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H081)
- 作品数:11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黄永健刘婷婷李若飞王乐乐王乐乐更多>>
- 相关机构:深圳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研究生创新培养计划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圆动之美——以中国戏曲、舞蹈、小说艺术为例被引量:2
- 2018年
- 中国'正能量'文化,是反映中华民族精神、主流意识、正确审美观,倡导以人民为价值中心的、深受广大人民欢迎的具有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的精神产品的总和。'圆融''圆转''圆动'的哲学智慧一直较为显豁地表现在中国传统戏剧、舞蹈和小说文本中,这种艺术表现上的以圆形运动做线性运动又构成更大的圆形运动,与西方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沿着直线运动,却在无形之中绕地球一圈回到起点的直线运动,具有很大的差别。
- 黄永健王乐乐岳顶聪胡娜
- 关键词:小说艺术
- 当代中国艺术批评的三个转向被引量:1
- 2016年
- 艺术批评秉持的艺术观念包括艺术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到对于艺术作品、艺术流派、艺术现象、艺术家甚至艺术史的批评的有效性。时推世移,当代中国的艺术批评,同样遭遇了批评的有效性问题。在文化对话逐渐深化,尤其是在中国、东方以及非西方世界不断张扬文化软实力和欧美学术界不断反思自我缺失的双重力量的推动之下,当代中国的艺术批评出现新的动向和潜在的势头,可将其概括为文化人类学转向、本土化转向和本体论转向。文章对此进行探讨,以期加深人们对其认知。
- 黄永健岳顶聪郝云慧
- 关键词:艺术批评
- 政治艺术化及其实现路径初探被引量:1
- 2015年
- 当代艺术学与相邻学科交叉形成了系列边缘学科,如果我们将"艺术政治学"理解为"艺术化的政治的学问",艺术政治学可以成立,就目前艺术与政治交叉融合的现状及学术界研究进展来看,可以先研究探讨政治艺术化的可能性及其愿景,在此基础上,建立艺术政治学。政治艺术化不能改变政治的务实性和功利性,政治艺术化过程中,艺术思维、艺术手法、艺术精神始终发挥辅助、纠偏、警醒和完善的作用。政治艺术化的最佳状态是各个实践环节环环相扣、相互结合,顶层政治艺术化设计、行政艺术化和政治成果艺术化相互呼应,在理智和情感两方面不断校正方向,使得政治环境、政治氛围成为一个培育并发挥正能量的场域。
- 黄永健
- 关键词:政治艺术艺术学理论
- 汉唐盛世文化与艺术的相互促成
- 2016年
- 因历史语境的制约,艺术文化、艺术文化系统中不同的艺术门类以及不断产生的艺术新门类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发展态势。汉唐艺术作为汉唐文化价值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盛衰起落必然受到汉唐时代文化大系统的影响和制约,例如在文化创新语境中,在文化传播以及文化涵化背景下,艺术文化会随着大文化系统的变动变化,而发生兴衰荣枯的演化历程及表象呈现。汉唐盛世文化与艺术的相互促成关系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加以论证。
- 黄永健岳顶聪王乐乐
- 关键词:文化艺术
- 刚健有为的中华艺术精神——以雕塑、篆刻艺术为例
- 2017年
- 郝伯特·里得在《艺术的真谛》一书中专辟"中国艺术"一节论述中国艺术和中国艺术精神,断言"中国艺术缺乏雄浑宏伟的作品",我国学者中也有人认为中国文学艺术不乏雄奇伟大之美,但与西方相比,的确显得重柔而抑刚,重平和而抑反抗。从更大的时空背景来看,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原因有二:一是在中国历史上阳刚之美从来没有缺席过,它有时作为主导风格昭示时代精神,尤其是在中国处于文化盛世年代;二是阳刚之美虽然有时蛰伏潜流于艺术文化的表层之下,但是,它从来都是中国艺术文化自身演化前进的"对话性"力量,没有这种无可替代的"对话性"力量的存在,则中华艺术不可能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与中华文化一道,生生不息,创化前行。就各个艺术门类而言,表现了我们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雄浑"、"阳刚"风格,较为突出地含蕴于中国雕塑和篆刻艺术之中。
- 黄永健岳顶聪刘婷婷郝云慧
- 关键词:艺术精神刚健有为雕塑艺术篆刻艺术
- 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和艺术表征
- 2016年
- 文化创新主要包括人类的文化发现、文化发明和思想创新,文化创新引发艺术创新,推动人类文化和艺术文化不断演化,渐至佳境。当代中国的文化发现、文化发明和思想创新与世界大势同趋并进,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思想文化界的一系列创新之举,直接推动了我国当代文艺事业大发展和大繁荣局面的形成。文化传播是指文化从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社会,从一区域传到另一区域以及从一群体到另一群体的互动现象。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文化传播浪潮,当代中国的艺术文化得以全方位与西方文化接轨、融合并以此为契机,带来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的空前繁荣和发展。文化涵化引起文化变迁,即文化的结构性变化,这种结构性的变化表现为四种情形,分别是文化合并或融合、主文化和亚文化并存、文化被同化以及文化灭绝。这种发生在艺术文化领域内的成功"涵化",不仅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创新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同时通过文化传播加速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带动当代中国艺术振兴。
- 黄永健岳顶聪
- 关键词:文化创新文化传播文化涵化
- 艺术文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试验
- 2018年
- 深圳大学艺术学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学科2011年获批成立,2012年开始招生,其艺术学理论学科招生具有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导向。艺术文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试验是为了配合本学科点的研究导向而设立,通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平台等的创新设计和执行,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成果。
- 黄永健胡娜刘婷婷
- 关键词:艺术文化学课程教学教学改革教学实验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辉煌发展30年--李希凡先生访谈录被引量:7
- 2014年
- 李希凡先生,1927年12月生于河北通县(现北京通州),祖籍浙江绍兴,1953年8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53年9月至1954年12月肄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中国艺术研究院首聘终身研究员。历任《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红学会名誉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等。当选第二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李希凡先生五十余年的学术研究涉及中国古典文学、红学研究、鲁迅研究、现代文艺评论等领域。受本刊编辑部的委托,中国艺术研究院李若飞博士对李希凡先生进行了专访,对李希凡院长担任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和主持《中华艺术通史》国家重大项目期间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历史的回顾,同时也对我国艺术科学的发展轨迹作了历史的梳理。本刊编辑部刊发本篇访谈,目的在于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当前国家艺术科学研究发展的现状,深刻把握文化发展与艺术科学理论研究之间的历史规律,增强我们对于艺术基础理论科学研究驱动当代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对基础理论科研价值的认同,同时也是对学界特别是艺术理论建设中亟需的现实把握和深层积累,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以及进一步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应有的力量。
- 李若飞
- 关键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访谈录国家社科基金科学规划主持者
- 深圳人文城市文化创新发展路径探讨
- 2017年
- 深圳的文化建设应该在深入理解国家层面“文化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自己的“文化顶层设计”;通过文化制度创新,创建深圳面向未来的各种文化平台;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和人文气息;从人文城市品牌和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两方面渐次凝聚为深圳的“软实力”;通过双向、多向、立体化交流,创造多元又相互融合创新的文化格局。
- 黄永健刘婷婷岳顶聪郝云慧
- 关键词:深圳文化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