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粮食生产功能区科技支撑项目
- 作品数:18 被引量:96H指数:5
- 相关作者:张建民孙健章玲芬王斌吴龙根更多>>
- 相关机构:宁波市鄞州区农业技术服务站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5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初探被引量:25
- 2012年
- 为了改善赤霉病防治中单一药剂多菌灵等大量施用,利用对现售杀菌剂和赤霉病防治新药剂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30%戊.福可湿性粉剂、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和10%苯醚菌酯胶悬剂等均可以有效的防治赤霉病的危害,1次用药和2次用药处理防治效果均好于对照药剂多菌灵相应处理,且2次用药处理的防效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 尤爱琴张昌杰胡宇峰吴健国柴荣耀王艳丽张震胡元元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
- 甬优13号强化栽培密度试验被引量:1
- 2010年
- 试验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组合甬优13号在单季强化栽培条件下具有超强的分蘖能力,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稳定,插种密植规格为30.0cm×20.0cm~33.3cm的各处理(密度为0.67万~1.11万丛/667m2),以30.0cm×33.3cm(密度为0.67万丛/667m2)处理产量最高,但处理间产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 张建民章玲芬孙健张海东
- 关键词:强化栽培
- 杂交水稻有机肥试验初探被引量:5
- 2011年
- 为探索杂交水稻生产上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可行性,实施了不同有机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作基肥替代化学肥料是可行的,有机肥替代的比例与产量无相关性。在超级稻栽培中,每250 kg有机肥可替代1.5 kg化学纯氮。
- 张建民孙健吴龙根王斌
- 关键词:杂交水稻有机肥
- 宁81水稻连作栽培密度试验被引量:1
- 2010年
- 宁81连作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晚粳品种宁81在连作栽培中,插种密度30万~45万丛/hm2的各处理,以36万丛/hm2处理产量最高,但处理间产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 张建民孙健章玲芬张海东
- 关键词:水稻宁81连作栽培经济性状
- “宁81”单季栽培密度试验简报被引量:1
- 2011年
- 为促进常规晚粳品种"宁81"的推广应用,笔者进行了其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宁81"在单季栽培中分蘖能力变化不大,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稳定,每穗适宜的插种密度为1.43~1.71万丛/667m2。
- 张建民孙健章玲芬张海东
- 关键词:宁81单季栽培
- 早稻机插栽培品种比较试验被引量:2
- 2011年
- 进行早稻机插栽培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早稻机插栽培中,甬籼69表现苗期耐寒性好、成秧率高、高产、生育期适中、耐肥性较好、分蘖能力较强、株高适中、穗大粒多、抗倒性较好等特点,可作为今后早稻机插栽培的主要品种推广。
- 张建民孙健吴龙根王斌
- 关键词:早稻机插栽培品比试验
- 宁波市鄞州区水稻土磷素评价及其调控措施
- 2011年
- 2008年对宁波市鄞州区水稻土的供磷能力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28年来水稻土有效磷含量(Bray-1法)显著增加,从1980年第2次土壤普查时的13.0 mg.kg-1,增加到2008年的40.7 mg.kg-1。但有效磷含量极不平衡,如果按水稻有效磷不足时的临界值25 mg.kg-1和有效磷过量时的临界值57 mg.kg-1计算,则2008年本区有45%的点(畈)有效磷含量不足,21%的点(畈)有效磷含量过量。探讨近28年来宁波市鄞州区水稻土有效磷增加的原因,并提出调控措施。
- 张建民孙健杨筠文王斌
- 关键词:土壤有效磷磷肥
- 早稻机插秧不同播种量试验被引量:11
- 2010年
- 随单位面积播种量提高,秧苗素质明显下降,基本苗增加,最高苗和有效穗趋于相同;各处理经济性状和产量差异很小。综合机插早稻栽培特点,合理播种量为干谷125g/盘。
- 张建民孙健吴龙根王斌章玲芬
- 关键词:早稻机插秧播种量
- 水稻无肥栽培品种比较试验被引量:4
- 2011年
- 进行无肥栽培不同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2有超强的同化土壤无机养分能力,生育期长,产量高,抗倒性好,建议作为今后纯单季超高产栽培的当家品种推广;甬优538有较强的同化土壤无机养分能力,生育期短,产量较高,抗倒性好,建议取代甬优8号推广。
- 张建民孙健吴龙根王斌
- 关键词:水稻品比试验
- 不同栽培方式对连作晚稻产量和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以中熟晚粳宁81为材料,对机插、抛秧和手插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产量、干物质积累、茎蘖动态、成穗规律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栽培方式稻谷产量表现为手插〉抛秧〉机插,与机插相比,手插和抛秧分别增产4.25%和2.00%;在茎蘖利用上,抛秧方式的苗峰较高但成穗率低,手插和机插成穗率较高,均大于70%,机插和抛秧以利用主茎第4~7叶位上的分蘖穗为主,而手插主茎第6~8叶位上的分蘖穗对产量的贡献更大;在物质生产上,前期抛秧物质积累量较多,至拔节期干物质量抛秧〉手插〉机插,拔节至抽穗期,手插方式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超过抛秧,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机插略高于抛秧和手插。
- 陆惠斌陈少杰
- 关键词:栽培方式连作晚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