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ZH005) 作品数:11 被引量:43 H指数:4 相关作者: 梁瑞清 季曦 廖开洪 王小林 陈占明 更多>> 相关机构: 暨南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经济管理 哲学宗教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再论感觉词汇及其现象意义 被引量:5 2012年 本文从经验主义的视角考察了感觉词汇及其现象意义的相关问题。基于感觉词汇的哲学考察和语言学划分,本研究发现:1)表示原型概念的感觉词汇在词汇学习上具有优先的认识论地位;2)感觉词汇具有现象意义,而且其现象意义可以经由提问What is X like?或What is it like for o to(be)X?而得以判定;3)现象意义可以用来统一地解释Frege的涵义和色彩义理论。从这个角度上看,研究现象意义可望丰富现有的语义学研究。 梁瑞清关键词:涵义 色彩义 城市低碳产业的评估与分析: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7 2010年 城市是工业化的主要物质载体。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上的城市产业发展是造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环节。低碳城市的提出不仅为城市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同时也为全球应对气候问题指明了方向。低碳产业的发展是实现低碳城市的关键。对产业部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科学量化评估能够发现产业间能耗和排放的关键问题,找出节能减排的潜力所在。传统的"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值排放"指标只关注部门的直接消耗和排放,没有考虑部门生产环节中的间接能耗和排放情况,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利于城市生产系统的总体优化。本文首先讨论了传统评估指标的不足,构建了以"体现能源"和"体现碳排放"为主的城市低碳产业的评估指标;其次以北京市为案例,将传统指标和新构建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基于后者的评估能够更科学系统地反映城市产业的能耗和碳排放情况,为低碳城市的落实提供了参考依据。 季曦 陈占明 任抒杨关键词:低碳城市 低碳经济 语言的指引性浅谈——以早期Wittgenstein和禅宗为例 2013年 本文通过比较早期Wittgenstein和中国禅宗的语言思想,发现他们并非主张一种虚无主义的语言观,而是反对一种严格的意义指称论,即语词本身不能等同于形而上对象。我们认为,无论是在表征感觉经验还是言说形而上学经验的时候,语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这意味着,感觉话语具有指引性,为我们理解经验世界提供语义线索。但是,确切地理解经验世界需要结合语言和相关的背景知识,并进行一定的语义整合。 梁瑞清关键词:禅宗 语义整合 试论现象意义的多模态习得 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结合近年有关多模态的研究探讨了感觉词汇的习得问题,旨在从经验主义的角度为词汇学习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研究发现:(1)感觉词汇的习得包括现象意义的习得,而且(2)现象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多模态性的特征。由此认为,现象意义的多模态习得是词汇深度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助于学习者更加确切地理解和使用感觉词汇。 梁瑞清意义整体论的存在论问题 2014年 意义整体论是过去20年来语言哲学界讨论热烈,且极具争议的话题。有一派观点认为,意义整体论是错的,因为它将带来糟糕的后果:如果意义整体论正确,则语言习得、交流与理解将成为不可能;意义整体论与组构原则冲突。本文认为这些反驳意义整体论的证据并不有效,因为这些证据只涉及意义整体论所带来的糟糕后果,而没有讨论意义整体论的存在论地位。本文认为意义整体论是成立的,因为它满足了整体论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语言表达式具有一组家族定性属性;语言表达式之间以类属存在的方式相互依赖,且以适当的方式排列组合,统一于语言整体之中。 王爱华以人类发展的视角看城市化的必然性 被引量:3 2010年 当今影响全球发展最显著的问题之一当属城市化问题,人类发展观坚持“实现人本身的发展”,应该成为思考城市化问题的理论基础。以人类发展的视角来看,城市的兴起和演化均是人类选择的结果,人类在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成为了历史的必然:在前工业化时代,人类需求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分工和农业剩余初步推动了城市化;进入工业化时代后,人类需求的提升以及伴随而来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进一步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目前全球很多地区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人类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和需求结构的多样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产业结构升级使城市化进程达到高潮。应该充分认识城市化的必然性,尊重城市化的内在规律,充分尊重人的选择,重视人类发展的需要,提升城市化质量,推动以“人类发展”为目标的城市化进程。 季曦 刘民权关键词:城市化 必然性 再论感觉句子的意义三分说 被引量:12 2010年 本文以语言地图说为框架进一步论证了感觉句子的意义三分说,亦即句子意义、说话人意义和现象意义,着重阐述了现象意义及其与句子意义和说话人意义之间的关系。现象意义是指在剔除所有能用语言表达的意义之后所剩下的那种无法还原的意义。现象意义不影响交际,但是,我们正是在现象意义的积累过程中熟悉并认识外部世界的,因此现象意义构成了我们"亲知"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梁瑞清私人感觉、私人语言与第三人称知识 2012年 感觉经验的私人性似乎在逻辑上同时蕴涵不可说性和不可知性。本文在浅析几种关于私人性哲学观点的基础上,认为私人感觉虽然在某种弱式的意义上来说是现象不可说的,但我们不仅可以对其合法地宣称第一人称知识,而且也可以对其合法地宣称第三人称知识。这同时表明,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构建所谓的私人语言来言说私人感觉的现象内容。 梁瑞清关键词:私人语言 含混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1 2011年 "含混"是一种常见语言现象,交际者使用含混话语,表达不确定的语用用意,以满足交际需要。本文述评前人从语言哲学、社会语用学、语际语用学、会话分析、普通语用学视角对"含混"进行的相关研究,指出含混研究中尚存的问题和提出未来对该课题进行研究的建议。 廖开洪关键词:含混 语用用意 研究路向 碳金融创新与“低碳扶贫” 被引量:16 2012年 本文首先总结了国际上已有的碳金融创新经验,分析了我国实现"低碳扶贫"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综合考虑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减贫的要求,将应对气候变化和扶贫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新的政策框架以促进政府、企业、农户、机构、个人等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碳金融体系的建立。提出了保障贫困地区经济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产业规划。 季曦 王小林关键词:碳金融 扶贫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