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probe-03-01)
- 作品数:2 被引量:55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登红陈毓川王永磊徐珏陈郑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广西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桂西北矿集区锡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概要被引量:8
- 2014年
- 桂西北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成矿条件好,找矿潜力大,研究程度高。本文概要介绍了矿集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产分布。以南丹-昆仑关成矿带为重点,总结了矿床类型、矿化和围岩蚀变分带特征,提出矿田、矿床的产出一方面受NW向构造与NE向构造的交汇隆起部位、背斜核部、NW向断裂和褶皱的拐弯部位、背斜轴部的局部隆起地段等有利构造部位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受岩体侵入构造的控制。围绕隐伏花岗岩体,围岩蚀变由内向外表现为云英岩化→矽卡岩化、角岩化→钾长石化、电气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岩化→绢云母、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矿化组合表现为高温W-Mo矿化、Zn-Cu-Sn矿化→高中温Sn多金属矿化→中低温Pb-Zn矿化→低温Sb-Hg-As矿化的正向分带特征,中低温的W-Sb矿化叠加于近岩体矽卡岩型Zn-Cu矿化之上,使得晚期成矿表现出逆向分带特征。利用硫、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空间变化,探讨了成矿物质运移方向是由近岩体向远离岩体运移,证实了矿集区内矿床的成因为岩浆热液成因。依据赋矿围岩的性质、矿体产出的部位、矿体的类型和形态等特征建立的区域成矿模式,直观地反映了成矿带的成矿特征,对指导该地区的找矿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 梁婷王登红蔡明海黑欢黄惠明郑阳
- 关键词:锡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矿化分带
- 湖南渣滓溪W-Sb矿床白钨矿Sm-Nd测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7
- 2012年
- 渣滓溪W-Sb矿床位于湘西雪峰山弧形构造带的中段,是典型脉状W-Sb矿床。本文对渣滓溪矿区的白钨矿进行了Sm-Nd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其白钨矿的Sm/Nd变化范围为0.2175-0.3485,在白钨矿的147Sm/144Nd-143Nd/144Nd图解中,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227.3±6.2)Ma,MSWD=1.6,是白钨矿的形成年龄,代表了渣滓溪W-Sb矿床的主成矿年龄,属于晚三叠纪。渣滓溪W-Sb矿床白钨矿的εNd(t)值为-11.81--11.91,不同于沃溪W-Sb-Au矿床白钨矿的εNd(t),暗示两者在成矿物质来源上具有一定差异。本次白钨矿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渣滓溪W-Sb矿成矿年龄,为研究湘西W-Sb多金属矿床成矿年龄及湘西的成矿时空特征提供了可靠和有用的数据,而渣滓溪W-Sb矿床晚三叠纪成矿时代的确定对于区域找矿也具有重要意义。
- 王永磊陈毓川王登红徐珏陈郑辉
- 关键词:白钨矿SM-ND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