳定性"豁口"作为"预条件(Precondition Mechanism)"机制对中部模态水形成的"局地"特征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一个上层海洋混合层热平衡方程,通过诊断分析揭示该层结稳定性"豁口"是由海表热力强迫、垂向挟卷、Ekman平流和地转平流效应共同导致的,"豁口"东、西边界的确定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海表热力强迫、Ekman冷平流和地转暖平流的纬向分布差异.
潘爱军刘秦玉刘征宁
关键词:北太平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