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2016-023) 作品数:3 被引量:55 H指数:2 相关作者: 张琪 陈规划 杨帆 李华 汪国营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华医学会 中山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诊断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A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7例肝移植术6个月后行肝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确诊结果,比较迟发性AR组(AR组,24例次)和非迟发性AR组(非AR组,16例次)患者肝穿刺当日或前1d血常规中白细胞的分类,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的最佳截断值,分析其诊断迟发性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AR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AR组。ROC曲线分析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分别为0.145×109/L和0.023时约登指数最高(分别为0.333和0.62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和0.813。分别以0.145×109/L和0.023作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比例升高的截断值,诊断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6和0.88、0.75和0.88。当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285×109/L和比例≥0.03时,诊断A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25和1.0、0.50和1.0,所有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285×109/L者的细胞比例均≥0.03。结论肝移植术后6个月,延迟性AR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延迟性AR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03对诊断迟发性AR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汪国营 李华 张剑 易述红 汪根树 姜楠 李敏如 张琪 杨扬 陈规划关键词:急性排斥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 特异度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肝癌细胞免疫治疗进展 被引量:4 2013年 肝癌的治疗目前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是由于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在临床诊断时已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即使是手术切除后也容易复发,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总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生物治疗作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已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杨帆 张琪 陈规划关键词:肝癌 细胞免疫治疗 肝切除术后加速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 被引量:50 2017年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基于循证医学依据的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处理措施,控制围手术期病理生理学反应,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应激,实现外科术后充分止痛、早期活动以及促进器官功能恢复,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以及节省医疗费用。 荚卫东 杨扬 乔晓斐 李华 陈规划 无关键词:肝切除术 加速康复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