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2E07004)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艾青林胥芳张立彬张奔奔吴乐彬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教育部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电气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逆变
  • 3篇逆变器
  • 3篇机器人
  • 3篇并联机器
  • 3篇并联机器人
  • 2篇钢带并联机器...
  • 2篇并网
  • 2篇并网逆变
  • 2篇并网逆变器
  • 1篇电感
  • 1篇电压
  • 1篇电压纹波
  • 1篇抑制方法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有源阻尼
  • 1篇圆弧
  • 1篇运动学
  • 1篇运动学模型
  • 1篇绳牵引

机构

  • 5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6篇艾青林
  • 3篇胥芳
  • 2篇吴乐彬
  • 2篇张立彬
  • 2篇张奔奔
  • 1篇祖顺江
  • 1篇谭大鹏
  • 1篇徐红伟
  • 1篇张洪涛
  • 1篇胡克用
  • 1篇欧阳静
  • 1篇曹斌
  • 1篇黄伟锋
  • 1篇舒剑

传媒

  • 1篇机械传动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力学进展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多逆变器光伏发电网络群控策略及实现方法被引量:3
2016年
针对自然环境中阴雨天会大大降低光伏面板的发电量,使得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与逆变器额定功率无法匹配,从而引起光伏发电系统总功率大幅下降的问题,采用分布式光伏阵列及逆变器的群控方法,通过开关矩阵将光伏阵列与逆变器相连,形成分布式光伏阵列及逆变器拓扑网络结构,并详细阐述了该拓扑网络结构的工作原理与工作机制.研究了该网络的群控系统,并提出相应的自适应聚类算法,实现多逆变器光伏发电网络的群控管理.最后对整个网络结构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利于光伏发电的恶劣天气条件中,该控制策略可对不同逆变器的输入功率进行优化匹配,从而提高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胡克用胥芳艾青林徐红伟欧阳静
关键词:光伏阵列逆变器聚类算法群控
基于母线电压纹波分析的并网逆变器直流分量检测及抑制方法被引量:8
2016年
为限制光伏逆变器的并网电流直流分量注入电网,提高光伏发电电能质量,提出一种基于直流侧母线电压纹波分析的直流分量检测及补偿方法。该算法以LCL滤波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数学模型为基础,推导分析直流母线电压纹波产生机理,得出直流母线工频纹波由并网电流直流分量产生的结论;通过对一个周期的母线电压分段积分可解析获得直流分量定量描述关系,并利用该解析值实时在线修正并网参考电流,结合电网电压前馈、并网电流外环、电容电流内环的复合控制算法设计电流控制器。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增加外围硬件电路的情况下,该算法可有效抑制并网电流直流分量。
胥芳张奔奔吴乐彬艾青林
关键词:并网逆变器LCL滤波
钢带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模型与数值模拟
2014年
为了解决钢带并联机器人运动学计算复杂等问题,对钢带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模型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现有的并联机器人运动学位置求解方法,阐述了钢带并联机器人工作原理与钢带并联机器人的运动位置逆解建模过程。采用瞬时速度方向逐次逼近法,建立钢带并联机器人的运动位置正解模型。分析了钢带长度计算中误差产生的主要因素,得出钢带长度与理论支撑件长度之间的计算关系。对位置逆解、正解模型进行了仿真验算,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位置正解、逆解模型的计算结果满足钢带并联机器人的运动精度要求。
艾青林舒剑祖顺江
关键词:钢带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模型逼近法位置正解
LCL型并网逆变器自适应谐振抑制被引量:5
2016年
针对弱电网时在电流控制器前向通路串联陷波器的电感-电容-电感(LCL)型并网逆变器谐振抑制方法可能失效的问题,提出采用自适应陷波器的新方法.通过对基于陷波器的有源阻尼方法机理研究,得到该方法的实质是实现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对消,提出采用在线检测系统谐振频率的方法实时修正陷波器的陷波频率.为了简化数字运算,将陷波器改进为可独立配置零极点的双二阶滤波器,根据所测系统的谐振频率修正PI控制器的比例系数,以保证系统的带宽及稳定性.实验证明,采用所提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弱网适应性.
张奔奔胥芳吴乐彬艾青林
关键词:并网逆变器有源阻尼双二阶滤波器
并联机器人刚度与静力学研究现状与进展被引量:23
2012年
并联机器人的刚度与静力学分析,对于机构力学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本文围绕杆支撑、绳牵引和钢带传动3种结构形式,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并联机构刚度和静力学分析的研究现状.着重从有限元、解析模型和性能分析3方面分析了杆支撑并联机构的刚度研究进展.讨论了有关绳牵引并联机构中绳拉力、动载荷频率、绳牵引预紧力与刚度、静力学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根据钢带并联机器人结构的特殊性,对钢带并联机构的刚度与静力学分析中可能遇到的失稳与振动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并联机器人技术发展情况进行总结与展望,指出随着刚度分析与静力学分析的不断深入,并联机器人的力学理论将会日趋成熟和完善,为并联机器人机构优化设计提供更深入、系统的理论依据.
艾青林黄伟锋张洪涛张立彬
关键词:并联机器人刚度静力学分析绳牵引
钢带并联机器人力学失稳机理
2012年
为了发展新的并联机构形式,提出一种以圆弧弯曲截面钢带作为运动支链的6自由度钢带并联机器人机构形式。简要阐述钢带并联机器人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采用基于变分原理的有限元静力学理论和线性屈曲分析理论建立求解钢带失稳临界力的屈曲方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不同结构参数的截面由圆弧弯曲形状过渡到平直形状的钢带进行失稳分析,得到钢带能承受的失稳力与结构参数的关系,并进行试验验证。对钢带并联机器人在平移运动位姿下的整机失稳机理进行系统研究,得到不同位姿参数与钢带并联机器人失稳临界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弯曲截面结构的钢带能承受一定的压力,钢带失稳力随钢带圆弧截面中心角、钢带厚度增大而增大,随钢带长度增大而减小。对于机器人动平台作上升运动,在500 mm的高度,失稳临界力最大。而对于沿Y轴平动或沿Φ=60°平动且100 mm≤ρ≤200 mm的范围,对于沿极径ρ=500 mm平动且10≤Φ≤20的范围,失稳临界力均比较大。研究成果能用于优化钢带并联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及确定刚度工作空间。
艾青林曹斌谭大鹏张立彬
关键词:钢带并联机器人有限元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