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3CSH008)
- 作品数:4 被引量:78H指数:4
- 相关作者:杨东刘曦金钊黎樱张进辅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的理论建构及量表编制被引量:32
- 2005年
- 目的:编制《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测量量表,并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方法:提出文化疏离感的操作性定义,通过对汉区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问卷项目,然后进行小样本初步测查、修订问卷、大样本测查,最后确定了《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的测量量表。结果:该量表的CRONBACH(琢)系数、分半信度、题项与总分的相关指标较好;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构想出文化疏离感的四个维度:文化孤立感、文化分离感、不和谐感、被控感。结论:《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 刘曦杨东
-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量表编制验证性因素分析小样本大样本测查
- 汉族社区少数民族的文化疏离感研究被引量:21
- 2009年
- 在对国内外疏离感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文化疏离感的定义和动态理论的假设,然后,本研究编制了文化疏离感的测量量表,并对居住于汉族社区的近五百名维吾尔族被试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文化疏离感的动态理论"假设,构建了文化疏离感的六个维度。研究还发现:文化疏离感量表具有比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学习汉语时间"和"汉族朋友的数量"是导致文化疏离感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 杨东金钊黎樱张进辅张庆林
- 关键词:疏离感
- 构建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及其理论验证(英文)被引量:16
- 2005年
- 背景:疏离来自于哲学中的异化。疏离感的操作性定义为个体与周围的人、社会、自然以及自己等各种关系网络之间,由于正常的关系发生疏远,甚至被支配、控制,从而使个体产生了社会孤立感、不可控制感、无意义感、压迫拘束感、自我疏离感等消极的情感。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疏离感进行探讨,构建疏离感的理论并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编制青少年学生疏离感测量量表。设计:横断面调查。单位:西南师范大学全国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研究中心”和西南师范大学全国重点文科研究基地“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对象:本调查于2000-03/06进行,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市和甘肃省兰州市的青少年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测试的初一到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排除标准:所填写问卷中3对测谎题配对总分数相差超过6分及有缺失数据者。共收回有效问卷1502份(包括探索性因素分析所用问卷1066份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所用问卷436份),学生年龄构成基本覆盖了整个青少年期。每个年级男女生比率基本相同。方法: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个别访谈法相结合。具体程序为: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构建理论假设,再通过访谈和开放式问卷搜集行为变量,同时参照国内外有关量表的项目,拟定出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问卷的预测题项。经筛选后形成了由52个项目组成的青少年学生疏离感的初试问卷。在对行为变量进行规范化设计后,形成正式测量量表。最后,对青少年学生被试进行测查分析。主要观察指标:通过访谈和开放式问卷收集的行为显在变量和通过统计处理后形成的心理潜在变量。结果:1502份有效问卷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量表各个项目的因素负荷值均在0.35以上。②各个项目和维度的相关在0.30以上,并且相关性极其显著(P <0.01)。③�
- 杨东吴晓蓉
- 关键词:验证性因素分析青少年学生
- 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研究被引量:26
- 2004年
- 目的 :提出文化疏离感的操作性定义和初步的理论构想 ,为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 ,以及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教育培养提供比较重要的参考资料 ,为疏离感理论的丰富起到一定积极作用。方法 :自编《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量表》 ,进行信效度考察以后对 678名汉区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 文化疏离感及其四个子维度在地区主效应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 ,在年龄主效应上差异不显著 ;文化分离感和不和谐感在性别主效应上差异显著。 2 文化疏离感及其两个子维度 (文化孤立感和文化分离感 )在年龄和地区 ,以及在年龄、地区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 3 影响文化疏离感及其文化孤立感、文化分离感、被控感三个维度的主要变量是学生小学前后居住地区的改变 ,而影响不和谐感的主要变量是性别。结论 :小学前后居住地的改变会影响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
- 刘曦杨东
- 关键词:心理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