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1JDGC025)
- 作品数:5 被引量:48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敏李瑾姜嘉乐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部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国祚留心底华章走笔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创刊三十周年感言被引量:1
- 2013年
- 值此《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创刊30周年之际,从三个方面发表感言:一是感激,对一路支持杂志发展的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教育部高教司、全国高校的领导、教师和广大作者、读者以及杂志顾问委员会、编委会和编辑部表示衷心感谢;二是感奋,通过回顾杂志所经历的两个高峰,以教育的重建和工程的回归来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工程教育复兴之路上的两个阶段,证明杂志一直走在服务国家、面向工程、促进教育、推动研究的正道上,从而对杂志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三是感悟,总结三十年的办刊经验,提出未来的愿景,即办一份有用、有料、有品的杂志,继续尽绵薄之力,效作嫁之劳,为中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提供最好的研究交流平台。
- 姜嘉乐
- 关键词:教育重建
- 30年来中国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背景研究——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被引量:16
- 2012年
- 30年来我国工程教育发生了重大而持续性的变革。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和政治经济环境的转变,工程教育改革经历了结构调整、体制改革、质量提升三个阶段。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来看,每一个阶段都是由国家逻辑、院校逻辑和个人逻辑相互作用所型塑,国家逻辑在演变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三个阶段的主要矛盾从国家逻辑内部的矛盾转变为院校逻辑与国家逻辑的矛盾,最后发展为个人逻辑与国家逻辑之间的矛盾,而正是这些矛盾的转化成为了30年来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
- 陈敏李瑾
- 关键词:工程教育
- 《走向前沿的模式创新》序被引量:12
- 2014年
- 文章分析了30年来涌现的各类工程教育模式的"共相":一是社会需求导向,它反映了工程专业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本质属性之一——工程应用性;二是工程实践驱动,在新模式中,实践教学不再是理论教学的附庸,而是教育和教学整体改革的驱动力量;三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做中学",本身就是学生中心的典型表现;四是课程整体重构,因为全球工程教育改革的趋势是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即强化以专业为基础的综合性知识学习和全面工程训练,更激进的做法是淡化专业,强化课群,即围绕系统的项目训练,更加灵活地安排课程模块的结构及其教学呈现。文章最后指出,紧密的产学合作是新的工程教育模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最重要的外部环境。
- 姜嘉乐
- 关键词:课程重构产学合作
- 基于多源流理论的课程改革过程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2010年颁布之后,各类高校针对卓越计划实施成果的研究颇多,但鲜有对其实施过程的研究。本研究以H大学光电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为例,运用多源流理论框架分析该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始末。研究认为: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学校支持是前提、院系是主导、教师是主力、工程教育研究者是助力,四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同时,光电卓越班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课程改革思路对其他高校具有借鉴意义。
- 陈敏李瑾
- 关键词:多源流理论课程改革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30年来中国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政策分析——基于社会政策的四维视角被引量:15
- 2013年
- 从社会政策的价值选择、规范、制度和行动体系等四维视角审视30年来中国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的有关政策,其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我国工程教育政策主要是整体延续,第二阶段(1985~1999)我国工程教育政策经历了价值和制度转型,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则实现了工程教育政策的整体转型。而工程教育政策深刻地影响着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的方向、方法和路径。
- 李瑾陈敏
- 关键词:工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