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118607)

作品数:18 被引量:193H指数:9
相关作者:张旭东何红波任图生解宏图任理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土壤
  • 5篇水分
  • 4篇农田
  • 3篇氮利用
  • 3篇氮利用效率
  • 3篇水分利用
  • 3篇利用效率
  • 2篇东北黑土
  • 2篇冬小麦
  • 2篇冬小麦-夏玉...
  • 2篇玉米
  • 2篇山前
  • 2篇山前平原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 2篇太行山前平原
  • 2篇葡萄糖
  • 2篇夏玉米
  • 2篇小麦
  • 2篇轮作
  • 2篇轮作体系

机构

  • 11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土...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湖南省土壤肥...
  • 1篇辽宁沈阳农田...
  • 1篇澳大利亚墨尔...

作者

  • 5篇何红波
  • 5篇张旭东
  • 4篇任理
  • 4篇解宏图
  • 4篇任图生
  • 3篇张威
  • 3篇杜章留
  • 3篇白震
  • 3篇胡克林
  • 2篇邸佳颖
  • 2篇胡春胜
  • 2篇刘宁
  • 2篇李保国
  • 2篇韩琳琳
  • 1篇丁雪丽
  • 1篇刘小粉
  • 1篇杨光立
  • 1篇陈素英
  • 1篇张彬
  • 1篇王欢元

传媒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水利学报
  • 2篇土壤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分析仪器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Transa...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区域土壤质地层次三维空间分布的地统计模拟方法比较被引量:5
2010年
为了定量化描述冲积平原区土壤剖面质地层次的复杂变异性,本研究根据华北冲积平原一块面积约15km2区域内的139个土壤剖面(0~2m)观测数据,分别应用顺序指示模拟和多点地统计学模拟方法分析了区域内土壤质地层次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前者的结果显示土壤质地层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很强的随机特性,而后者的结果表明土壤质地层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将转移概率函数得到的各向同性分布比例和各向异性平均长度(厚度)用来生成三维训练图像,然后将生成的训练图像用于多点地统计学模拟,并与传统的顺序指示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多点地统计学模拟在估计精度以及垂直方向上土壤质地层次连贯性的再现性上优于传统顺序指示模拟,所得结果能更好地反映土壤质地层次的空间分布特征。
贺勇胡克林李保国黄元仿Dell Chen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木质素被引量:5
2010年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木质素的方法。采用碱性氧化铜法水解木质素聚合物,水解产生的木质素酚类单体通过固相萃取小柱后用乙酸乙酯洗脱,用双(三甲基甲硅烷基)三氟乙酰胺(BSTFA)衍生。在水解前加入乙基香草醛作为内标物来定量木质素衍生的单体。木质素的含量用8种木质素单体的总和来表征。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3%~112%,相对标准偏差为4.4%~6.2%。在0.05~5.00mg/mL范围内,各木质素单体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该方法定量准确,精密度高,可有效消除因实验操作和仪器波动等引起的测定误差,尤其适用于土壤等复杂样品的分析。
刘宁张威何红波解宏图白震张旭东
关键词: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土壤木质素内标法
应用农业生产系统模型分析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农田水氮利用效率Ⅱ:模型的模拟验证与情景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应用经过参数灵敏度分析与标定后的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以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试验站为背景,探讨了不同灌溉、施肥、种植日期和种植密度等农艺措施下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变化,以期探寻适合当地特定气候、土壤条件下的既能保证粮食稳产高产又能达到资源高效利用的田间管理措施。首先根据所搜集的1985—2005年统计年鉴中的产量数据对参数标定后的模型作了进一步的验证,结果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的模拟值与年鉴统计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是43%和21%。运用验证后的模型,基于所设计的9种不同的水氮管理情景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在播前、拔节期和开花期灌溉75mm;丰水年和平水年夏玉米在播前灌溉31mm,枯水年夏玉米在播前和抽穗分别灌溉20mm,特枯水年夏玉米在播前和抽穗分别灌溉84mm;冬小麦在播前和拔节期分别施入氮肥43kg/hm2和87kg/hm2,夏玉米在苗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施入氮肥40kg/hm2和80kg/hm2。这样的节水省氮灌溉施氮方案不仅能够获得较高的粮食产量,还能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
韩琳琳任理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水分利用效率情景分析
漳卫河平原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模拟研究Ⅱ.水分生产函数的建立及灌溉制度优化被引量:2
2011年
优化漳卫河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灌溉制度,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河南省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本研究以经过参数率定与模拟验证的SWAT为工具,设置了1种充分灌溉和9种非充分灌溉情形,拟合得到冬小麦和夏玉米的Jensen模型水分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以不考虑氮磷胁迫的历史灌溉情景为基本情形,设置了3种优化灌溉方案。模拟结果表明:与基本情景相比,轮作体系粮食稳产,平均节约灌溉用水16.13%,水分利用率平均提高3.05%;与相应时段的年鉴统计值和模拟的历史情景下的产量相比,最优情景下全区轮作体系粮食平均增产30.76%和6.47%;与模拟的历史情景相比,优化情景下轮作体系的水分利用率平均提高23.94%。
潘登任理王英男
关键词:ET节水灌溉生产函数水分利用率
外源物质添加对东北黑土氨基酸矿化的影响
2011年
采用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研究了东北黑土中氨基酸的矿化过程以及添加葡萄糖和葡萄糖与氮肥配施对其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氨基酸质量分数的变化受到外源物质添加的影响。与对照处理相比,葡萄糖以及葡萄糖与氮肥配施均能促进土壤氨基酸质量分数的积累,并且2种外源物质对氨基酸质量分数的影响相差不多。土壤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具有不同的矿化特征,其中异亮氨酸的矿化速率最快,其次是赖氨酸、缬氨酸、组氨酸和亮氨酸,而精氨酸、甘氨酸和酪氨酸矿化速率较低。此外,土壤中每种氨基酸矿化对总氨基酸矿化的贡献与其在土壤中的质量分数有关,一般来说,氨基酸质量分数高则其矿化的贡献也大。
张威何红波解宏图白震张旭东
关键词:氨基酸矿化葡萄糖黑土
Evaluation of Spatial and Vertical Variabilit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Sewage-Irrigated Soil in Tongliao, China
2013年
The reuse of wastewater for the irrigation of farmlands is gaining popularity, and the nutrient leaching associated with wastewater irrigation is becoming a matter of concern. The variabilit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ac- tions in wastewater-irrigated soil was investigated in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in Kongjiaxiang, Tongliao, Inner Mongolia,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astewater irrigation resulted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available N and P being 40.36% and 66.49% higher, respectively, than those with groundwater irrigation. Different forms of N and P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istribution pattems.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NO~ and total available N, as well as of those of Ca-P and total available P were observed near wastewater irrigation channels. Ca-P has a spatial distribu- tion pattern similar to that of available P. The concentrations of NO3 and NH4 were the highest in top soil and de- creased with depth.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nitrate leaching and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e.g.,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determined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NO3. The significant amount of NH~ loss inhibited its deep seepage. The Ca-bound compound contained more P than other inorganic fractions as a result of high Ca levels throughout the soil profil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bound P at different depths could be due to the upward flux or translocation of Ca from subsurface to surface soil and the sequestration of P.
姚宏薛晓博张士超袁鑫李桐胡克林
关键词:NITRATEPHOSPHORUS
不同管理模式下农田水氮利用效率及其环境效应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定量化不同水氮管理模式下的农田水氮利用效率和环境效应,为制定优化的水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华北平原北部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设置了农民习惯和基于土壤水分养分实时监测的优化管理两种水氮管理模式。首先,应用田间系统的观测数据(2004年10月至2006年9月)对水氮管理模型进行了校验,然后应用校验后的模型计算得到了两种水氮管理模式下的作物产量、农田水分渗漏、氮素淋失、气体损失和水氮利用效率等。【结果】2年内农民习惯和优化管理下的灌水量差别不大,而优化管理的施肥量(540 kg N.hm-2)仅为农民习惯施肥量(1 100 kg N.hm-2)的一半。农民习惯和优化管理模式下的作物年平均产量分别为11 579和11 748 kg.hm-2;两者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65和1.72 kg.m-3;氮素利用效率分别为15和24 kg.kg-1 N。氮素淋失和氨挥发是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农民习惯和优化管理下的氮素淋失分别为407和68 kg N.hm-2;氨挥发分别达到了282和104 kg N.hm-2。【结论】优化管理下的作物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都高于农民习惯管理的,并且氮素损失明显低于农民习惯管理。因此,为了保证该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改进当前农民习惯的水氮管理措施。
王欢元胡克林李保国金梁
关键词:华北平原水分渗漏氮素淋失
东北黑土氨基糖的矿化动态及其对外源物质添加的响应被引量:12
2010年
采用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研究了东北黑土中3种不同微生物来源氨基糖(氨基葡萄糖、胞壁酸和氨基半乳糖)的矿化动态以及对葡萄糖添加和葡萄糖与氮肥配施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中不同种类的氨基糖具有不同的矿化特征.培养期间胞壁酸含量减少25.4%而氨基葡萄糖含量降低7.1%,表明细菌来源的胞壁酸在土壤中的矿化速率快于真菌来源的氨基葡萄糖,但氨基葡萄糖的矿化数量(68.4 mg.kg-1)显著高于胞壁酸(15.4 mg.kg-1).葡萄糖添加以及葡萄糖与氮肥配施均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氨基葡萄糖和胞壁酸的含量,但两种处理的影响有所不同.相比之下,氨基半乳糖在土壤中矿化较慢,并且受外源物质的影响较小,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
张威何红波解宏图白震张旭东
关键词:氨基糖矿化葡萄糖黑土
土壤中木质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1年
木质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芳香族化合物,是土壤中非常稳定的有机组分,也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循环的重要物质,因此,研究木质素在农田土壤中的积累对于土壤碳素的循环过程以及土壤有机碳的截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土壤中木质素的分类和来源、测定及表征方法进行了综合介绍,并着重评述了木质素对于土壤有机碳循环的贡献、在土壤中的保持机制及影响木质素在土壤中降解和积累特性的因素,以期为我国开展土壤木质素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刘宁何红波解宏图张旭东
关键词:木质素土壤碳循环降解
保护性耕作对太行山前平原土壤热水解和酸解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传统耕作转为保护性耕作后土壤热水解碳(HWC)和酸解碳(AHC)的分布和积累特征。【方法】2001年在河北栾城设置翻耕+玉米秸秆不还田(CK)、翻耕+玉米秸秆粉碎还田(CT)、旋耕+玉米秸秆粉碎还田(RT)和免耕玉米秸秆直立还田(NT)4个处理。2007年小麦收获后,采集0—5 cm、5—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样品,测定热水解有机碳(HWC,80℃水浴下提取24 h)和酸解有机碳(AHC,6 mol.L-1HCl,105℃下提取4 h)的浓度,分析两种活性碳的层化比率值(SR),并基于等效质量碳库储量计算方法,比较了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活性碳分布和储量的影响。【结果】连续6年保护性耕作后,HWC和AHC在土壤表层积累,具有较高的层化比率值。在0—10 cm土层,保护性耕作(RT和NT)系统HWC的SR值(1.68—1.98)显著高于传统翻耕(CK和CT)处理(1.30—1.50),保护性耕作下AHC的SR值(1.62—1.83)亦高于传统翻耕(1.12—1.63)。与传统翻耕CT相比,保护性耕作系统0—30 cm剖面的HWC储量无显著变化,但免耕显著增加了AHC的储量。【结论】在太行山前平原地区,保护性耕作导致土壤剖面中HWC和AHC在表层积累,呈现高度层化特征,可能会潜在影响土壤质量和农田固碳速率。
杜章留任图生胡春胜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