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274)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 相关作者:阿新祥杨雅云戴陆园董超张斐斐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引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云南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的抗药性室内鉴定及其rpfC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为了探索云南省高原粳稻上十种不同致病型的白叶枯病菌对噻枯唑、叶枯灵和新植霉素三种农药的抗药性及其机制,分别用含有不同浓度农药的 NA 培养基进行白叶枯病菌的室内抗药性筛选,并设计与菌株抗药性密切相关的 rpfC 基因特异引物,对抗药性不同的菌株进行扩增、测序、基因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噻枯唑对参试的所有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40~180 mg/L,而叶枯灵为10~100 mg/L,没有发现对新植霉素产生抗性的菌株;病原菌的致病型与对农药的敏感性相关,致病性强的菌株,其抗药性较强.将致病型和抗药性不同的10个菌株的 rpfC 基因序列与 GenBank 中登录号为 X97865.1的基因序列比对,序列同源性为92%~98%,而 RpfC 蛋白序列同源性差异较大(8.3%至99%).致病性和抗药性最强的Ⅵ型菌株2001-31的 RpfC 蛋白序列的六个功能域完整,致病性和抗药性最弱的0型菌株 DH-L-1的 RpfC 蛋白序列的信号接收区域 REC 已经消失.7个致病性和抗药性中等的菌株中,Ⅳ型菌株⑤较为特殊,其 RpfC 蛋白序列已经不能形成功能域.
- 杨雅云张恩来阿新祥汤翠凤张斐斐陈丹董超吴坤徐福荣周英祁春学戴陆园
- 关键词:白叶枯病菌致病型抗药性基因分析
- 云南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毒素及其与致病性关系被引量:5
- 2013年
- 为了探寻云南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间毒素的差异及毒素与病菌致病性的关系,本研究选用致病性差异较大的3个云南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株,采用乙酸乙酯法提取其毒素,用水稻幼苗浸根法和种子发芽抑制法测定毒素粗提物的生物活性,并用TLC法分析毒素组分及组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菌株单细胞产毒素量与菌株的致病性强弱成正相关;供试的3个菌株,无论其致病力强弱,其产生的毒素只要有足够的量,都能抑制水稻种子发芽,也能使水稻幼苗萎蔫,且毒素浓度越高,作用越明显;菌株间毒素组分和组分含量存在差异,一些特异的组分是否与其致病性有关,需要深入研究。
- 冯云程阿新祥刘自单张斐斐董超杨雅云张恩来汤翠凤徐福荣戴陆园
-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菌毒素生物活性
-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和相关因子研究利用进展被引量:4
- 2022年
- 水稻白叶枯病严重制约水稻生产,抗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是目前防治该病害最环保有效的手段。为高效发掘、研究和利用抗白叶枯病基因,本文概述了白叶枯病菌与水稻的互作机制,总结了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现状并对其功能类型加以分类,归纳了抗病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抗白叶枯病基因的研究进展缓慢且概述性研究报道相对滞后的现状,提出研究展望,认为应更深入研究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定位克隆与利用,并大力探究抗病基因与抗病相关因子的协同作用关系。
- 李舟杨雅云戴陆园张斐斐阿新祥董超王斌汤翠凤
-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抗病基因
- 白叶枯病菌胞内蛋白的提取及电泳分离方法的构建被引量:3
- 2015年
- 水稻白叶枯病菌已成为研究植物-病原物互作模式的病菌。要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深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理,人们面临着其胞内蛋白提取和有效分离方法尚未建立的问题。本文采用TCA丙酮沉淀法和裂解液沉淀法提取白叶枯病菌胞内蛋白,利用两种等点聚焦程序(IEFⅠ,IEFⅡ)进行一向等电聚焦,用三种蛋白上样浓度(400μg,600μg,800μg)进行双向电泳,G-250烤染后,通过Imagemaster软件对双向电泳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裂解液沉淀法、等电聚焦程序Ⅱ(IEFⅡ)、600μg上样浓度三者相结合的方法是提取和分离白叶枯病菌胞内蛋白的理想方法,能获得较好的实验效果。该方法的建立为白叶枯病菌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 于海天阿新祥刘自单张恩来汤翠凤杨雅云董超张斐斐陈丹陈丽娟戴陆园
- 关键词:白叶枯病菌双向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