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2005XB01)
- 作品数:10 被引量:104H指数:7
- 相关作者:王飞穆兴民李锐焦菊英杨勤科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含沙量分段的人类活动对延河水沙变化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5
- 2008年
- 采用延河甘谷驿水文站控制区1965-2002年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沙变化的影响。与以往以年代为基准期的分段方法不同,本研究根据河流含沙量距平累计值变化特征,把延河水沙变化过程划分为5个时段,并以含沙量持续较高的时段Ⅰ(1965-1971年)为基期,分析了各时段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特征。以基期单位降水产沙量和产流量为参数,计算了各时段全年和汛期的计算输沙量和径流量。通过比较计算和实测的输沙量和径流量,分析了各时段人类活动对全年和汛期输沙量和径流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根据含沙量距平累计值划分时段可以更好反映河流水沙变化特征:治理期人类活动平均减少年和汛期输沙量分别约50.3%和40.0%;而减少年和汛期径流量的幅度分别约为19.8%和34.2%。人类活动在时段Ⅱ(1971-1976年)和时段Ⅴ(1997-2001年)对水沙的影响较大,而在时段Ⅳ(1987-1996年)影响较小,且表现复杂。
- 王飞穆兴民焦菊英李锐
- 关键词:径流泥沙
- 延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其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0年
- 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影响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本文在谢高地等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的基础上,结合延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生态系统服务特征,完善了延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表,并以延河流域1990年、2000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估算了各年度的生态服务价值。分析表明:在16a间,延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总体有所提高,2006年比1990年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5.72亿元。敏感性分析表明流域内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服务价值指数是缺乏弹性的,研究结果是可信的。
- 李进鹏王飞穆兴民李锐杨勤科
- 关键词:延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服务价值
- 基于相似年降水的人类活动对延河水沙变化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河流径流和泥沙的影响是目前地学研究热点之一。由于河流水沙变化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降水是径流的来源和产沙输沙的主要动力。通过选择降水条件相似的年份,比较河流水沙差异,可以反映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作用大小。利用1952年到2001年延河甘谷驿水文站逐月径流量、输沙量实测值和流域逐月降水量实测资料,通过分析和确定年、汛期降水量和年内降水过程相似的年降水条件相似年组,比较相似年降水条件下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差异。分析表明,与1954—1963年相比,延河1969—1977年年和汛期径流量分别减少18.03%和32.52%,输沙量分别减少47.08%和47.52%;1981—1984年年和汛期径流量分别减少29.77%和46.29%,输沙量均减少73.46%;1988—1996年年和汛期径流量分别增加71.72%和97.79%,输沙量分别增加162.07%和161.88%。
- 王群星李锐王飞高鹏
- 关键词:径流量输沙量
- 不同最小控制时段约束下黄河天然径流量变化阶段性被引量:7
- 2009年
- 阶段性是描述河流径流量丰枯变化持续长度的主要特征。在年际变化较大的长时间序列中,通过确定不同最小控制时段,可以把高频变化的年份和时段有效合并,从而更好描述不同流量的持续特征。在划分径流量丰枯连续自然阶段的基础上,根据最小控制时段,对相邻阶段进行逐步合并,提取并分析了黄河三门峡水文站1470-1997年528 a的逐年天然径流量阶段性变化特征。分析表明,黄河天然径流量多年平均值为511.81×108m3,变差系数为0.20,年际变化非常剧烈;随着最小控制时段的增加,阶段数呈指数函数迅速减少;每一阶段平均、最小和最大阶段长度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各阶段天然径流量的差异也逐步减小。当最小控制时段为5,10,20,30 a时,可以划分为60,24,15,9个阶段,相应的平均阶段长度也分别为8.7,21.7,27.4,57.9 a,阶段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极差分别是平均值的71.8%,62.4%,47.6%和13.7%。
- 王飞穆兴民焦菊英李锐
- 关键词:天然径流量黄河
- 地理环境要素与渭河流域水沙关系的定量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定量评价影响渭河流域产水、产沙的地理环境要素因子,为渭河流域产水、产沙格局划分及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渭河流域主要支流产水、产沙对年降雨量(P)、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泥沙中数直径(D50)等地带性因子之间的响应机制。【结果】流域产水、产沙模数与以上3种因子之间均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采用回归分析得到了流域产水、产沙与地带性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结论】建立了渭河流域产水、产沙与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多项式回归模型。
- 张钰娴王飞穆兴民
- 关键词:渭河流域
- 中国北方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水代价分析被引量:8
- 2007年
- 水土保持措施是减少河流泥沙的主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在减少土壤侵蚀的同时也会减少地表径流和地表水资源量。根据目前我国北方地区水土保持对径流量和泥沙量的研究结果,比较分析了在坡面和沟道上梯田、造林、种草和坝地等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水代价,并对不同流域尺度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减沙水代价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同一区域不同水土保持各单项措施减沙水代价不同;同一措施和综合措施减沙水代价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通过选择减沙水代价较小的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和区域配置,可以在减少相同泥沙量的同时,相对增加河流水资源量。
- 莫莉王勇王飞穆兴民
- 关键词:土壤侵蚀水土保持径流泥沙减水减沙效益
- 相似性降水条件下北洛河水沙变化特征被引量:5
- 2008年
- 降水是河流径流来源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通过选择相似降水年组比较河流水沙变化,可以更好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河流水沙变化的影响。采用1954年到1996年北洛河状头水文站实测资料,根据年份差大于5年,年雨量差小于20 mm和汛期雨量差小于10 mm等三个指标确定了8个相似降水年组。通过比较相似性降水年组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分析了不同时间河流水沙变化特点;并通过组间比较初步探讨了北洛河水沙变化趋势。分析表明,与1980年相比,1996年除汛期径流量增加外,年径流量,年与汛期的输沙量和含沙量均增加;在其他时段,输沙量在1970年代后期以前呈减少趋势,年径流量和汛期径流量有增加趋势,而年均和汛期含沙量均有减少趋势。
- 王飞穆兴民李锐焦菊英
- 关键词:径流量输沙量含沙量
-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政策演变被引量:7
- 2009年
- 水土保持政策是指导和促进水土保持开展的主要社会驱动力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经过探索治理、重点治理、全民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预防为主、依法防治等5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水土保持目标和任务、治理主体、政策的针对性和治理主导措施侧重等均有变化。在分析政策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新时期水土保持特点的政策建议。
- 王飞李锐杨勤科焦菊英
- 关键词:水土保持黄土高原
- 区域尺度地貌参数及其与水土流失的关系被引量:5
- 2007年
- 基于坡度均一和坡面连续2个假定,提出了综合反映区域地貌特征的区域地貌参数计算方法。由于计算区域地貌参数所采用的地面坡度可以自动提取,而且对研究单元大小没有明确要求,因此可用于地形、地貌指标相关研究的尺度转换。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区域地貌参数平均值为10.89,其中: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最大,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与土石山区次之,风沙区最小。区域地貌参数与沟壑密度、林草覆盖率、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与坡耕地面积比例、年降水量和垦殖率等参数组合,可以很好地反映水土流失特征。
- 王飞李锐杨勤科焦峰
-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多沙粗沙区黄河中游
- 近50多年来北洛河水沙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被引量:23
- 2009年
- 北洛河流域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之一。基于北洛河流域头水文站1950-2006年逐年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分析了北洛河径流与输沙变化特征。Mann-Kendall、Spearman检验以及线性趋势拟合均表明,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利用单位降水产流产沙量距平累积曲线分析表明,北洛河单位降水产流产沙量变化可以分为枯水平沙期、丰水丰沙期、枯水平沙期、丰水枯沙期、丰水丰沙期和枯水枯沙期等6个阶段。分析其变化原因认为,降水是影响径流输沙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其中降水径流关系最为密切;水利水保措施的实施、毁林开荒、修路开矿等破坏活动、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等人类活动同样影响径流、输沙量的变化。
- 莫莉穆兴民王勇王飞李良冬
- 关键词:径流输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