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725306)
- 作品数:5 被引量:92H指数:3
- 相关作者:沙武田鲁晓波陈志刚李国陈雷更多>>
-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敦煌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唐蕃清水会盟在敦煌石窟中的历史遗迹——瓜州榆林窟第25窟功德主新解被引量:2
- 2015年
- 瓜州榆林窟第25窟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代表洞窟,在唐蕃艺术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洞窟功德主的考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清水会盟前后唐蕃关系、榆林窟第25窟洞窟形制以及吐蕃式图像出现的相关历史背景,我们初步认为榆林窟第25窟北壁弥勒经变藏文题记中提到的"尚书"或有可能为促成唐蕃"清水会盟"的吐蕃大相兼东道节度使尚结赞。榆林窟第25窟实为某位曹姓人士为身为吐蕃大相兼东道节度使的尚结赞(783年任吐蕃大相兼东道节度使)而建,纪念和赞颂他促成唐蕃清水会盟使唐蕃和好的功德,具体建窟时间应在783年唐蕃清水会盟前后。
- 马俊锋沙武田
- 敦煌飞天帔帛动画表现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敦煌飞天的动态表现是中国动画界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而这一课题主要的难点在于飞天帔帛的动态表现。笔者对敦煌莫高窟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借助其他科学研究成果,结合二维、三维动画技术,为这个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条件。文中笔者对飞天帔帛的某些动态造型特点进行了分析,探究动画表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思路。
- 陈雷
- 关键词:飞天动画装饰性
-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与交互设计的变革和发展被引量:59
- 2015年
- 目的在大数据背景下,研究信息与交互设计在设计非物质化趋势、设计教育整合创新以及艺术和科学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其发展规律、信息与交互设计的发展思路。方法通过对比研究、案例分析的方法,在研究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上,归纳出目前信息与交互设计领域有价值的实践和探索方式。结论在目前大数据研究的背景下,描述和预测信息与交互设计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趋势,并从协同创新实践的角度阐述该领域的持续研究和探索部分参考点。
- 陈志刚鲁晓波
- 关键词:交互设计
- 敦煌莫高窟第3窟为西夏洞窟考被引量:15
- 2013年
- 莫高窟第3窟是敦煌石窟的代表窟之一,窟内南北壁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突出的线描艺术,是敦煌艺术中的奇葩。对于该窟的时代,以敦煌研究院为代表的学界一致认为是元代。但近来不断有学者提出质疑,提出西夏说。经过我们仔细的考察研究,对持元说主要证据——窟内史小玉题记作了辨析,结合窟内壁画内容及其艺术风格特征,联系敦煌石窟元代和西夏时期的洞窟营建等时代特征,通过详细地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莫高窟第3窟实为西夏时期的洞窟,而非元窟。
- 沙武田李国
- 关键词:西夏时期
- 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被引量:13
- 2014年
- 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属敦煌石窟中的"原创性"洞窟,窟内图像独特,是敦煌石窟群中仅存的主题为佛教史迹画内容的一窟。其中的"张骞出使西域图"更是特殊,把本来属于政治外交性质的张骞使西域历史附会为佛像传入汉地最早事件。在这幅壁画中张骞出使事件发生的"角色转换",至少到初唐时期成为一种特殊的"历史记忆"图像,集中反映佛像传入汉地的历史。考察洞窟整体壁画及塑像,洞窟的设计者或绘画者很有可能为僧人,其目的是将"求佛名号"的使命交给中西交通开拓者的张骞身上。说明有唐一代,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在佛教界发生了"角色转换",由政治和外交图像转换为佛教题材内容,并最终成为一种独特的图像文献,赋有"历史记忆"的功能,在佛教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因此,这种独一无二的原创性洞窟在艺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从图像胡风因素出发,则可发现该窟的功德主有可能为来华的西域移民。
- 沙武田WANG Pingxian
- 关键词:角色转换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