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2006NG05)
- 作品数:20 被引量:69H指数:7
- 相关作者:谭学林王石华黄大军金寿林洪汝科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建水县种子管理站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高原耐瘠杂交粳稻滇杂35的选育与应用研究被引量:13
- 2008年
- 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5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5A和优质恢复系南34组配育成。该组合杂种优势强、稳产高产、抗稻瘟病性强、耐瘠薄,适应性广,于200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文中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 金寿林谭学林张忠林洪汝科黄大军谭亚玲王樨陈丽娟
- 关键词: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5选育耐瘠
- 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35被引量:11
- 2008年
- 滇杂35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5A与优质恢复系南34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较高、抗稻瘟病、耐瘠薄、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 金寿林谭学林张忠林洪汝科黄大军谭亚玲王樨陈丽娟
- 关键词: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5选育
- 籼粳交错区滇杂粳稻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通过对品种、秧龄、氮肥量以及施肥方式4因素按正交试验设计L9(34)在海拔为1290 m的云南蒙自进行试验,研究栽培措施对滇杂粳稻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供试滇型杂交粳稻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氮肥施用量>品种>施肥方式>秧龄。产量最高的是由滇杂32构成的第8组合,秧龄为60 d,按270 kg/hm2的纯氮标准以底肥和移栽7 d后分别追施50%。所有处理组合中对产量贡献较大的是穗数及每穗粒数,因此在生产应用中,滇杂粳稻应选择穗数及每穗粒数较多的组合,协调好2个产量构成要素能获得高产。滇杂粳稻的产量及产量性状受到栽培措施的影响与在海拔为1650 m的保山区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说明滇杂粳稻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这为滇型杂交粳稻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 金寿林王石华马文金张忠林洪汝科谭学林
- 关键词:滇型杂交粳稻秧龄氮肥量施肥方式
- 高原杂交粳稻滇杂35制种产量结构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通过对高原杂交粳稻滇杂35制种亲本不同栽插行比与产量结构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栽插密度一致、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的情况下,随着栽插行比增大,单位面积上有效穗逐渐增加,穗实粒数、结实率和花粉密度逐渐降低,父母本不同行比栽插有效穗数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穗实粒数、异交结实率和小区产量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高原杂交粳稻滇杂35制种父母本最佳栽插行比为2∶14,产量达4618.42 kg/hm2。
- 李志刚贺良普自祥普家元李家伟文建成王石华黄大军
- 关键词:杂交粳稻滇杂35制种
- 不同海拔下水稻正反交F_2群体的孕穗期耐冷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云南高寒稻区的地方粳稻品种小麻谷与籼稻细胞质的改良品系南34的正反交F1分别种植于海拔400,1 860和2 200 m的3个点,对6个F2群体的孕穗期耐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穗育性是对低温最敏感的性状,可用作孕穗期耐冷性的评价指标。F2(小麻谷×南34)群体的平均孕穗期耐冷性均极显著高于同一海拔下产生的反交F2群体的表现(P<0.01)。同一组合在2 200 m海拔产生的F2群体平均孕穗期耐冷性均高于其余两海拔产生的群体,其中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在400 m海拔产生的群体。结果明确了杂种F1在高海拔低温条件下传粉产生的后代更耐低温,其中在粳稻细胞质背景下更为明显。在F2(小麻谷×南34)群体中耐冷性状的分布主要是受耐冷基因的作用,然而在其反交F2群体中耐冷性状的分布除受耐冷基因的作用外,还受到籼稻细胞质背景的影响。
- 王石华谭学林谭亚玲
- 关键词:F2群体孕穗期耐冷性
- 粳稻不育系繁殖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被引量:3
- 2008年
- 通过对滇Ⅰ型杂交粳稻不育系合系42A和榆密15A繁殖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繁殖产量与结实率、有效穗、穗实粒数及千粒重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合理调控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大幅度提高繁殖产量。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必须充分掌握不育系的特征特性,根据各个不育系的经济性状进行合理的群体结构调控,才能有效地发掘其增产潜力。
- 陈国荣杨保文许勇汤敬红马如东黄大军
- 关键词:粳稻不育系繁殖产量性状
- 新质源粳稻不育系花粉败育特点及其潜在杂种优势(英文)被引量:4
- 2009年
-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粳稻不育系细胞质遗传背景单一,开发新质源不育系显得尤为重要。花粉败育特点、不育的稳定性以及潜在的强杂种优势是不育系利用的前提条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调查了14份新质源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特点、育性稳定性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9份不育系花粉的败育为典败和圆败,败育较彻底,但不能被滇一型或BT型恢复系恢复。另外5份不育系以染败为主均能被滇一型或BT型恢复系恢复,由南34、明恢63和NJ70507提供细胞质的3份不育系败育彻底,然而由D-7提供细胞质的2份不育系在高温下出现极少量的可育花粉。各杂交组合在同一性状上或同一杂交组合在不同性状上表现出的杂种优势有明显的差异。
- 王石华张忠林谭学林文建成李伟华
- 关键词: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
- 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40的选育及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滇杂40系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抗病不育系楚粳23 A与抗病优质恢复系南34组配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杂种优势强、高产稳产、稻瘟病抗性强、适应性广。于200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09001)。文中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 洪汝科谭学林金寿林黄大军谭亚玲张忠林王樨陈丽娟
- 关键词:滇型杂交粳稻选育
- 滇Ⅰ型不育系繁殖父本花粉密度与母本异交结实的关系被引量:7
- 2008年
- 在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的不育系繁殖田,通过每平方毫米内父本花粉量和母本异交结实粒数的调查,利用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Y=16.254+4.189x,相关系数r=0.719,决定系数r2=0.517,︱r︱=0.719>r0.01,13=0.641。结果表明:父本花粉量与母本异交结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当1mm2内父本花粉量每增加一粒,母本异交结实粒数增加4.189粒,母本结实粒数有51.70%由父本花粉量决定,随着父本花粉量减少,母本异交结实粒数也随之减少。田间温度28.0~34.4℃,相对湿度62%~78%范围内,父母本花时差较小,分别在10~23min之间,对异交授粉较为有利。
- 黄大军于静娟文建成顾晓明房毅李伟华
- 关键词:粳稻不育系繁殖
- 高温对粳稻品种发芽及幼苗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本研究分别通过25、30、35、40℃,持续2、4、6、8 d对20份粳型水稻品种实施处理,以确定持续高温对粳稻品种发芽和幼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对粳型水稻品种的发芽率没有显著的影响;35℃、持续8 d和40℃的高温显著地影响成苗率;高温可以促进根、芽细胞的伸长,然而其芽在2 d,根在6 d以上的40℃高温中生长减弱停止;持续30、35、40℃的高温将导致粳稻品种根数不同程度的减少。粳稻品种的耐热性在遗传上存在差异,这为耐热性粳型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 许红云许为军谭学林
- 关键词:粳稻品种耐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