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26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268)

作品数:16 被引量:77H指数:5
相关作者:赵惠燕胡想顺胡祖庆亢菊侠赫娟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麦长管蚜
  • 4篇种群
  • 3篇高压静电场
  • 2篇氧化酶
  • 2篇英文
  • 2篇生命表
  • 2篇生物学
  • 2篇食饵
  • 2篇种群动态
  • 2篇种群生长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胁迫
  • 2篇抗氧化
  • 2篇抗氧化酶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表达
  • 2篇繁殖
  • 2篇UV-B辐射
  • 2篇捕食者

机构

  • 15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杨凌职业技术...
  • 1篇呼伦贝尔学院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作者

  • 15篇赵惠燕
  • 7篇胡祖庆
  • 7篇胡想顺
  • 3篇亢菊侠
  • 2篇郑立飞
  • 2篇高欢欢
  • 2篇赫娟
  • 1篇吴养会
  • 1篇罗坤
  • 1篇王春平
  • 1篇魏雪莲
  • 1篇刘光祖
  • 1篇刘婷
  • 1篇万阿英
  • 1篇董文广
  • 1篇都二霞
  • 1篇李东鸿
  • 1篇史彩华
  • 1篇郭剑文
  • 1篇张改生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2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Annals...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压静电胁迫对麦长管蚜种群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探究高压静电场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de的影响。采用特定年龄生命表的方法,设置2、4、6 k V/cm辐射强度处理小麦种子和出生24h内的1龄若蚜。统计连续20代电场胁迫后麦长管蚜生命表种群参数、繁殖参数以及存活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经高压静电场处理后麦长管蚜的内禀增长率(r)在2 k V/cm和4 k V/cm强度时受影响显著(P<0.05),但两者表现的世代不同,2 k V/cm和4 k V/cm的最低值分别出现在第20代和第10代。(2)麦长管蚜的净增值率(R0)、平均世代周期(T)、繁殖力(F)、成虫寿命和产仔天数等参数均呈现前期受高压静电场影响各处理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世代的增加高压静电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麦长管蚜的特定年龄阶段存活率曲线受世代和高压静电场强度的影响显著。研究结论: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受世代和高压静电场强度的双重影响,且两者具有交互效应。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模拟自然条件下(同时对植物和昆虫进行高压静电场辐射处理)高压静电场对麦长管蚜的影响,为蚜虫生态遗传进化和生态控蚜提供理论依据。
李广雨高瑞赫娟曹祝胡祖庆胡想顺赵惠燕
关键词:麦长管蚜高压静电场生命表种群参数繁殖参数
环境生态下一个新的捕食者-食饵-共生者系统的动力学分析(英文)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的捕食者-食饵-者模型,研究了瓢虫、蚜虫和蚂蚁之间的关系.对该模型,我们做了持久性分析,并对特征方程多了分析和研究.最后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对该系统的正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做了研究.
郑立飞赵惠燕M.K.D.K.Piyaratne万阿英
关键词:全局渐近稳定性
胞内共生菌对麦二叉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探求胞内共生菌对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用利福平处理得到脱共生麦二叉蚜,在不同品种(系)小麦苗上单头饲养,研究了共生和脱共生麦二叉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1)在中抗小麦品系35Q10上,共生麦二叉蚜的若虫发育历期、平均世代时间和寿命显著短于脱共生麦二叉蚜。而成虫发育历期显著长于脱共生麦二叉蚜;在高抗小麦品系35Q9上,共生麦二叉蚜的若虫发育历期、平均世代时间显著短于脱共生麦二叉蚜,而成虫发育历期、寿命显著长于脱共生麦二叉蚜;在小偃22小麦品种上,共生麦二叉蚜的若虫发育历期、成虫发育历期、平均世代时间与脱共生麦二叉蚜均无显著差异,而共生麦二叉蚜的寿命显著长于脱共生麦二叉蚜。(2)在3个小麦品种(系)上,共生麦二叉蚜内禀增长率、周缘增长率、净繁殖率、粗繁殖率均显著高于脱共生麦二叉蚜,且在中抗小麦品系35Q10上变化最大。(3)在3个小麦品种(系)上,共生麦二叉蚜的日均繁殖率及日繁殖总数曲线峰值均比脱共生麦二叉蚜出现的早,且峰值高度均比脱共生麦二叉蚜高。由此认为,胞内共生菌对麦二叉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取食小麦品种(系)不同,促进作用程度不同。
胡祖庆亢菊侠胡想顺赵惠燕
关键词:麦二叉蚜生长发育繁殖生物学参数
UV-B辐射胁迫下桃蚜差异基因表达的分子生态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研究紫外线UV-B对蚜虫种下分化的影响,筛选、鉴别UV-B诱导条件下差异表达的基因,阐明蚜虫对UV的耐受和反应机理以及分子变异机制,为蚜虫UV-B胁迫条件下的分子生态遗传与进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UV-B胁迫桃蚜种群cDNA为试验方(Tester),以正常条件下桃蚜种群cDNA为驱动方(Driver),应用抑制差减杂交(SSH)技术,研究了UV-B胁迫下桃蚜特异基因的表达,并随机选取100个EST克隆测序,分析差异基因的功能。【结果】蚜虫体内参与紫外胁迫的相关基因有6类,其中胁迫诱导相关基因占总基因的10.64%,核酸、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占14.89%,转录相关基因占9.57%,结构蛋白和蛋白合成相关基因占9.57%,共生菌相关基因占8.51%,未知功能基因占19.15%,未知基因占27.66%。半定量RT-PCR扩增结果显示,热休克蛋白70、辅酶NADH、氧化还原酶、表皮蛋白在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看家基因在对照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蚜虫种群对紫外线胁迫的反应不仅依赖于抗氧化作用,还是一个多种抗性途径和多基因协同作用的复杂体系。
赵惠燕都二霞郭剑文张改生王春平胡祖庆胡想顺
关键词:桃蚜
带有年龄结构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研究(英文)被引量:4
2011年
研究带有年龄结构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渐近行为.本文所研究的模型假定捕食者从幼年阶段到成年阶段的转变率依赖于幼年种群的密度,还假定幼年捕食者捕食食饵.本文最终给出了有年龄结构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捕食者持久和灭绝的若干条件.
郑立飞赵惠燕
关键词:年龄结构稳定性
高压静电场胁迫对各代麦长管蚜体重及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为探究高压静电场对麦长管蚜的影响,设置不同剂量(4 kv/cm-20 min、5 kv/cm-40 min)的高压静电连续处理小麦种子和出生12 h内的麦长管蚜若虫40代,以未经上述处理的小麦种子和蚜虫为对照;通过qRT-PCR的方法对处理至第4,11,21,31,40代的麦长管蚜进行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的测定,并测定相近世代麦长管蚜的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结果表明:CuZnSOD、MnSOD、POD 3种抗氧化酶基因均在第4代和第40代上调,第11-31代基因表达不显著或呈下调模式;且第4代麦长管蚜在5 kv/cm-40 min剂量下,上述3种酶基因上调最显著,而在第40代麦长管蚜在4 kv/cm-20 min剂量下,酶基因上调最显著。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随世代变化趋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产生变化的关键世代与酶基因一致。长期胁迫下,随世代延长麦长管蚜抗氧化酶基因表达存在差异,且与体重变化差异相符,这为麦长管蚜随世代增加对高压静电场胁迫调整适应和防御规律的研究提供参考。
孔艳艳赵惠燕
关键词:麦长管蚜高压静电场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水平
害虫种群动态模型的燕尾突变分析被引量:21
2009年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以作物状况、气象因素及天敌分别为3种控制变量,以害虫种群数量动态为状态变量,建立了燕尾突变模型,并用燕尾突变模型的性质分析害虫种群数量动态中产生的突变现象。具体对燕尾突变的分歧点集所分各个控制区域的系统势函数形式和平衡点情况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害虫种群数量发生突变的条件和机理,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利用燕尾突变的性质直观描述了害虫种群数量变化中的突跳和滞后等现象。
魏雪莲赵惠燕刘光祖吴养会
关键词:种群动态
白水地区套袋苹果园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为优化白水地区套袋果园生态环境及苹果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实地调查结合数据分析法,对白水地区套袋果园昆虫群落的组成、发展演替、群落的时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白水地区套袋果园与常规果园相比较,套袋果园的害虫种类和数量均较少,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比常规果园高。[结论]套袋技术不利于害虫的发生,能够提高果园内的昆虫群落的多样性。
董文广赵惠燕
关键词:昆虫群落群落动态
紫外辐射对两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生物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紫外辐射对蚜虫产生了强烈的选择压力,可导致蚜虫种下遗传分化,而紫外辐射对蚜虫种下体色分化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定两种不同体色型的麦长管蚜初生若蚜经过30W紫外线(UVB波)照射5d,每天30min,在不同温度(15℃、20℃和25℃)和不同小麦品种(小偃-22、Astron)条件下,通过在人工智能控制温室内单头饲养,分别测定了各处理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体质量差及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在品种小偃-22上,温度较低时,紫外辐射显著延缓了绿色型麦长管蚜生长,而温度较高时,紫外辐射显著延缓了红色型麦长管蚜生长;在品种Astron上,温度较低时,紫外辐射显著延缓了绿色型麦长管蚜生长,而温度较高时,紫外辐射对两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生长均无显著影响.说明两种体色型蚜虫对紫外胁迫的反应不同,且紫外胁迫对麦长管蚜的影响与温度和小麦品种有关.
胡祖庆赵惠燕亢菊侠胡想顺李东鸿
关键词:紫外辐射麦长管蚜生物学特征
美洲斑潜蝇在棉田的空间分布型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用聚集度指标法分析了美洲斑潜蝇在棉田的空间分布型及垂直分布、水平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棉田内美洲斑潜蝇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垂直分布表现为下部大于中部、中部大于上部,水平分布表现为田边与田中间危害程度差别不显著。
提力克赵惠燕加那尔史彩华赵科刚
关键词:棉田美洲斑潜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