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全球环境基金(GEF53-4280)
全球环境基金(GEF53-4280)
-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耀琳孙涛李银科马全林靳虎甲更多>>
- 相关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省林业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球环境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盐碱地人工栽培枸杞营养元素分配、累积及输出特征被引量:7
- 2017年
- 枸杞(Lycium barbarum)是我国干旱地区重要的传统药用植物,也是近年来干旱区盐碱地改良利用中优先选择的经济型灌木,具有改良盐碱地和增加农户经济收入的双重作用。为掌握不同营养元素(碳、氮、磷、硫、钾和灰分)在枸杞植株不同构件(花、果、叶、枝条、主杆和根系)、不同空间层次(地上0—50、50—100、100—150 cm和150—200 cm;地下0—100 cm)的分布特征,在地处干旱地区的甘肃景电灌区,选择盐碱地人工栽培的4年生、7年生和11年生枸杞林,研究了人工栽培枸杞营养元素的分配、累积和输出特征。结果表明,成龄枸杞不同构件营养元素含量显著不同,其中花富含碳、氮、磷和钾,果实富含碳、钾和硫,叶富含碳、硫和灰分,主杆和枝条富含碳,根系富含碳和氮。碳是构成枸杞各构件的最主要元素,在主杆的含量最高,达到44.25%;在叶片的含量最低,但也达到29.8%,占到主杆的67.3%。单株枸杞不同构件和空间层次营养元素的累积量也显著不同。其中,成龄单株枸杞不同构件营养元素的累积总量表现为根系≈主杆>枝条>叶>果实>花,碳是主要累积物质,其累积量所占生物量干重的比例均超过30%;而氮、磷、钾和硫累积量所占生物量干重的比例均在3%以下。成龄单株枸杞不同空间层次营养元素的累积总量在150—200 cm层最少;50—100 cm层最大,是栽培管理的关键层次。成龄枸杞林落叶、果实采收与枝条修剪每年造成大量营养元素输出。植物必须三大营养元素氮、磷和钾在枸杞林的输出量全年累积达到190.4 kg/hm^2,其中果实产生的输出量达到91.1 kg/hm^2,占到全年累积输出量的47.7%;枝条修剪产生的输出量达到23.2 kg/hm^2,占到全年累积输出量的12.2%。上述结果说明枸杞不同构件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吸收不同,而且每年因果实采收与修剪造成大量营养元素流失。因此,合理施肥对保持枸杞林健�
- 马全林王耀琳王耀琳孙涛靳虎甲李银科朱国庆
- 关键词:营养元素
- 基于CENTURY模型模拟研究次生盐碱地枸杞林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被引量:2
- 2015年
- 以景泰红跃村典型次生盐碱地枸杞林为研究对象,基于CENTURY模型模拟枸杞生长过程中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结果表明,次生盐碱地开垦种植枸杞使得土壤总有机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先增后减的倒“V”型变化趋势。枸杞林土壤有机碳在幼苗生长阶段(1—4a)快速增加,呈“碳汇”趋势,在成熟阶段土壤总有机碳逐渐降低,随着枸杞生长衰老(8~12a),土壤有机碳降至开垦前的水平。农田耕作措施、方法决定了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在当前的农田管理措施下,枸杞林地在未来20—30a内极有可能转变为一个弱的碳排放源。因此,改变农田管理方式、增加有机肥的投入、采用科学灌水设备、及时更新苗木等,对提高枸杞林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碳储量和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孙涛马全林李银科张莹花王耀琳郭春秀
- 关键词:枸杞土壤有机碳
- 甘肃景电灌区次生盐碱地枸杞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模拟被引量:1
- 2015年
- 以景泰红跃村典型次生盐碱地枸杞(Lycium barbarum)林为研究对象,基于CENTURY模型模拟枸杞生长过程中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次生盐碱地开垦种植枸杞使得土壤总有机碳发生了显著变化,呈先增后减的倒"V"型变化趋势。枸杞林土壤有机碳在幼苗生长阶段(1-4年)快速增加,呈"碳汇"趋势,在成熟阶段土壤总有机碳逐渐降低,随着枸杞生长衰老(8-12年),土壤有机碳降低到开垦前土地的水平。2)土壤碳库活度、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表明次生盐碱地种植枸杞在生长初期可提高土壤肥力,但是随着枸杞生长年限的增加,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土壤性质呈恶化的趋势,这种变化过程与当前大量灌水、施化肥有极大的关系。如果不改变当前的农田管理措施,在未来20-30年内枸杞林地极有可能转变为一个弱的碳排放源。因此,改变当前的农田耕作方式,增加有机肥投入,采用科学灌水设备等对提高枸杞林土壤质量,增加固碳效益和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作用。
- 孙涛马全林贾志清李银科王耀琳张晓娟马俊梅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
- 景电灌区次生盐碱地枸杞林经济效益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以甘肃省景电灌区次生盐碱滩地种植枸杞(Lycium barbarum)的典型村落红跃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农户基线调查方法对枸杞种植生产过程中劳动投入和各项生产要素成本投入进行了调查,并对成熟稳产枸杞林地的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比以及不同生长年限枸杞经济效益动态变化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枸杞林地年均生产成本4962.44元·667m^-2,其中,果实采摘和后期处理费用所占成本比例最高,为54%,其次为农田各项管理费用(施肥、浇水、修剪等劳动力投入),占总成本的22%;年均总收入为8500元·667m^-2,纯收入为3538.36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1.72;不同生长年限构杞经济效益不同,3年龄枸杞开始产生经济效益,4~6年达到收益最大,8~9年以后收益逐渐稳定在2000~3000元·667m^-2,经济效益可观。本研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节本增效的方法与建议。
- 孙涛王耀琳马全林李银科靳虎甲张莹花郭春秀朱国庆王桢
- 关键词:投入产出比农田管理
- 景电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地枸杞林的土壤特征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为评价种植枸杞对改良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效果,实现次生盐渍化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对次生盐渍化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弃耕地、不同种植年限枸杞地和小麦地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弃耕地相比,枸杞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水溶性盐离子除HCO3-显著增加、Ca2+降低不明显外,K+、Na+、Mg2+、Cl-、SO42-、全盐量、电导率均显著降低,离子组成中Na+降幅最大,达70.1%~82.9%,全盐量降低70.9%~82.8%;砂砾含量降低、粉粒和粘粒含量升高,CaCO3含量升高,pH值降低,容重先降低后升高,孔隙度先升高后降低。枸杞地Na+和全盐量比小麦地分别高118.1%~282.3%和84.0%~211.5%,其他土壤理化指标和小麦地没有差异。这些说明种植枸杞改善了次生盐渍化土壤质量,除占盐分主导地位的Na+含量明显较高外,其他土壤性状恢复至与盐渍化程度低的传统农耕地相当。种植枸杞的前4年间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迅速变化,之后变化速度很缓慢。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性状具有重要影响。
- 李银科马全林王耀琳孙涛靳虎甲宋德伟朱国庆杜娟
- 关键词:次生盐渍化土壤枸杞种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性状
- 种植枸杞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以次生盐渍化弃耕地为对照,研究种植枸杞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非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弃耕地相比,4 a、7 a、11 a枸杞地0~100 cm土壤有机碳分别增加41.6%、46.5%、51.1%,活性有机碳分别增加57.1%、57.9%、54.4%,非活性有机碳分别增加24.0%、33.2%、47.3%,增加量在0~10 cm和60~80 cm土层最为明显;次生盐渍化土地种植枸杞后碳库活度和碳库活度指数有所增加,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明显增加,土壤质量得到改善。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非活性有机碳和碳库指数与土壤肥力提高、含盐量和p H的降低密切相关,可作为表征次生盐渍化土壤质量改善的指标。
- 李银科马全林王耀琳孙涛靳虎甲宋德伟杜娟
- 关键词:枸杞次生盐渍化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