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223)

作品数:15 被引量:79H指数:4
相关作者:何家洪丁武泉李强宋仲容徐强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文理学院西南大学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紫色土
  • 3篇土壤
  • 2篇电极
  • 2篇动力学
  • 2篇动力学光度法
  • 2篇对苯二酚
  • 2篇修饰
  • 2篇修饰电极
  • 2篇絮凝
  • 2篇絮凝沉降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光度法
  • 2篇联用技术
  • 2篇胶体
  • 2篇共振非线性散...
  • 2篇共振瑞利散射
  • 2篇光度
  • 2篇光度法
  • 2篇光散射
  • 2篇二酚

机构

  • 13篇重庆文理学院
  • 5篇西南大学
  • 4篇重庆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贵州科学院

作者

  • 8篇何家洪
  • 7篇丁武泉
  • 6篇李强
  • 5篇宋仲容
  • 4篇徐强
  • 4篇李航
  • 3篇朱华玲
  • 3篇李国强
  • 3篇朱启红
  • 3篇覃宏华
  • 3篇张智
  • 2篇王磊
  • 2篇周杨
  • 1篇周大学
  • 1篇胡斐南
  • 1篇邵志伟
  • 1篇田锐
  • 1篇张娅
  • 1篇张颖
  • 1篇张胜涛

传媒

  • 3篇冶金分析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人民长江
  • 1篇Chines...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茜素红为探针共振瑞利散射及共振非线性散射法测定钴(Ⅱ)被引量:5
2015年
在pH5.4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Co(Ⅱ)与茜素红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通过静电引力、疏水性作用力形成粒径较大的疏水性三元离子缔合物,导致体系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显著增强,其最大散射峰(λexλem)分别位于380nm/380nm(RRS)、289nm/578nm(SOS)和620nm/310nm(FDS)。在最佳条件下,3种散射光强度变化值(△IRRS、△ISOS和△IFDS)分别与Co(Ⅱ)质量浓度在0.08~19.25、0.14~16.42和0.14~17.78μg/mL范围呈线性关系。同时,体系表现出较高检测灵敏度,对Co(Ⅱ)的检出限(3口)分别为1.6(RRS)、2.3(SOS)和2.8ng/mL(FDS)。试验研究了Co(Ⅱ)与茜素红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相互作用对RRS、SOS和FDS光谱特征和强度的影响,并以RRS为例具体考察了溶液介质条件、pH值、共振探针用量等因素对散射体系的影响,考察了该散射反应的稳定性及共存物质的影响,并对体系散射增强的原因和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将实验方法用于水样中Co(Ⅱ)的检测,结果与标准法相符,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5%。
邹容何家洪李国强
关键词:茜素红
土壤电场与有机大分子的耦合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团聚体稳定性是土壤中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土壤有机大分子可提高团聚体的稳定性,而土壤电场则降低其稳定性。因此,本文研究了土壤电场与有机大分子(聚丙烯酰胺和腐殖质)的耦合作用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KNO3和Ca(NO3)2调节土壤电场,通过不同含量腐殖质和聚丙烯酰胺(PAM)来调节土粒间分子引力,以团聚体破坏后释放的<10μm、<5μm和<2μm微团聚体和单粒的数量来表征团聚体的水稳定性。结果表明:(1)土壤电场在团聚体破坏中起关键作用,在高的电场条件下不论有无有机大分子,团聚体均可以发生猛烈的破裂;(2)在相同土壤电场条件下,向土壤中加入有机大分子,团聚体遇水破裂强度显著降低,且降低程度最高可达到60%以上;(3)电场与腐殖质以及电场与PAM的耦合程度不同,团聚体的破坏强度存在差异;(4)电场可使团聚体发生爆裂式破碎,随着加入有机大分子量的增加,团聚体发生爆裂式破碎的临界电位相应地减小。
黄学茹李航李嵩余正洪
关键词:团聚体稳定性腐殖质
甲苯咪唑共振散射法用于蛋白质的痕量检测被引量:1
2013年
建立了血液中痕量蛋白的共振散射(RLS)光谱分析方法。盐酸-甲苯咪唑(MEB)-牛血清白蛋白(BSA)体系的最大共振散射(RLS),二级散射(SOS),倍频散射(FDS)波长分别位于296、500和340nm。3种散射增强(ΔI)在一定范围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方法线性范围分别是RLS为0.4~2.0 mg/L、SOS为0.4~2.4 mg/L;FDS为0.4~2.0 mg/L;检出限分别为1.059(RLS)、1.324(SOS)、4.743μg/L(FDS)。方法可用于血清中蛋白质的测定,回收率在97.9%~104.6%之间。
周大学何家洪徐强丁武泉宋仲容
关键词:甲苯咪唑共振光散射二级散射倍频散射血清
单一电解质体系下恒电荷土壤胶体扩散双电层中滑动层厚度的计算被引量:2
2015年
土壤胶体颗粒表面滑动层厚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利用Gouy-Chapman理论推导得到单一电解质体系中滑动层厚度计算公式,测得三种紫色土胶体颗粒表面电位值和ζ电位值,通过计算得到滑动层厚度值。结果表明:(1)在2∶1型电解质体系中三种紫色土胶体表面电位和zeta电位绝对值均远低于1∶1型电解质体系,两种单一电解质体系下三种紫色土表面电位值随电解质浓度变化差异要远大于zeta电位值;(2)两种单一电解质体系下三种紫色土胶体滑动层均离双电层中Stern层较远,而与Gouy层靠近,并且在2∶1电解质体系中的滑动层厚度要远低于1∶1电解质体系;(3)三种紫色土胶体颗粒随着电解质浓度升高,其滑动厚度均变薄。不同表面电位土壤胶体颗粒,在电解质浓度较低时,它们的滑动层厚度差异显著;当电解质浓度较高时,它们的滑动层厚度之间差异不明显。
丁武泉朱启红王磊罗雅雪李强朱华玲胡斐南朱龙辉李航
关键词:恒电荷土壤胶体颗粒ZETA电位
A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surface potential被引量:2
2015年
Although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probe the interracial property, dynamics, and reactivity, the surface potential remains intractable for directly being measured, especially for charged particles in aqueous solu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that the surface potential is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Hofmeister effect, and the theory including ion polarization and ionic correlation show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theory. Ion polarization causes a strong Hofmeister effect and further dramatic decrease to surface potential, especially at low concentration; in contrast, ionic correlation that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potential decay distance overestimates surface potential and plays an increasing role at higher ionic concentrations. Contributions of ion polarization and ionic correlation are respectively assessed, and a critical point is detected where their contributions can be exactly counteracted. Ionic correlation can be almost neglected at low ionic concentrations, while ion polarization, albeit less important at high concentrations, should be considered across the entire concentration range. The results thus obtained are applicable to other interfacial processes.
刘新敏杨刚李航田锐李睿丁武泉袁若
L-半胱氨酸/普鲁士蓝复合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电聚合方法和脉冲沉积技术将普鲁士蓝(PB)与,L-半胱氨酸(L—Cys)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得复合膜化学修饰电极(L—Cys/PB/GCE/CME),利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安培法研究了对苯二酚在L—Cys/PB/GCE/CME上的电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0.1mol/LPBS(pH7.0)缓冲溶液中,L—Cys/PB/GCE/CME对对苯二酚的电化学氧化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氧化峰电流相对于在裸玻碳电极上增加了5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苯二酚浓度在0.18~120μmol/L范围内,修饰电极的电流响应与对苯二酚浓度呈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62,检出限(S/N=3)为0.065μmoX/L。本研究制备的对苯二酚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重复性、重现性、选择性与稳定性,用于实际水样中对苯二酚的测定,结果满意。
何家洪张胜涛邢少华宋仲容
关键词:普鲁士蓝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对苯二酚
不同阳离子对紫色土细颗粒絮凝沉降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以紫色土细颗粒泥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阳离子对紫色土细颗粒絮凝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1)Na+浓度为0~10mmol/L时,随着浓度升高悬液澄清的时间缩短,浓度为7mmol/L时105min后悬液澄清,当Na+浓度为10mmol/L时,60~70min达到澄清,临界絮凝浓度在5~7mmol/L之间;(2)Ca2+浓度较高(0.8~1.0mmol/L)时,其对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逐渐减小;(3)Al 3+浓度在0~0.3mmol/L时对土壤颗粒沉降速度影响非常显著,>0.3mmol/L时,沉降速度略有增加,但幅度明显小于初始阶段;(4)3种电解质体系中土壤颗粒发生凝聚过程拐点的排斥压强均在1.3~1.4atm之间。
丁武泉欧美娅覃宏华张智周杨李强朱启红李航朱华玲
关键词:NACLCACL2ALCL3絮凝沉降
分子光谱法测定痕量铝(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综述了近年来(2004—2013)分子光谱法测定铝(Ⅲ)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普通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双波长光度法以及相关联用技术。对不同分析方法的反应介质、线性范围、检出限、实际应用对象等进行了概述,并对分子光谱法测定铝(Ⅲ)的研究方向与前景进行了展望:开发新型显色剂与环保荧光试剂,提高方法的特异选择性,缩短分析时间;引入电子计算机等人工智能系统,对信号处理、方法校正、实验设计等进行优化;加强与高效分离、富集检测技术联用,以减少测定干扰,实现对痕量铝(Ⅲ)的准确测定。
李强何家洪李国强宋仲容徐强
关键词:催化动力学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双波长光度法联用技术
不同环境条件对土壤细颗粒絮凝沉降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水体中土壤细颗粒凝聚直接影响着泥沙颗粒沉降、搬运和淤积等过程,对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采用吸管法和正交实验分析了不同环境因素对黄壤和紫色土细颗粒絮凝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细颗粒沉降分为快速沉降和慢速沉降两个阶段;在正交设计值范围内,随着电解质浓度升高,黄壤和紫色土平均沉降速度珚ω均减小;随着温度升高,黄壤的珚ω基本不变,紫色土的珚ω由先快速减小逐渐变稳定;pH值对两种土壤细颗粒絮凝沉降影响较大;BaCl2电解质体系土壤的颗粒平均沉速约是NaCl电解质土壤的2倍,而与AlCl3电解质土壤的沉降效果相差不大。获得的两种土壤细颗粒最佳絮凝条件为三峡库区水体生态环境安全提供了基础数据。
覃宏华丁武泉张智周杨李强
关键词:黄壤紫色土絮凝沉降
紫色土吸附Cu^(2+)、Zn^(2+)对水体中土壤颗粒凝聚沉降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研究中性紫色土表面吸附Cu^(2+)、Zn^(2+)后对其在水体中凝聚沉降的影响,为重金属离子释放对三峡库区水-土界面生态系统造成的风险提供数据参考。2014年10月,采集西南大学桑园的中性紫色土表层土壤,以Cu-(NO_3)_2和Zn(NO_3)_2配制重金属离子,进行Cu^(2+)和Zn^(2+)对中性紫色土凝聚沉降实验、测定中性紫色土颗粒吸附Cu^(2+)和Zn^(2+)后zeta电位值。研究结果表明:(1)中性紫色土吸附Cu^(2+)、Zn^(2+)后水体中土壤颗粒含量随时间不断减小,并且呈先快速后缓慢减小的规律,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土壤颗粒含量变化规律表现差异较大,其临界浓度分别为0.3~0.5和0.5~0.7 mmol/L。(2)水体中中性紫色土颗粒平均沉降速率均随Cu^(2+)、Zn^(2+)浓度升高而增大,分别从1.01 cm/min增加到2.92和2.58 cm/min,表现为Cu^(2+)>Zn^(2+);过程分为3个阶段:缓慢增加,快速增加和基本不变,平均沉降速率随浓度变化临界范围分别为0.3~0.5和0.5~0.7 mmol/L。(3)水体中中性紫色土颗粒zeta电位绝对值随Cu^(2+)、Zn^(2+)浓度升高而变小,同时表现为Ca^(2+)>Zn^(2+)>Cu^(2+),土壤颗粒吸附Ca^(2+)、Cu^(2+)和Zn^(2+)后zeta电位绝对值随浓度变化临界浓度范围分别为0.8、0.3~0.5和0.5~0.7 mmol/L。重金属离子吸附在中性紫色土表面减小zeta电位值和静电斥力,加速土壤颗粒凝聚沉降过程。
丁武泉何家洪王磊
关键词:紫色土土壤颗粒沉降速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