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155)

作品数:15 被引量:140H指数:8
相关作者:于红刘士远苟文静肖湘生李琼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支气管
  • 4篇气管
  • 3篇动脉
  • 3篇支气管动脉
  • 2篇低剂量
  • 2篇血管
  • 2篇肿瘤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肺癌
  • 1篇迭代
  • 1篇动脉成像
  • 1篇动脉形态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胸腺
  • 1篇胸腺上皮肿瘤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造影
  • 1篇样癌
  • 1篇影像

机构

  • 9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陕西省人民医...

作者

  • 9篇于红
  • 4篇肖湘生
  • 3篇刘士远
  • 2篇苟文静
  • 2篇寇明清
  • 2篇李琼
  • 1篇施珏倩
  • 1篇国小钰
  • 1篇王迪
  • 1篇范丽
  • 1篇陈如谭

传媒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螺旋CT对脊椎结核与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螺旋CT对脊椎结核与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6月30日~2012年6月30日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脊椎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治过程中是否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确诊率和常规CT与螺旋CT对于脊柱结核和脊柱肿瘤的诊断表现。结果使用螺旋CT进行检查的观察组的脊椎肿块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脊柱结核诊断中,螺旋CT对于骨质破坏、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椎体改变、死骨形成等诊断方面均优于常规CT;在脊柱肿瘤诊断方面,螺旋CT在骨质破坏、骨性椎管受累、椎旁软组织受累等诊断出例数及比率均多于常规CT。结论螺旋CT可以大幅增加脊椎结核与肿瘤鉴别诊断的准确率,且不增加患者的负面情绪。
王志强李如雪王大川于红
关键词:螺旋CT脊椎结核脊椎肿瘤
病灶内支气管动脉形态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利用MSCT探讨病灶内支气管动脉形态特征在肺部疾病中的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病灶累及肺段及以上的胸部CT增强扫描病例,其中肺癌组124例,炎性对照组69例。将原始图像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由两位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医师共同评价支气管动脉形态特征。用χ2检验分析支气管动脉形态特征在肺癌组与对照组中的差异。结果:193例中,109例可见病灶内BA,其中肺癌组80例,对照组29例。肺癌组BA中断19例,迂曲52例,成团22例,血管湖29例;对照组BA中断3例,迂曲36例,成团2例,血管湖0例。肺癌组成团和血管湖征象高于对照组(P=0.034,0.000)。结论:CTA能清楚显示肺部病灶内BA形态,血管征象对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寇明清于红肖湘生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
低剂量冠状动脉CT成像的策略及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已经成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显示粥样斑块、支架再狭窄及评估搭桥血管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追求更好的成像质量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辐射剂量。因此,有效降低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辐射剂量以保护受检查者具有重要意义。
苟文静刘士远于红
关键词:低剂量冠状动脉
迭代重建算法在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对比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使用迭代重建算法(iDose)与标准剂量冠状动脉成像使用滤过反投影法(FBP)的剂量与图像质量。方法采用256层螺旋CT,选取12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对于心率≤65次/min的患者采用前瞻性门控扫描方式,心率>65次/min的患者采用回顾性门控扫描方式。将12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对比分析两种扫描方式下低剂量和常规剂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低剂量组均使用迭代重建算法(iDose)行图像重建,常规剂量组均使用FBP行图像重建。将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分为9个节段评价,采用4分法评价图像质量,图像质量、噪声和有效剂量(ED)测量记录用于图像评价。结果回顾性门控扫描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平均ED分别为8.29±1.22和4.29±1.22,低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剂量降低了49%(P<0.01);前瞻性门控扫描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平均ED分别为3.03±0.53和1.40±0.13,低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剂量降低了54%(P<0.01);回顾性门控扫描方式和前瞻性门控扫描方式下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图像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及降主动脉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iDose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
苟文静刘士远于红李琼陈如谭
关键词:冠状动脉
肺黏液腺癌的影像学与病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2年
肺黏液腺癌是肺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肿瘤细胞能分泌黏液,使其影像与病理上具有一定特异性。病理表现为高柱状上皮细胞沿肺泡壁生长,肺泡腔内充满黏液,典型者形成黏液湖;影像学主要检查方法为多层螺旋CT及MRI。肺黏液腺癌一旦发生气道转移则预后不佳。就肺黏液腺癌的影像与病理进展作一综述。
王迪于红
关键词:黏液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胶样癌组织病理学
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改变及其MSCT: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
2013年
咯血是肺部疾病的常见症状,急性发作的大咯血往往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支气管动脉的破裂是咯血最常见的病因。利用MSCT及支气管动脉CTA对支气管动脉进行研究,可帮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本文对咯血相关的肺部疾病的支气管动脉影像学改变进行综述,重点探讨MSCT在支气管动脉研究中的意义及进展。
施珏倩于红肖湘生
关键词:咯血支气管动脉多层螺旋CT
应用迭代重建技术的低剂量HRCT评估肺磨玻璃密度结节可行性的体模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评价应用不同水平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HRCT中评估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的可行性。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128排螺旋CT在5种不同的剂量水平(管电压120 kV不变,管电流200 mAs、100 mAs、50 mAs、25 mAs、10 mAs)下对含有9个5~12 mm的pGGN的仿真胸部体模进行HRCT扫描,并分别采用传统的滤波反投影(FBP)和iDose4迭代重建技术(水平分别选4和7)进行数据重建。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采用盲法对不同剂量水平、不同重建技术下显示的pGGN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测量并比较每次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ED)和图像噪声(MSD)。结果对不同剂量水平、不同重建技术下显示的pGGN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两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中等或较好(K>0.4)。SD值在不同管电流条件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管电流越小,SD值越大。在同一剂量水平下,SD值在不同重建算法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可以明显降低SD值,且iDose4所选的水平越高,SD值越小。在管电流低至10 mAs水平时,各组pGGN均能显示,结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后图像质量明显改善。25 mAs采用iDose-4/7重建后图像的肺结节可见度评分优于50 mAs FBP重建后的图像(P<0.001)。结论与传统的FBP相比,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可以明显的改善噪声,且不同的iDose水平降低噪声的能力不一。128排螺旋CT实验条件下10 mAs可以检出≥5 mm的pGGN,结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后图像质量明显改善,有利于结节边缘情况的显示。
李琼刘士远于红范丽
关键词:磨玻璃密度
胸腺上皮肿瘤:临床、CT特征与WHO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评价胸腺上皮肿瘤WHO各组织学亚型的CT特征,为术前诊断及组织学亚型预测提供依据。方法对84例经穿刺病理或手术病理确诊为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病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型5例、AB型22例、B1型10例、B2型11例、B3型12例、C型24例。结果胸腺癌未出现重症肌无力。胸痛更常见于胸腺癌(50.0%)。C型胸腺瘤较A型长径更大;A、AB型较B2、B3、C型更可能表现为类圆形的形状(P=0.013,0.010,0.013;0.040,0.030,0.034);C型胸腺瘤较A、AB、B1型胸腺瘤的MCI更可能呈灌铸式生长(P=0.0001,0.011,0.001),B2、B3、C型较A型的MCI更可能呈灌铸式生长(P=0.009,0.012,0.0001);C型比A、AB、B1型的MCI更易增厚呈尖角或锯齿征(P=0.036,0.0001,0.005);瘤内坏死灶显著的少见于B1型较A、AB、B2、B3、C型(P=0.017,0.011,0.001,0.010,0.0001);C型较AB、B1型更易侵犯大血管(P=0.016,0.041);B2型较AB、B1型更易出现胸膜或心包结节(P=0.002,0.023),B3型较AB型更易出现胸膜或心包结节(P=0.037);C型较AB型更易出现胸膜或心包积液(P=0.038);C型较AB、B1、B2型更可能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P=0.005,0.034,0.019)。结论胸腺癌多以胸痛为主要症状,极少出现重症肌无力。CT征象出现率在WHO组织学各亚型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为认识各亚型和初筛提供线索。但各亚型CT表现仍有很大程度重叠,缺乏特征性征象,难以精确定性诊断,仅实质成分无坏死可提示诊断B1型的可能性大。
国小钰肖湘生于红
关键词:胸腺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
原发性肺癌支气管动脉CTA造影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回顾性分析肺癌与炎症两种不同病变的病人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BA)特征。方法收集116例患者胸部CT增强原始图像,结合横轴位图、最大密度投影(maxi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图像,进行BA重建,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共显示BA236支。肺癌组74例,69例BA显示,共计BA170支,平均2.46支,病灶同侧显示131支;炎症对照组42例,36例见BA显示,显示BA66支,平均1.83支,其中病灶同侧显示49支;经统计学分析,肺癌组同侧与炎症组同侧BA内径无明显差异(P>0.05);肺癌组同侧总横截面较炎症组同侧BA增大(P=0.000<0.05)。结论 CTA能清楚的显示BA的形态、走行及分布,通过测量BA的内径可以为研究肺癌与炎症两种不同性质的肺部疾病中BA血流量的改变提供参考。
寇明清于红肖湘生
关键词:肺癌支气管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