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JL034)
- 作品数:10 被引量:65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永安陈胜祥黄祖辉黄蛟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 我国“土地腐败”的特点与成因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近年来,我国土地领域的腐败状况异常严重,其主要特点是涉案金额大、涉案环节多、串案窝案多、腐败的主体集中在行政级别较高的政府官员。土地腐败现象的蔓延,主要是由于客观上存在大量腐败机会和负责土地管理的公职人员主观上存在腐败动机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 万良文黄蛟
- 关键词:土地腐败
- 集体所有制一定会阻碍耕地质量保护吗?--基于认知视角的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一直以来,学界多认为现行的农地集体所有制一定会阻碍耕地的质量保护。对此,本文基于浙江和江西的1614份问卷数据,考察了农民土地权属认知的生成机理及其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得到了如下研究结论:在当前农地集体所有的制度框架内,农民的土地权属认知是农民与农地产权环境交互作用下的认知建构的产物;如果产权环境中的外部干预越少(直至没有干预),农民就越倾向于建构起私有土地产权认知,也就有更强烈的保护耕地质量的意愿;但是,受当前农业比较收益较低的影响,农民的这种意愿未能有效地转化为耕地质量保护的实际行为。由此启示,要保护耕地质量,并不必然要求农地的私有化改革,但须减少乃至杜绝对农民土地产权的任意干预,并切实提高农业的比较收益。
- 陈胜祥黄祖辉
- 关键词:耕地质量保护农地集体所有制
- 当前农地制度下的困局与农地市场化流转机制改革被引量:8
- 2013年
- 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遗留制度以及集体所有制的产权安排,遭遇了新时代变化的适应性困境。表现在:改革红利消失和"三农问题"仍然严峻;政府"低成本"征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冲突;新型城镇化战略遭遇土地制度短板。这些问题均与现行农地制度下农地配置中单纯行政权力主导而缺乏市场均衡化流转,以及农地产权主体不清导致利益争夺无序有关。加之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仅处于较低水平状态,也影响了农地主体自由流转农地的行为决策。目前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比较明朗,即加快农地市场化流转已经成为各界共识。但要形成农地健康流转的市场机制,必须突破目前产权主体不清和社会保障制度配套不全两大制度障碍,夯实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硬核",并形成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保护带"。
- 李永安
- 关键词:农地制度农地流转农地产权农地市场化
- 农村从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型要突破认识障碍被引量:2
- 2013年
-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虽然从几乎空白到以"两险"为内容的制度破冰,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仍处于低水平保障状态。当前对土地行使农民社会保障功能的"土地保障"的错误认识仍然根深蒂固,甚至把土地承载社会保障职能的既定"事实"当作"应该"。而农业比较效益远低于其它产业,农业岗位的个人收益低于其它岗位,以及国家功能管制下的农业经营用地地价格低廉等现实因素,都决定了土地不能、也不应该承载"社会保障"功能。本文在清理了把农村"土地保障"当作"社会保障"的理论和认识误区,旨在为深化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改革扫清认识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统一的国民社会保障体系之建议。
- 李永安
- 关键词:土地经济社会保障
- 农地生态价格实现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 2013年
- 农地的生态价值已为各界共识,但长期以来这个价值很难实现为具体价格并落实到具体主体,原因在于农地的生态价值被置于公共领域而难以确权。以产权理论为依据,探讨农地的生态补偿价格如何形成,这种补偿价格归属于哪一主体等问题,并主张由政府牵头,理顺农地作为农民财产权和国家资源管理权之间的关系,将生态价值确权到具体的主体,并以价格方式实现出来,从而形成合理的农地生态价格补偿机制。
- 李永安
- 关键词:产权农地生态补偿
- 农地产权“有意的制度模糊说”质疑被引量:8
- 2014年
- 研究目的:与"有意的制度模糊"学说商榷,籍以深化对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认识。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律文本分析。研究结果:(1)该学说认为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没有任何歧义,这与集体化以来农地所有权属高度分化成为地方性知识并具有多种含义和所指的事实不相符;(2)该学说认为中央有意不在立法上明确界定农地的所有权归属,这与相关法律一直采用概括加列举式的立法技术试图明晰它的立法史实相违背;(3)该学说认为"有意的制度模糊"是中国农村改革成功的关键,且能有效化解土地纠纷,这些也与中国农村改革史和土地纠纷的发生机理相冲突。研究结论:"有意的制度模糊"学说不能成立,不可轻率使用"模糊"之类的词语来概括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缺陷。
- 陈胜祥
- 关键词:土地制度地方性知识
-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探讨:历史与制度双重视角被引量:4
- 2014年
- 伴随着取消农业税乃至直补农业、以及承包期长久稳定化政策,农村土地从"不值钱"到财产属性得到彰显。但有着"随夫居"传统的农村女土地权益问题反而更加突出。为此,必须构建具体到个人(包括妇女在内)的土地确权登记制度,形成农村妇女的自我组织,以及畅通农地市场化流转渠道,从而形成农村女土地权益保护机制。
- 李永安
- 关键词: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确权土地流转
- 农民土地情结变迁的经济意义——基于1149份问卷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土地情结正处于变迁之中,但它的经济意义却未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为此,本文基于1149份问卷数据系统研究了农民土地情结变迁的经济意义。研究发现:当前农民土地情结已经由传统社会时期"生作耕、死作葬"式的一元形态,转变为传统与现代杂陈的多元形态;这种变迁的经济意义表现为,土地情结越浓厚的农民,越期待私有土地产权,并对耕地质量的保护意愿也越强烈,但离土创业的动机却越弱。由此给土地管理提出了一个两难问题,即土地情结浓厚时有利于保护耕地质量,却阻滞了土地流转;淡化时有利于土地流转,却又对耕地质量保护不利。要解决这一两难困境,有待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突破和创新。
- 陈胜祥
- 关键词:产权制度创新
- 分化视角下转型期农民土地情结变迁分析被引量:26
- 2013年
- 研究目的: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土地情结变迁的基本情况及趋势,考察转型期中国的人地关系及土地流转中的情感阻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归纳法。研究结果:(1)经过30余年的经济社会转型,农民土地情结已经开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但传统色彩依然浓厚;(2)土地情结中的"传统信仰"维度与农民分化各组变量显著负相关,"土地依赖"维度主要与农民的经济分化和社会阶层分化显著负相关,"离土创业"维度则只与农民的经济分化显著正相关。研究结论:如果农民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会逐渐淡化对土地价值的传统信仰,在生活和心理上弱化对土地的依赖,强化离土创业的动机,届时,土地才会去除附着于其上几千年的情感纠结,单纯地作为经济要素参与市场流转和农业生产。
- 陈胜祥
- 关键词:土地制度土地情结农民分化
- 基于公平与效率的农地生态发展权问题探讨被引量:1
- 2013年
- 农地发展权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常被忽略。在以国家管制为基础的主体功能区划下,获得非农化发展机会的农地,其主体一般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权收益。但对于生态基础较好、限制开发的种植基地,由于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低于劳动力社会平均收益,形成越是对农地保护,农地主体获得农地发展权机会越少的悖论。在我国农地资源高度紧张的现实情况下,这样既不利于公平,也会因为农地保护积极性受挫而使生态效率、社会效率受损。通过生态补偿使农业生产主体(农民)获得农地发展权正常的增殖收益,使农业生产的正外部性得到补偿,是实现农地发展权益公平,提高农地保护效率的有效途径。
- 李永安
- 关键词:农地发展权公平生态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