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586) 作品数:10 被引量:19 H指数:3 相关作者: 张锦明 田嘉禾 郭喆 尹大一 姚树林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北京军区总医院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理学 更多>>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11C-PIB PET连续动态显像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10年 为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碳-11标记的匹兹堡化合物B(^11C-PIB)正电子放射断层摄影术(PET)显像的特点,评价MCI患者^11C-PIB PET脑显像的临床价值,严格筛选3组受试者:MCI患者8例,阿尔茨海默病(AD)对照组6例,健康对照(HC)组7例。每位受试者均采用连续动态采集程序采集脑PET图像。通过视觉分析各组受试者的图像,总结成像特点。采用感兴趣区域(ROI)方法划取大脑皮层各叶和皮层下核团,得出各个脑区不同时间点的标准吸收值(SUV),根据SUV绘出时间-放射性曲线。并选取45min时间点的SUV,计算出45min时各脑区与小脑的SUV比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MCI组中一部分受试者PET图像特点与HC组相似;脑内放射性清除较快,而另外一部分受试者的脑内放射性清除则较慢。将MCI按照显像结果分为AD类似组及HC类似组进行分析后发现,AD类似组与AD组之间的清除率及脑区/小脑比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D类似组与HC组之间的结果比较类似于AD组与HC组的比较结果。HC类似组与HC组之间的清除率及脑区/小脑比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C类似组与AD组之间的结果比较则类似于HC组与AD组的比较结果。^11C-PIB PET脑显像在不同MCI患者脑内的显像特点不同,因而有可能成为判断MCI预后的一种方法。 郭喆 姚树林 张锦明 尹大一 田嘉禾 冯惠茹 贾建军 孙彬彬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11)C-PIB PET连续动态显像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11C-PIB PET脑内老年斑显像的显像条件;研究健康老年人(HC)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11C-PIB PET脑显像特点。方法严格筛选2组受试者,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组6例,健康对照(HC)组7例。每位受试者均采用连续动态采集程序采集脑PET图像。两名核医学医师视觉分析各组受试者的图像,总结成像特点。感兴趣方法(ROI)划取大脑皮层各叶和皮层下核团,得出各个脑区不同时间点的SUV值。并选取45min时间点的SUV值,计算出45min时各脑区与小脑的SUV比值。将计算得到的2组脑区/小脑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C-PIB能快速通过血脑屏障,且之后能很快从健康脑组织内洗脱。时间-放射性曲线显示AD患者脑内放射性清除较HC减慢。脑区/小脑比值AD与HC比较,除脑桥/小脑及白质/小脑外其余脑区与小脑的比值两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06-7.28,P<0.05)。结论 11C-PIBPET脑显像是有效诊断AD的神经影像学工具。 郭喆 姚树林 张锦明 徐白萱 尹大一 田嘉禾 贾建军 孙彬彬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AD显像剂^(11)C-PIB合成效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012年 11 C-PIB是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的特征靶Aβ斑块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本工作系统研究了以11 CH3-Triflate为甲基化试剂合成11 C-PIB合成的影响因素。在国产碳多功能合成仪上,研究前体量、溶剂、反应温度及体系的pH等对11 C-PIB效率的影响,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前体量、溶剂、反应温度及体系的pH均明显影响合成效率。优化后的合成条件为:丙酮为溶剂,前体浓度为5g/L,反应温度为常温,pH为中性。在此条件下,11 C-PIB的合成效率为65.2%±4.7%(n=8,校正效率),产品的放化纯度大于99%,比活度为70.6GBq/g(18.0TBq/mmoL)。从11 CO2到11 C-PIB的合成时间为30min,单次合成的产量为3.7GBq。以上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可以稳定、高质量地合成11 C-PIB,以满足临床需要。 孙慧萍 周卫华 张锦明 张晓军 陈英茂 田嘉禾关键词:PET β淀粉样蛋白显像剂2-(4′-N-^11C-甲胺苯基)-6-羟基苯并噻唑的研究 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用改良法合成β淀粉样蛋白(Aβ)显像剂2-(4′-N-^11C-甲胺苯基)-6-羟基苯并噻唑(N-^11CH3-6.OH-BTA-1),并评价其生物学性质。方法采用改良法合成N-^11CH,-6-OH-BTA-1,即^11C—CH3-Triflate与1~2mg的6-OH—BTA-0(前体)丙酮溶液在-20℃下捕获,80℃反应,再经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纯化,固相萃取分离。同时用常规法合成N-^11CH3-6-OH—BTA-1,比较2种方法的合成效率。研究NH正常小鼠体内N-^11CH3-6-OH—BTA-1的生物学分布。选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1例,健康志愿者1名,研究N-^11CH3-6-OH—BTA-1在其体内的摄取及清除。结果改良法的不校正合成效率为29.8%(合成次数n=22),与常规法(30.2%,合成次数n=3)接近,但前体量〈1mg,效率下降至14%。改良法产品放化纯〉95%,比活度为18.0 TBq/mmol。NH小鼠脑摄取N-^11CH3-6-OH—BTA-1较多,2min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达(5.46±1.06)%ID/g;清除快,30min时为(0.22±0.02)%ID/g。AD患者在注射N-^11CH,-6-OH—BTA-1后45min时,颞叶及枕叶有明显的放射性滞留,而健康志愿者45min时脑内放射性基本清除。结论改良法合成N-^11CH,-6-OH—BTA-1可降低前体用量。N-^11CH,-6-OH—BTA-1有可能成为临床AD诊断及治疗中评价Aβ分布的显像剂。 张锦明 郭喆 田嘉禾 王武尚关键词:淀粉样Β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18)F-FDDNP PET显像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2-(1-{6-[(2-^(18)F-乙基)(甲基)氨]-2-萘}-乙叉)-丙二腈(^(18)F-FDDNP)PET显像条件及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的价值。方法 7例 AD(AD 组),6例血管性痴呆(VD 组)患者及6名智力正常老年对照者(HC 组)。静脉注射^(18)F-FDDNP 后 HC 组中的3例采用连续动态采集程序扫描并生成时间-放射性曲线,余受试者在药物注射后5,25和45 min 分别采集图像。采用ROI 法进行图像分析,计算3组受试者各脑区在5~75 min 及5~45 min 的放射性清除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F-FDDNP 能快速通过血脑屏障且之后能很快从健康脑组织中洗脱。AD 患者脑内放射性清除较 HC 组慢,而 VD 患者 PET 显像与 HC 组差别不大。AD 组大脑皮质及皮质下核团放射性清除率与 H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质和小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D 患者与HC 组比较,除纹状体外各脑区放射性清除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DNP 符合神经系统显像剂的要求。^(18)F-FDDNP PET 脑显像能有效诊断 AD,且可以鉴别 AD 和 VD。 郭喆 张锦明 姚树林 贾建军 尹大一 田嘉禾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PET显像监测中药复智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疗效的可行性研究 2010年 目的 研究PET技术评价中药复智散(FZS)治疗自然老化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疗效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中药FZS治疗10只AD大鼠模型30d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行为学改变;另10只AD大鼠以蒸馏水连续30d灌胃,作为对照组,10只正常成年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所有大鼠分别行18F-脱氧葡萄糖(FDG)、2-(4'-N-11C-甲胺基苯)-6-羟基苯并噻唑(PIB)PET脑显像,并取脑组织样本行HE染色、β淀粉样蛋白(AB)免疫荧光、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免疫荧光和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免疫荧光染色。采用SPSS13.0软件对行为学测试结果行配对t检验。结果FZS治疗后AD大鼠行为学较AD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药物治疗组AD大鼠潜伏期[(32.5±10.8)s]明显短于AD对照组[(102.6±8.8)s](t=15.7987,P=0.000t),PET显像显示治疗后AD大鼠脑内葡萄糖代谢有所改善,而淀粉样物质的显像未见明显好转,该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结论PET显像可作为在体评价AD疗效的一种手段;中药FZS可以通过增加神经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而改善老年大鼠的记忆能力。 郭喆 张锦明 姚树林 冯惠茹 李绪领 尹大一 田嘉禾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脱氧葡萄糖 PIB 新型斑块显像剂^18F—W372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比较^18F-7-甲氧基-2(6-氟-18吡啶-3-yl)咪唑[2,1-β]-8-吡啶噻唑(^18F—W372)和^11C-匹兹堡化合物B(^11C-PIB)在AD患者和健康老年志愿者(HC)的动态影像,评价新型斑块显像剂^18F—W372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例AD患者,年龄(64.00±8.81)岁,男:女=1:7;9名HC,年龄(64.78±4.02)岁,男:女=4:5;2名青年志愿者,男29岁,女25岁。静脉注射^18F—W372和^11C—PIB后,进行40min连续动态PET数据采集。计算每个受试者SUV以及皮质/小脑SUV比率(SUVR),获得2种示踪剂TAC。应用秩和检验及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D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低于HC,为19.13±4.05与28.89±0.78(T=36.00,P〈0.01)。AD与HC受试者年龄(H=28.50,P〉0.05)及受教育程度(H=35.5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F—W372能够快速通过血脑屏障并迅速廓清。AD患者在皮质区域出现^18F—W372摄取,而青年志愿者仅有少量摄取。给药40min内,^18F—W372和^11C—PIB在AD患者皮质/小脑SUVR进行性增加,但后者更加明显。两者均出现白质区放射性浓聚,但^18F—W372在白质的摄取明显高于皮质。35~40min时,AD患者和HC^11C—PIB和^18F—W372皮质/小脑SUVR分别为1.48±0.22与1.06±0.04(t=5.58,P〈0.001)和1.31±0.08与1.17±0.06(t=3.78,P〈0.01)。结论^18F—W372与^11C—PIB具有相似分布模式,在注射^18F-W37240 min内SUVR在AD患者与HC问有差异,但视觉上病灶欠清晰。^18F—W372作为斑块显像剂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富丽萍 张锦明 王盼 张增强 尹大一 张熙 徐白萱 田嘉禾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放射性示踪剂 新型Aβ斑块显像剂^(18)F-W372 被引量:3 2013年 合成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Aβ斑块显像剂:7-甲氧基-2(6-[18 F]-氟-吡啶-3-基)咪唑[2,1-β]-8-吡啶噻唑(18F-W372),不校正合成效率为(25.3±7.1)%(n=6),产品放化纯大于99.5%,比活度为659~721PBq/mol。18 F-W372小鼠体内分布实验显示,初始5min脑摄取为(4.36±1.44)%ID/g,清除较快,30min为(0.54±0.16)%ID/g,摄取比达到8,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急性毒性实验表明该药物安全可靠。在体试验显示药物注射40min,AD患者平均皮层/小脑吸收显著高于健康老年对照组。18 F-W372是一种潜在的脑内Aβ淀粉显像剂。 张晓军 富丽萍 张锦明 李云刚 田嘉禾关键词:小鼠体内分布 Aβ斑块显像剂:^(11)C-PIB的合成及标记 被引量:4 2011年 11C标记2-(4′-N-11C-甲胺基苯)-6-羟基苯并噻唑(6-OH-BTA-1)是目前较理想的Aβ斑块显像剂,本研究合成了6-OH-BTA-1的前体:6-羟基-2-(4′-氨基苯基)苯并噻唑,并用11C标记。在常温下,无需保护羟基条件下,标记效率为52.6%(校正,n=35),产品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9%,比活度为18.0 TBq/mmol。80℃加热2 min,有副反应发生。采用弱酸性流动相,半制备HPLC分离后产品的放射化学纯度达99%。 张锦明 王武尚 张晓军 郭喆 田嘉禾Aβ斑块显像剂苯并噻唑衍生物的^(11)C标记 被引量:1 2008年 合成苯并噻唑(BTA)的前体——对胺基苯并噻唑(APBT),并用改良法11C-CH3I标记APBT,制得11C-BTA-1;观察了11C-BTA-1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以考察该标记物作为Aβ班块显像剂的可能性。结果显示,标记方法改良后,11C-BTA-1的标记率提高到58%;正常小鼠的摄取11C-BTA-1较高,2 min全脑摄取为3.81±0.34%ID;非特异区清除快,2 min和30 min时的脑摄取比为10。以上结果提示,11C-BTA-1有望用于诊断早老性痴呆的Aβ斑块显像剂。 张锦明 田嘉禾 郭喆 王武尚 刘伯里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 苯并噻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