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20034020)

作品数:6 被引量:50H指数:3
相关作者:杨维康乔建芳高行宜蒋慧萍姚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荒漠
  • 4篇波斑鸨
  • 2篇植物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土壤
  • 2篇群落
  • 1篇养分
  • 1篇植被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态生物学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生态学
  • 1篇鼠类
  • 1篇水分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土壤养分
  • 1篇扰动效应
  • 1篇微生物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杨维康
  • 5篇乔建芳
  • 4篇高行宜
  • 2篇姚军
  • 2篇蒋慧萍
  • 1篇吴楠
  • 1篇许可芬
  • 1篇钟文勤

传媒

  • 4篇干旱区研究
  • 1篇Curren...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第二届全国野...

年份

  • 3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疆木垒波斑鸨的繁殖成功率被引量:3
2003年
作者于 1998~ 2 0 0 0年 4~ 7月 ,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栖息地植被样方调查和无线电跟踪等方法对分布于新疆木垒的波斑鸨 (Chlamydotiundulatamacqueenii)种群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与研究。考察中共发现45个巢、 84窝幼雏。研究结果表明 ,木垒波斑鸨有两个产卵高峰期 ,表明雌鸟第一次繁殖失败后可能再次产卵。雌鸟营巢成功率平均为 0 5 0 5。波斑鸨的窝卵数在 2~ 6枚之间 ,出现 4枚卵的频率最高。第一产卵期内的平均窝卵数 ( 4 0± 0 8枚 /窝 )大于第二产卵期内的平均窝卵数 ( 3 3± 0 8枚 /窝 )。木垒波斑鸨种群三年间卵孵化率分别为 0 84、 0 80和 1,繁殖成功率为 0 45 6。种群在繁殖期几乎不受人类活动干扰 ,巢卵及幼雏损失主要来自天敌捕食 ,如沙狐、大和棕尾等.
乔建芳杨维康Olivier COMBREAU高行宜
关键词:波斑鸨繁殖成功率窝卵数
中国鸨类的分布与现状被引量:21
2007年
依据1990-2002年调查资料,分析了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鸨类的分布和现状。大鸨(Otis tarda):东方亚种(O.t.dybowskii)中国种群繁殖于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西部、内蒙古东部和中部、宁夏北部和甘肃,少数个体滞留在南部繁殖地越冬。指名亚种(O.t.tarda):中国种群繁殖于新疆北部和西部。越冬区尚不清楚,推测可能在南亚一带,新近在新疆察布查尔发现越冬个体。繁殖地生境为草原、荒漠草原和农田;越冬地生境为挥湖沿岸滩涂、草甸、草甸草原和麦地等。波斑鸨(Chlamydotis undulata macqueeni):中国种群繁殖于准噶尔盆地周边、乌伦古河两岸、巴里坤及吐鲁番盆地南部、内蒙古西部和甘肃西部。准噶尔盆地东部木垒东北为国际间的主要繁殖区之一。生境为荒漠和荒漠草原,越冬地在西亚和南亚一带。小鸨(Tetrax tetrax):中国种群繁殖于新疆北部,我国为繁殖区的东界。生境为草原和半荒漠,越冬于南亚一带。我国种群数量十分稀少。
高行宜杨维康乔建芳姚军许可芬
大沙鼠扰动对荒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水肥状况的影响被引量:19
2007年
对比分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10组大沙鼠(Rhornbomysopimus)洞区和无沙鼠扰动对照区20-30cm土层微生物各类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布,并比较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大沙鼠的活动改变了洞区土壤水肥状况,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尤其是真菌的生长发育。洞区土壤细菌(3.40×10^5±6.79×10^4个/g)、放线菌(7.52×10^4±1.11×10^4个/g)、真菌(5.03×10^3±2.05×10^3个/g)的数量均高于对照区(3.14×105±1.05×10^5个/g,6.04×10^4±1.65×10^4个/g,1.01×100±6.98×100^5个/g),(t=0.67,P〉0.05;t=2.356,P〈0.05;t=5.861,P〈0.01)。大沙鼠洞区20-30cm土壤水分(1.40%±0.47%)、速效P(16.68±5.11mg/kg)和速效K(125.50±24.99mg/k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区(0.90%±0.11%;1.59±0.55mg/kg;81.00±20.82mg/kg),(t=3.276,P〈0.01;t=5.268,P〈0.01;t=4.326,P〈0.01)。而土壤有机质含量(0.11%±0.02%)、全P(0.027%±0.002%)、全K(1.225%±0.053%)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区(0.14%±0.03%,0.031%±0.004,1.293%±0.047%)(t=2.997,P〈0.01;t=2.857,P〈0.01;t=2.982,P〈0.01)。全N(0.009%±0.002%)和速效N(16.68±5.1lmg/kg)的含量均低于对照区(0.01%±0.003%,16.80±5.15mg/kg),但是差异不显著(t=0.87,P〉0.05;t=0.052,P〉0.05)。
蒋慧萍吴楠杨维康
关键词:大沙鼠微生物数量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古尔班通古特
沙鼠掘洞对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的小尺度影响
通过比较大沙鼠洞区和对照区植物物种组成、盖度和密度的差异,研究了大沙鼠掘洞对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植被结构的小尺度影响。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表明,洞区植物种数(n=6.47)显著高于对照区(n=4....
杨维康乔建芳
文献传递
波斑鸨雏鸟生长发育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对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木垒县境内波斑鸨 (Chlamydotisundulatamacqueenii) 雏鸟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在雏鸟初生的第一个月内 ,体重和外部器官生长迅速 ,生长速度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减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体重的增长保证了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供给和热调节机能的发育 ,较其它外部器官更重要。在外部器官的生长发育中 ,跗 止口庶和翅的发育要优先于头骨和尾的发育 ,这与波斑鸨是早成鸟及其营地栖生生活的习性有关。
乔建芳杨维康高行宜姚军
关键词:波斑鸨雏鸟生长发育
波斑鸨的生态生物学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05年
波斑鸨是生存于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一种中型鸨科鸟类,全世界共3个亚种,被IUCN列为易危种。近几十年来,由于工农业用地的扩大和过度放牧造成的栖息地退化和丧失,以及狩猎等因素导致波斑鸨野外种群数量锐减。为有效保护这一物种,有关学者在波斑鸨的生物生态学领域开展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从地理分布与种群数量、栖息地选择、采食习性、活动模式与节律、行为、巢域、繁殖生物学、迁徙、致危原因和保护与恢复生态学10个方面,对波斑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杨维康乔建芳高行宜钟文勤
关键词:波斑鸨生态生物学半荒漠地区生物生态学IUCN采食习性
荒漠生态系统鼠类对土壤和植被的扰动效应被引量:7
2007年
干扰形成的斑块对荒漠生态系统时空异质性的维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鼠类作为生物干扰的重要代表,是荒漠生态系统斑块形成的主要来源,它们已从生理、形态、行为进化出一系列特点适应了荒漠生态系统的严酷环境,同时其挖掘、采食行为也深刻影响着荒漠生态系统的环境。本文主要从鼠类活动对土壤(包括土壤发生过程、土壤斑块的形成、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包括物种多样性、生产力、植物种子)的扰动效应做了归纳总结,旨在阐明鼠类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蒋慧萍杨维康胡祚均
关键词:鼠类荒漠生态系统土壤植物群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