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697) 作品数:8 被引量:21 H指数:3 相关作者: 朱萧 王金龙 潘东晓 申鸿卓 罗凯 更多>> 相关机构: 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中山大学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HSPA5基因3′非翻译区多态性与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 2011年 目的调查70 kDa热休克蛋白5(HSPA5)基因3′非翻译区的变异与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288例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提取DNA,采用TaqMan检测HSPA5基因的rs16927997、rs1140763和rs12009。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检验用于评价总生存率。结果 HSPA5单体型的分布与临床特性不相关。单变量分析显示等位基因、基因型、单体型和双体型不影响生存。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临床特征与病人总的预后无关(P>0.05)。结论中国人HSPA5基因3′非翻译区的变异对HCC的预后没有明显影响。 潘东晓 申鸿卓 王金龙 叶伟成 胡树珍 祁岩超 朱萧关键词:肝细胞癌 多态性 预后 血清HSP27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人、乙肝病毒携带者和HCC患者血清中HSP27的含量,并结合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平行检测。结果 HCC患者平均HSP2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HBV携带者。其中大/小肝癌组、或AFP阴性/AFP阳性HCC组与正常对照组、慢性HBV感染组及急性HBV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肝癌组与AFP阳性的HBV感染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当HSP27与经典标志物AFP相结合检测HCC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大大提高。结论 HSP27可以作为HCC的早期血清学诊断的生物标志物。HSP27和AFP平行试验可提高敏感度,减少误诊率,有利于临床诊断工作。 王金龙 胡树珍 潘东晓 卢敏莹 李志阳 杨素冰 申鸿卓 罗凯 罗凯 崔书钟关键词:热休克蛋白27 原发性肝细胞癌 生物标志物 血清IL-6水平在神经胶质瘤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在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中的潜在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前182位神经胶质瘤病人和49位正常供血者的血清样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球蛋白(AF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评估白介素-6的临床意义。结果神经胶质瘤患者血清白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白介素-6水平与癌胚抗原密切相关,但是与AFP和CRP关系不大。患者血清IL-6水平与患者TNM分期显著相关。此外,高血清的IL-6水平与神经胶质瘤的不良预后相关联。结论血清IL-6是神经胶质瘤的预后因子。 朱萧 王芳 卢敏莹 潘东晓 胡树珍 申鸿卓 罗凯 贺智敏 王金龙关键词:白介素-6 神经胶质瘤 病人 预后 血清IL-6水平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人、乙肝病毒携带者和HCC患者血清中IL-6的含量,并结合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平行检测。结果 HCC患者平均的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HBV携带者。大/小肝癌组、或AFP阴性/AFP阳性肝癌组的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慢性HBV感染者组及急性HBV感染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特别是,当IL-6与经典标志物AFP相结合检测HCC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均大大提高。结论 IL-6对肝癌的血清学诊断有一定的价值。IL-6和AFP平行试验可提高敏感度,减少误诊率,有利于临床诊断工作。 唐丽 张卫红 朱萧关键词:IL-6 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 葡萄糖调节蛋白在肿瘤的表达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11年 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是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相关的重要分子伴侣,涉及到多种肿瘤的增殖、存活、转移等演化过程。作为一种应激蛋白,GRP78在机体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而在处于缺氧应激状态下的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常常预示着不良的预后。GRP78还增强肿瘤对多种化疗的抵抗。因此GRP78的表达可作为预测肿瘤预后及化疗反应敏感度的标志物。此外,该蛋白质位于癌细胞表面的特性使它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分子治疗靶点。 朱萧 李东培关键词:葡萄糖调节蛋白78 肿瘤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拷贝数状况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拷贝数状况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LSIEGFR/CEP7探针试剂盒对108例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EGFR基因状况的检测,并分析EGFR基因拷贝数与患者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08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中,64.8%病例判读为EGFR基因低基因拷贝数即FISH阴性,其中二体性21.3%、低度三体性18.5%、高度三体性13.9%、低度多体性11.1%。35.2%病例判读为EGFR基因高基因拷贝数即FISH阳性,其中高度多体性25.9%、基因扩增9.3%。除2例扩增病例(Ratio>2.4)外,所有三体性及多体性,7号染色体与EGFR基因的拷贝数出现一致性的增加,Ratio范围在1.12~1.54之间。EGFR基因状况或EGFR-FISH(-/+)与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EGFR基因拷贝数增加在非小细胞肺癌是较常发生的事件,可能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 郭开华 袁群芳 李东培 朱萧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原位杂交 荧光 HSPA5基因3′UTR区多态性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调查70kDa热休克蛋白5(HSPA5)基因3′非翻译区(UTR)的多态性与HCC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从576例肝细胞癌患者和539例在性别和年龄上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提取DNA,采用TaqMan检测HSPA5基因3′UTR区的rs16927997、rs1140763和rs12009。结果连锁不平衡的分析确定了3种单倍型和6种双倍型。等位基因、基因型、单体型和双体型在肝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HSPA5基因3'UTR的多态性不是有效预测肝细胞癌风险的诊断标志物。 申鸿卓 王金龙 潘东晓 罗凯 朱萧关键词:肝细胞癌 多态性 热休克蛋白A5基因多态性与乙肝病毒侵袭的关系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A5基因(HSPA5)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侵袭的关系。方法对210例HBV携带者和194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者标本的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分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临床化学方法检测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结果病例组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HBV感染的个体中,ALT/HBeAg和HBV-DNA均与等位基因或基因型的变异无相关性。结论 HSPA5基因的-86 bp T/A多态性与HBV侵袭的临床风险和急性恶化没有相关性。 唐丽 张卫红 范宏萍 朱萧关键词:HBV 单核苷酸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