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项目(YK98008-2)

作品数:2 被引量:64H指数:2
相关作者:刘星薛传东郝百武杨志明侯增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滇西
  • 2篇滇西北
  • 1篇滇西北衙
  • 1篇造山过程
  • 1篇找矿
  • 1篇找矿标志
  • 1篇找矿模式
  • 1篇碰撞造山
  • 1篇碰撞造山过程
  • 1篇喜马拉雅期
  • 1篇陆陆碰撞
  • 1篇金矿
  • 1篇金矿床
  • 1篇矿床
  • 1篇成矿
  • 1篇成矿作用
  • 1篇成岩成矿
  • 1篇成岩成矿作用

机构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篇刘勇强
  • 1篇侯增谦
  • 1篇杨志明
  • 1篇郝百武
  • 1篇薛传东
  • 1篇刘星

传媒

  • 1篇黄金
  • 1篇岩石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滇西北衙金矿床找矿标志和找矿模式研究被引量:26
2003年
北衙金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与三江褶皱带的接合部位。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全面研究了其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影像等找矿标志 ,总结出的找矿模式为 :物化探扫面→追斑岩带→寻次级断褶构造→查物化探异常→定包络脉体→探原生矿体及其次生矿体。由于该类型矿床无论在北衙地区还是在区域上都很有代表性 ,所以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指导区域上寻找类似矿床 ,而且可为北衙金矿资源的找矿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崔银亮晏建国陈贤胜
关键词:找矿标志找矿模式
滇西北北衙金多金属矿田的成岩成矿作用:对印-亚碰撞造山过程的响应被引量:47
2008年
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是藏东-金沙江-哀牢山新生代富碱斑岩成矿带中南段的代表性矿床之一,发育一个与富碱斑岩密切相关的金多金属成矿系统。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矿田内的成岩成矿作用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并探讨其与印-亚碰撞造山过程的响应关系。富碱斑岩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亲合性,其源区是喜马拉雅期印-亚碰撞造山造成的软流圈向东挤出汇聚使大规模走滑断裂活化,诱发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壳幔过渡层,成岩年龄可分为第一期(65~59Ma)、第二期(36~32Ma)、第三期(26~24Ma)和最晚期(3.8~3.6Ma)等4期,其中第二、三期与富碱岩带北段的两期岩浆集中活动时期基本吻合,形成的斑岩对金多金属成矿较为有利。区内金多金属矿床可划分为三个矿床类型和七个矿床亚类,即与喜马拉雅早—中期斑岩有关的金多金属矿床(Ⅰ),包括接触带夕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充填型(及熔浆型)金多金属矿床;与喜马拉雅第三期斑岩有关的金多金属矿床(Ⅱ),包括爆破角砾岩型和叠加热液改造型金多金属矿床;以及与喜马拉雅期表生作用有关的风化堆积型金矿床(Ⅲ),包括古砂矿型和红色粘土型金矿床。Ⅰ、Ⅱ类型矿床受富碱斑岩及伴生的 NE 到 NNE 向断裂控制,赋存于富碱斑岩体内、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围岩的层间破碎带或构造裂隙带中,在成因和空间上与斑岩及隐爆角砾岩等密切有关。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幔,围岩地层只是提供了成矿的空间,不同类型的矿体之间呈"贯通式"的时间和空间关系,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热液型金多金属成矿系统。先期形成矿床明显受后期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但矿化分布和成矿元素组合仍表现为以斑岩为中心,存在 CuAu(Mo)多金属→FeCuAuPbZn 多金属→AuPhZnAg 多金属的分带特征。从最早期含金铁矿床形成之后,原�
薛传东侯增谦刘星杨志明刘勇强郝百武
关键词:成岩成矿作用喜马拉雅期滇西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