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科研启动基金(160-750932)
-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再群郑磊宋海燕郑春珍杨乐乐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安徽省省重点实验室科研基金安徽省高校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四种细胞因子在中华蟾蜍脑中的分布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白介素-1α、干扰素-γ、神经生长因子-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成体中华蟾蜍脑中的表达和分布特点。结果发现,白介素-1α阳性细胞数量很多,分布于脑的各个区域。白介素-1α多在细胞的胞体中,而原始海马锥体细胞,中脑的背前侧被盖核和腹后侧被盖核中的细胞可见阳性的突起。干扰素-γ阳性细胞数量较多,分布在端脑的原始海马和隔区,丘脑腹外侧核,下丘脑的视前区、视交叉上核和腹侧漏斗核,中脑被盖的背前侧被盖核、腹前侧被盖核、背后侧被盖核和腹后侧被盖核中,小脑的Purkinje细胞层和延髓的网状核,其中原始海马,背前侧被盖核和背后侧被盖核,视交叉上核,Purkinje细胞层和网状核中的细胞中可见阳性突起。神经生长因子-β阳性细胞数量较少,主要存在于下丘脑的视前区和视交叉上核,中脑被盖的腹前侧被盖核,小脑的Purkinje细胞层和延髓的网状核中,其中视前区、Purkinje细胞层和网状核中细胞可见阳性突起。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数量最少,分布范围仅限于中脑被盖背前侧区和延髓的网状核及中缝核,但细胞具有阳性突起。因此,白介素-1α和干扰素-γ在成体动物脑中分布较为广泛,可能是神经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而神经生长因子-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成体动物脑中分布范围狭窄,其作用可能仅限于脑中的某些特殊区域。
- 杨乐乐刘再群
- 关键词:白介素-1Α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免疫组织化学中华蟾蜍
- IFN-γ、IL-1α、NGF-β和TNF-α在皖西白鹅小脑皮质发育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12年
- 用免疫组织化学strept actividin-biotin complex(SABC)法,以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α(IL-1α)、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胚龄13d、19d、24d、28d(E13、E19、E24、E28)和日龄7d、15d(P7、15)的皖西白鹅(WesternAnhuiwhitegoose)小脑皮质中的阳性细胞进行定位和半定量检测,探讨IFN-γ、IL-1α、NGF-β和TNF-α在小脑皮质发育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外颗粒层细胞在E13、E19、E24、E28、P7有IFN-γ和TNF-α阳性表达;在E13、E19、E24、E28有IL-1α阳性表达;在E13、E19、E24有NGF-β阳性表达;且在所检测的6个时期中,4种细胞因子均在E19表达最强。Purkinje细胞层在E13、E19、E24、E28、P7、P15均有IFN-γ、IL-1α、TNF-α阳性表达;在E13、E19、E24、E28、P7有NGF-β阳性表达;内颗粒层细胞在E13、E19、E24、E28、P7、P15有IFN-γ阳性表达;在E13、E19、E24、E28、P7有IL-1α、TNF-α阳性表达;在E13、E19、E24、E28有NGF-β阳性表达。结果表明,E19可能为小脑皮质发育的"关键期";IFN-γ、IL-1α和TNF-α可能由小脑皮质自身合成;NGF-β可能由投射到Purkinje细胞的区域转运而来,且可能在Purkinje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起营养作用;IFN-γ可能在颗粒细胞迁移过程中起干扰作用。
- 宋海燕刘再群郑磊
- 关键词:皖西白鹅小脑皮质
- 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在《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1年
- Motic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为《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这门形态学科课程提供了高效率的教学与沟通手段,为教学模式的改革创造了条件.本文探讨了数码互动环境下的《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实现师生高效率的互动、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等多种能力,促进了《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 刘再群陈红
- 关键词:教学模式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
- 多巴胺受体1在皖西白鹅小脑皮质发育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普通染色及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研究皖西白鹅小脑皮质的发育和多巴胺受体1(DRD1)阳性细胞在其发育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小脑皮质在胚龄13d(E13)由外向内分为外颗粒层(EGL)、浦肯野细胞层(PCL)和内颗粒层(IGL),E19由外向内分为EGL、分子层(ML)、PCL和IGL。随发育天数的增加,EGL的厚度和细胞层次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细胞密度逐渐下降;ML厚度逐渐增大,在E24到E28时增值最大;浦肯野细胞(PC)在E13、E19、E24和E28时随胚龄增大逐渐增大,在E28后趋于稳定,细胞密度随着发育天数的增加逐渐下降,在小脑皮质发育中还发现有一部分PC呈多层排列,且细胞层次逐渐变少;IGL厚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细胞密度呈上升趋势。外颗粒层和内颗粒层在E13、E19、E24和E28时有DRD1阳性细胞表达,分子层在E24、E28、日龄7d(P7)和15d(P15)有阳性细胞表达,PC在所检测的6个时段均有阳性表达。研究表明,小脑皮质的发育主要与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有关,外颗粒层的逐渐消失是以细胞迁移和凋亡为主,多层PC逐渐退化成单层是与细胞凋亡和正常突触联系的建立有关;DRD1在皖西白鹅小脑皮质发育中对外颗粒层细胞和PC起着重要作用。
- 宋海燕刘再群郑磊
- 关键词:皖西白鹅小脑皮质免疫组织化学
- 中华蟾蜍中脑视叶白介素1α、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的分布
- 2012年
- 目的:研究中华蟾蜍中脑视叶白介素1α(IL-1α),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阳性细胞的形态和分布特点,以丰富细胞因子在两栖类神经系统表达的情况,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因子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积累材料。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Nissl法对中华蟾蜍中脑视叶切片进行显色,光镜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IL-α和IFN-γ阳性细胞在中脑视叶顶盖和被盖都有很多分布,为大、中和小型细胞,而且以中、小型细胞为主,胞体为圆形和似锥形,另外顶盖带状层出现2亚层的阳性纤维;TNF-α阳性细胞只分布在中脑视叶被盖背侧区,都为中、小型细胞,胞体圆形。结论:IL-1α和IFN-γ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中华蟾蜍中脑视叶各区,而TNF-α阳性细胞数量较少且仅出现在视叶被盖背侧区。
- 杨乐乐刘再群
- 关键词:白介素1Α干扰素-Γ中华蟾蜍
- 5种脊椎动物胸髓的比较组织学被引量:1
- 2011年
- 应用Nissl(尼氏)、H-E染色对牛蛙(Rana catesbeiana)、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巴西龟(Trachemysscripta)、长鬣蜥(Physignathus cocincinus)和家鹅(Anser domestica)脊髓进行了组织学和参数测量比较。5种动物脊髓结构一致,中央管室管膜细胞均为假复层柱状上皮样细胞;但脊髓腹侧角大型运动神经元直径及中央管厚度存在较明显的种间差异。牛蛙的大型运动神经元直径最大(24.58±6.42μm),巴西龟大型运动神经元直径最小(6.70±1.44μm);在室管膜厚度方面扬子鳄中央管室管膜最厚(27.48±10.51μm),家鹅次之(24.84±7.09μm),其它3种动物的室管膜厚度要远小于这2种动物。5种动物在大型运动神经元直径及中央管厚度之间的差异,表明物种越高等,其脊髓细胞分化越高。
- 郑春珍刘再群
- 关键词:脊髓神经元室管膜细胞比较组织学
- 家蚕消化管内桑叶的银染法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通过银染法对家蚕整体染色,结果表明:家蚕消化管内的桑叶由叶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上表皮细胞可分为三种:钟乳体细胞、绿色表皮细胞和黄色表皮细胞;下表皮内含有气孔;叶肉组织内含有晶体,其中海绵组织内的最多。家蚕消化管由前向后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由外向内依次为肌层、底膜、上皮细胞层、内膜。中肠最为发达,其发达的上皮细胞向内表面突起形成许多大的指突形皱褶;上皮细胞层内有圆筒形细胞、杯形细胞两种细胞,两者在形状、功能以及嗜银性等方面有所差异。家蚕消化管对桑叶不同组织的消化吸收效率有差异,上表皮吸收效率最高,下表皮和栅栏组织次之,最低的是海绵组织。采用动物细胞染色方法对植物细胞进行染色,并与常规植物学染色方法进行了比较;依据细胞嗜银性的不同,可将桑叶的上表皮细胞分为两种亚型。
- 杨兰英刘再群王子茹杨汾芬吴文青
- 关键词:家蚕桑叶消化管银染法
- IL-1α、IFN-γ、TNF-α和NGF-β在胚胎后期皖西白鹅中脑的表达
- 2012年
- 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白介素-1α(IL-1α)、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在胚胎后期皖西白鹅中脑的表达与分布,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中央灰质层、中央白质层、室周灰质纤维层、半圆丘、峡核细胞胞质与突起阳性反应明显,其中峡核阳性反应最为明显,顶盖最不明显,且峡核大细胞部纤维着色明显;IL-1α在4种细胞因子中分布范围最广,阳性反应最强;IFN-γ与TNF-α阳性反应中,部分树突着色明显,且IFN-γ染色效果强于TNF-α;NGF-β的阳性突起与纤维较少。由结果可得,细胞因子可能是通过峡核-顶盖通路的作用,由峡核传递到顶盖;IL-1α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重要作用;IFN-γ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介质的作用强于TNF-α。
- 郑磊刘再群宋海燕
- 关键词:皖西白鹅中脑细胞因子免疫组化
- 中华蟾蜍中脑组织学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采用HE染色和Holmes银染法对蟾蜍中脑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中脑背侧,视叶可分为顶盖和被盖,顶盖从外侧到内侧依次分为:带状层、外灰质层、浅白质层、中灰质层、中白质层、深灰质层、深白质层和中央灰质。被盖前端分层与顶盖相同,后端分层不明显。中脑腹侧包括被盖和大脑脚,HE染色和Holmes银染法显示,大脑脚从外向内颜色由浅变深,存在大量纵向神经纤维束,两脚底分界处有横向交错的神经纤维。被盖外侧细胞不分层,聚集形成核团。被盖内侧,细胞和纤维以中脑水管为中心,呈同心圆环分8层。通过比较蟾蜍中脑背腹差异程度,了解背腹功能不同。同时对中华蟾蜍中脑同其他脊椎动物的进行了比较。
- 杨乐乐刘再群
- 关键词:中华蟾蜍中脑组织学
- 长鬣蜥和巴西龟胸髓的比较组织学研究
- 2011年
- 应用Nissl(尼氏)、HE染色对长鬣蜥(Physignathus cocincinu)s和巴西龟(Trachemys scripta)胸髓进行了组织学和参数测量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动物胸髓结构一致,横切面上灰质与白质分界明显,灰质呈典型的蝶形分布,灰质腹侧角有大型运动神经元,中央管室管膜细胞均为假复层柱状上皮样细胞;脊髓腹侧角大型运动神经元直径无显著性差异,但室管膜厚度存在较明显的种间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爬行类脊髓的比较组织学提供资料。
- 郑春珍刘再群
- 关键词:胸髓神经元室管膜细胞比较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