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201202019)

作品数:39 被引量:160H指数:9
相关作者:朱淮民张仪周金林兰勤娴朱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田鼠
  • 5篇血蜱
  • 5篇长角血蜱
  • 4篇疟疾
  • 4篇抗原
  • 4篇巢式
  • 4篇巢式PCR
  • 3篇蛋白
  • 3篇血红扇头蜱
  • 3篇原虫
  • 3篇克隆
  • 3篇寄生
  • 3篇弓形虫
  • 3篇病原
  • 2篇药物
  • 2篇药物靶点
  • 2篇疫情
  • 2篇原体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鉴定

机构

  • 20篇中国疾病预防...
  • 10篇第二军医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复旦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解放军第30...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襄阳市中心医...
  • 2篇洛阳市疾病预...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0篇朱淮民
  • 8篇张仪
  • 7篇周金林
  • 6篇周勇志
  • 6篇陈韶红
  • 6篇朱丹
  • 6篇彭恒
  • 6篇兰勤娴
  • 6篇卢艳
  • 5篇张厚双
  • 5篇陈家旭
  • 5篇蔡玉春
  • 4篇曹杰
  • 4篇危芙蓉
  • 4篇施文琦
  • 4篇龚海燕
  • 4篇艾琳
  • 3篇薛绍礼
  • 3篇储言红
  • 3篇周晓农

传媒

  • 13篇国际医学寄生...
  • 6篇中国寄生虫学...
  • 5篇中国血吸虫病...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国动物传染...
  • 2篇寄生虫与医学...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年份

  • 1篇2017
  • 7篇2016
  • 12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角血蜱两性生殖株和孤雌生殖株幼蜱发育零点及有效积温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研究长角血蜱两性生殖株和孤雌生殖株幼蜱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零点和有效积温。 方法 将长角血蜱两性生殖株和孤雌生殖株饱血幼蜱置于不同温度的环境中,观察发育历期和积温,采用拟合模型方程求出两性株和孤雌株幼蜱发育的零点温度,计算幼蜱发育的有效积温。 结果 长角血蜱两性株和孤雌株的发育零点分别为14.89 ℃和14.95 ℃,平均积温分别为(265.08±99.37)日度和(306.90±176.24)日度,有效积温分别为(101.44±147.66)日度和(116.51±116.79)日度。 结论 长角血蜱饱血幼蜱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两性株比孤雌株发育快,研究结果可以作为长角血蜱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参数之一。
张臣臣张仪朱丹顾文彪兰勤娴张璟
关键词:长角血蜱发育零点有效积温
田鼠巴贝斯虫感染对宿主凝血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为研究田鼠巴贝斯虫感染对宿主凝血系统的影响,通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检测来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随着染虫率的变化,PT值没有显著变化(P>0.05),APTT值在感染初期随着染虫率升高显著地降低(P<0.01),而且在染虫率高峰期APTT值降到了最低,使凝血时间显著缩短,感染后期随着染虫率降低,APTT值恢复到正常水平,这表明田鼠巴贝斯虫主要通过影响宿主内源性凝血途径使凝血时间缩短。本试验结果将为田鼠巴贝斯虫感染相关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一个新思路。
魏金龙周勇志龚海燕张厚双胡永浩周金林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系统
上海市犬体表媒介蜱寄生情况初步调查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初步了解上海市犬体表蜱虫寄生情况。方法2011年3-12月,在上海市18个区(县)采用动物体表采集法捕获犬体表蜱类样本,将蜱虫样本带回实验室,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成蜱形态,通过形态学鉴定蜱种类。结果在上海市18个区(县)共调查犬1 950只,其中在嘉定、闵行、浦东、松江、黄浦、金山6个区的犬体表共捕获蜱虫328只,经实验室鉴定分为2属2种;宠物犬体表寄生的蜱种为血红扇头蜱和长角血蜱,实验犬和警犬体表寄生的蜱种为血红扇头蜱。结论血红扇头蜱是上海市犬体表寄生的优势蜱种,长角血蜱是新发现的寄生于上海市犬体表的硬蜱蜱种;应加强对媒介蜱的防控。
刘琴危芙蓉朱丹兰勤娴施文琦张仪
关键词:血红扇头蜱长角血蜱
我国常见蜱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传播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5年
蜱是以吸食动物血液为生的寄生生物,可以传播多种病原体,引起宿主患病。我国蜱种多样,分布广泛,多种蜱具有医学重要性。现就我国常见蜱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可传播疾病作一综述。
张臣臣张仪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全沟硬蜱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
田鼠巴贝虫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3年
田鼠巴贝虫病是一种与疟疾相似的人兽共患血液寄生虫病,主要分布于美国、欧洲和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田鼠巴贝虫病的诊断方法种类繁多,但目前大多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本文对现有的人感染田鼠巴贝虫病的主要诊断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孙嘉慧韩建平冯正胡薇
β-碳酸酐酶作为抗寄生虫药物靶点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β-碳酸酐酶(β-carbonic anhydrases,β-CAs)是一种锌金属酶,能高效催化CO2的水合作用,参与包括呼吸、p H及CO2稳态、生物合成、毒力调节等生理过程,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β-CAs广泛分布于真菌、细菌、绿藻、植物及少数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中,但在脊椎动物体内未发现。因此将β-CAs作为靶点,设计开发抗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药物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就β-CAs的分布、生理功能、抑制剂及其作为抗寄生虫药物靶点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聪慧朱淮民
关键词:生理功能药物靶点
亚洲璃眼蜱唾液腺多肽Ha-11的鉴定、表达和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
2014年
本研究对亚洲璃眼蜱多肽Ha-11的编码基因进行了克隆、表达和初步的功能分析。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372 bp,编码123个氨基酸,其中含23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将去除信号肽的编码区基因亚克隆至pGEX-4T-1载体,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获得了37 kDa重组蛋白。抗重组Ha-11蛋白的免疫血清识别半饱血雌蜱的唾液腺中约11 kDa的天然蛋白。Real-time 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亚洲璃眼蜱的各发育阶段、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以若蜱表达量最高,而组织中以淋巴液表达量最高。重组蛋白在体外可以抑制脾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IL-2、IFN-γ的分泌。研究结果显示Ha-11在蜱吸血过程中可能具有抗炎作用。
张冰炳龚海燕周勇志曹杰张厚双周金林
关键词:唾液腺
微小巴贝虫在不同免疫状态小鼠体内消长规律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微小巴贝虫感染不同免疫状态小鼠后的消长规律。方法实验分正常BALB/c小鼠组、免疫抑制BALB/c小鼠组、SCID小鼠组和NOD-SCID小鼠组等,每组5只小鼠。免疫抑制BALB/c小鼠,每只经腹腔注射0.5mg地塞米松,连续5d。随后,各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100μL含微小巴贝虫鼠血(红细胞染虫率约20%)。每组留1只小鼠作未感染对照鼠。自接种当天每d尾部采血涂薄血片,吉姆萨染色,镜检观察红细胞染虫状况。结果正常BALB/c小鼠感染微小巴贝虫第3d在红细胞内查见虫体,感染后第7d染虫率最高为82.4%,染虫率在20%以上约持续7d;短暂免疫抑制BALB/c小鼠在感染后第5d染虫率达到高峰为73.18%,染虫率在20%以上约持续14d,而后染虫率处于0%~2%的较低水平状态。NOD-SCID小鼠组分别于第7d(72.45%)、第16d(67.4%)、第24d(58.9%)多次出现染虫率高峰,微小巴贝虫在NOD-SCID小鼠体内不会被大量清除,染虫率一直处于较高状态,平均为41.9%。SCID小鼠组于第8d出现第1次染虫率高峰,为86.4%,至第18d出现第2次高峰为62.23%,染虫率也一直处于较高状态,平均为38.2%。在薄血片中观察到小点状体,马耳他十字,小环状体,环状体,长丝状体,以及游离在红细胞外的虫体等多种巴贝虫形态。结论微小巴贝虫在正常BALB/c小鼠和短期免疫抑制BALB/c小鼠体内虫密度出现先升高又下降的宿主自限性现象;而在SCID小鼠和NOD-SCID小鼠体内虫密度出现多个高峰,且能持续较高水平。
蔡玉春卢艳陈韶红郭俭陈木新田利光张玲玲周洋陈家旭
关键词:BALBC小鼠SCID小鼠
田鼠巴贝虫候选诊断抗原的表达和评价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克隆、表达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候选诊断抗原,评价其潜在的诊断价值。方法目的基因来自本室前期构建的田鼠巴贝虫cDNA文库,分别是Bm2、Bm4、Bm6、Bm9和Bm15,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编码其ORF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预测和分析。从阳性克隆的p Bluscript重组质粒中PCR扩增目的基因。将扩增产物连接至p ET28a质粒,构建重组质粒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用终浓度为1 mmol/L的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蛋白表达和可溶性分析。对包涵体表达的蛋白,采用PAGE胶蛋白微量回收试剂盒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用田鼠巴贝虫感染小鼠血清和疟疾患者血清对纯化的重组蛋白进行ELISA分析,评价各重组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5个候选抗原Bm2、Bm4、Bm6、Bm9和Bm15基因经PCR扩增,大小分别约为480、300、750、200和700 bp,与理论值相符。构建的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与cDNA文库筛选的阳性克隆的ORF序列一致。Bm4、Bm6和Bm15质粒经IPTG诱导,获得包涵体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为13 000、30 000和30 000。但Bm2和Bm9未能表达成功。3个重组蛋白Bm4、Bm6和Bm15纯化后,经SDS-PAGE电泳分析,获得了单一条带的目的重组蛋白。使用田鼠巴贝虫感染小鼠血清和健康小鼠血清对Bm4、Bm6、Bm15和Bm SA1(参照)重组蛋白的ELISA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蛋白Bm4、Bm6、Bm15及Bm SA1的敏感性分别为15.0%、55.0%、80.0%、100.0%,特异性分别为100.0%、100.0%、90.0%、100.0%。Bm4、Bm6及Bm15与疟疾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Bm SA1与疟疾患者血清有一定的交叉反应(假阳性率为13.3%)。结论表达了3个田鼠巴贝虫候选诊断抗原,初步评价发现Bm15抗原对检测田鼠巴贝虫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刘秀凤孙嘉慧徐斌陈军虎胡薇
北京市密云县野栖鼠感染田鼠巴贝西虫的检测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2012年6月于北京市密云县辖区捕获的15只野栖鼠,检测其巴贝西虫感染状况。通过制备薄血涂片及采集心、肺组织样本提取基因组,结合镜检及聚合酶链式反应确定感染阳性样本,对巴贝西虫核糖体小亚基编码基因虫种特异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序,通过序列对比及进化树构建对野栖鼠感染的巴贝西虫进行同源性分析及虫种鉴别。本次检测的野栖鼠中1份社鼠Niviventerconfucianus血液镜检阳性,对应的心、肺组织样本检测到巴贝西虫虫种特异DNA片段,同源进化分析表明,该虫株与我国浙江、福建、台湾地区的田鼠巴贝西虫分离株具有高度同源性,属于田鼠巴贝西虫Babesiamicroti。北京市密云县野栖鼠首次被证实存在感染田鼠巴贝西虫的情况。
王振生王小梅窦相峰李旭任海林刘娟卜玲毅王恒
关键词:聚合酶链式反应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