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0853)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蒋云生蒋亚芬杨媛媛王芳蒋哲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长沙市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中药肾复舒合用阿托品对肾衰大鼠小肠黏膜VEGF和MVD的影响及其与尿素、肌酐清除的关系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观察肾衰状态下用不同药物治疗小肠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分布与肠道清除尿素和肌酐的关系.方法 将5/6肾切除SD大鼠随机分为肾复舒治疗组,肾复舒+阿托品治疗组和模型照组,并设假手术组为正常对照,连续灌药8周.检测各组用药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粪尿素氮及粪肌酐的浓度变化;并取大鼠小肠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黏膜VEGF表达水平及MVD.用VEGF表达水平及MVD与血和粪尿素氮及肌酐作相关分析.结果 模型组与肾复舒治疗组、肾复舒+阿托品治疗组小肠黏膜VEGF分别为(20.72±1.8) pu,(24.32±1.54) pu,(28.69±1.82) pu;MVD分别为(274.27±10.62)个/mm2、(332.71±10.96)个/mm2、(436.42±13.70)个/mm2,治疗组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增强;两治疗组灌药后的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且肾复舒+阿托品组下降更明显(P<0.05);小肠VEGF、MVD与血尿素氮呈负相关(P<0.05),与粪尿素氮、肌酐呈正相关(P<0.01).结论 肾复舒和阿托品能加强VEGF在小肠黏膜的表达,增加MVD,促进尿素氮及肌酐从肠道排出;降低BUN、血Cr浓度.两种药合用以上作用更为明显.
- 蒋哲峰蒋云生
- 关键词:药理学阿托品药理学尿素代谢肌酸酐代谢
- 诱变乳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诱变乳酸杆菌L.b-DUC-17和L.b-DUU-22在胃肠道中的存活能力、黏附力、抑菌能力以及尿毒素分解能力,为选育治疗慢性肾衰的益生菌寻找生物学依据。方法 1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在不同pH值、不同浓度胃蛋白酶、胆盐、胰蛋白酶的MRS培养基中培养诱变乳酸杆菌L.b-DUC-17和L.bDUU-22并测定其存活率;2用人结肠癌HT-29细胞研究诱变乳酸杆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力;3用平板抑菌实验法,观察诱变菌株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致病性粪肠球菌(E.faecalis)及金黄色葡萄球菌(SA)等致病菌的抑制作用。4复制肾衰动物模型研究诱变乳杆菌对尿毒素的清除作用。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野生乳酸杆菌治疗组(L.B组)和诱变乳酸杆菌治疗组(Mut-L.B组)。给药8周后,收集血和消化液,用HPLC法测定硫酸吲哚酚(IS);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肌酐(Cr)、尿素(UN)浓度。结果1在培养液pH=1.5、胆盐浓度为0.4 g·d L^(-1)时,诱变菌株活菌数均达1×105 cfu·m L^(-1)以上。2在不同浓度胃蛋白酶pH值、胰蛋白酶及0.2%胆盐作用下,诱变菌株4 h活菌数均达1×10~6 cfu·m L^(-1)以上。3比较诱变与野生乳酸杆菌黏附HT-29细胞黏附指数,2组各时间点黏附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抑菌实验结果显示:L.b-DUC-17对EPEC、E.faecalis及SA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5±0.38)、(15.3±0.42)、(13.27±0.40)mm;L.b-DUU-22对EPEC、E.faecalis及SA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13±0.31)、(13.63±0.12)、11.57±0.21)mm。5 Mut-L.B组血和消化液中IS、Cr、UN水平较模型组及L.B组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诱变菌株L.b-DUC-17和L.b-DUU-22对胃酸、胆盐、胃蛋白酶及胰蛋白酶的耐受性和肠上皮细胞黏附功能与野生乳酸杆菌无统计学差异;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和降低尿毒素的功能明显增强。
- 焦闻文王芳蒋云生
- 关键词:乳酸杆菌抑菌作用慢性肾脏疾病尿毒素
- 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分解多种尿毒素的定向诱变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选育一株能分解多种尿毒素的益生菌为慢性肾衰的肠道细菌疗法提供新菌种。方法原始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先经尿毒症患者血清诱导培养,后用物理(紫外线)和化学(硫酸二乙酯)双重多次诱变方法对其进行诱变,以肌酐分解率为观察指标,筛选出具有高效分解肌酐的乳酸菌,测定其遗传稳定性并观察其对尿素氮、尿酸、血磷、甲状旁腺素、同型半胱氨酸的分解能力。结果从大量突变株中选育出一株高效分解尿毒素的菌株DUC3-17,其肌酐、尿素氮、尿酸、血磷、甲状旁腺素、同型半胱氨酸的分解率为17.23%,36.02%,9.84%,15.73%,78.26%,12.69%。经5次传代其分解力仍稳定。原始菌株不具有分解上述毒素的能力。结论运用尿毒症患者血清定向诱导后经硫酸二乙酯-紫外线复合诱变的方法,成功获得一株高效分解多种尿毒素的保加利亚乳酸工程菌,其尿毒素分解力能够稳定遗传。
- 白运焕蒋亚芬蒋云生
- 关键词:保加利亚乳酸杆菌肌酐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毒素
- 慢性肾病患者血硫酸吲哚酚浓度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的关系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硫酸吲哚酚浓度(IS)变化及与心血管疾病(CVD)相关指标的关系,为CKD患者合并CVD的防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1112例CKD患者按K/DOQI指南分为CKD 3期、CKD 4期、CKD 5期组,正常对照组40例。2收集临床资料,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IS浓度。3心脏超声检查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TW),射血分数(EF),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与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的比值(A/E)。4硫酸吲哚酚(IS)作因变量,CVD相关指标作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所有患者的生化指标和IS明显高于对照组。2对照组血IS为(0.08±0.06)μg/ml,CKD3/4/5期分别是(0.13±0.12)μg/ml、(0.48±0.53)μg/ml、(2.74±2.49)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KD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明显异常(P<0.05),表现为室间隔、心室壁增厚和心室内径增大,A/E>1,EF下降。4血IS与CVD相关指标(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P、i PTH、IVST、LVPWT)呈明显正相关。结论CKD患者的IS随肾功能的下降而引起体内积聚;CKD患者合并CVD有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等表现;IS在CKD的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有相关作用。
- 白运焕杨媛媛蒋亚芬蒋云生
- 关键词:慢性肾脏疾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心血管疾病
- 诱变乳酸杆菌对肾衰竭大鼠血肌酐、尿素浓度及肾脏病理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利用大鼠5/6肾切除模型,探讨诱变乳酸杆菌经胃肠道清除肌酐(Cr)、尿素氮(UN)的能力及其对肾脏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和肾脏病理的影响。方法雄性6周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原始乳酸杆菌治疗组,诱变乳酸杆菌治疗组。给药8周后,收集24h尿液,留取血标本,处死大鼠,收集消化液及残肾组织,测定尿、血及消化液中Cr、UN浓度。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TGF-β1及FN的表达。结果诱变乳酸杆菌治疗组与模型组及原始乳酸杆菌治疗组比较,尿Cr、UN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血和消化液Cr、UN水平明显下降(P<0.01),肾小管损伤与肾间质纤维化明显减轻,TGF-β1和FN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诱变乳酸杆菌可能通过降解胃肠道小分子物质,显著降低慢性肾衰竭大鼠血Cr、UN水平,降低TGF-β1及FN在肾脏的表达,减轻肾脏间质损伤及纤维化。
- 王芳蒋云生
- 关键词:5/6肾切除乳酸杆菌肌酐尿素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