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70479)
- 作品数:9 被引量:834H指数:9
- 相关作者:张福锁巨晓棠刘学军潘家荣毛达如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肥料投入水平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的关系被引量:186
- 2000年
-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本文以山东省和全国作物施肥现状研究为基础,探讨了肥料投入与养分资源效率及环境风险的关系。从区域、农户和 吨粮田不同层次上的分析表明,高投入下可以实现高效率,关键是提高综合管理的科学水平;经济作物生产中存在经济效益和资源效率分离的现象,生产者受经济利益驱动,大量投入肥料,由此会带来极低的资源效率和巨大的环境风险;在注意经济发达地区高化肥投入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发展高经济价值作物带来的低资源效率和高环境风险。
- 张福锁马文奇
- 关键词:施肥资源效率环境风险农业可持续发展
-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NO_3^-N在土壤剖面的累积及移动被引量:110
- 2003年
-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中NO- 3 N在土壤剖面的累积及移动 ,结果表明 ,尿素施入旱地土壤后 ,硝化作用一般在 7d之内完成 ,NH+ 4 N只在施肥后的短期内保持较高浓度 ,其它时期NH+ 4 N含量基本在 1~ 3mgkg- 1 范围内 ,土壤剖面不同层次NH+ 4 N一般也低于 4mgkg- 1 ,NH+ 4 N的含量不能反映土壤有效氮的水平。土壤剖面中的NO- 3 N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在低施氮量条件下 (N <12 0kghm- 2 ) ,NO- 3 N主要在 0~ 40cm土层内移动 ,但当施氮量高于N 2 40kghm- 2 时 ,冬小麦季即有相当数量的氮移出 0~ 10 0cm土体。NO- 3 N在土体中的移动存在着很大的年际变化 ,在干旱年份 ,即使夏玉米季 ,NO- 3 N向深层移动的可能性也很小。试验年份中 ,除 1999年夏玉米季发生了较严重的气体损失以外 (该季节特别干旱 ) ,其余季节损失的肥料氮主要以NO- 3 N的形式在深层土壤剖面中累积 ,这在两个试验点的结果相当一致。
- 巨晓棠刘学军张福锁
-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土壤剖面养分累积田间试验
- 基施氮肥对土壤剖面中无机氮动态的影响
-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一次基施对土壤无机氮动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尿素态氮施入土壤后的4天内迅速水解为铵态氮,随后1~2周内进一步转化为硝态氮。小麦生长期间土壤剖面中铵态氮的含量除施肥后短期内有升高外,其它时期基本...
- 刘学军巨晓棠边秀举张福锁
- 关键词:尿素无机氮淋洗
-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效应及氮素平衡研究被引量:203
- 2002年
- 在华北平原北部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不同水氮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量为 0、12 0、2 4 0和 36 0kg·ha-1的条件下 ,12 0kg·ha-1的施氮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产量。不施氮肥在第 2季即显著减产 ,但再增加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通过土壤测试进行分期优化施氮 ,夏玉米 冬小麦 夏玉米 3季作物累计施入氮肥 2 2 5kg·ha-1,比常规施氮 (90 0kg·ha-1)少施 6 75kg·ha-1,但作物产量并没有降低。年际供水变化是作物产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施氮量、播前Nmin和生育期内的氮素矿化量在氮素输入项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总输入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氮素输出项中 ,作物携出量并不随输入量的增加有显著的变化 ,从而导致施氮量很高时氮素盈余量也很高。在高量施氮条件下 (≥ 2 4 0kg·ha-1) ,氮盈余主要以残留Nmin积累在土壤剖面中 ,氮素表观损失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
- 巨晓棠刘学军张福锁
- 关键词:轮作冬小麦夏玉米氮肥氮素平衡
- 高肥力土壤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化肥氮去向研究被引量:40
- 2001年
- 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是华北平原主要的耕作方式之一。本研究通过田间15N微区试验 ,研究了高肥力土壤条件下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化肥氮的去向。结果表明 ,在每季施氮量 1 2 0~ 3 60kg hm2 条件下 ,冬小麦对化肥氮的吸收率为 2 3 8%~44 5 % ,夏玉米为 2 6 5 %~ 5 1 1 % ,整个轮作周期为 2 8 0 %~ 5 1 6%。而后茬作物对化肥氮的吸收量较少 ,低于施氮量的 1 0 %。当季化肥氮的土壤残留率约占施氮的2 0 %~ 5 0 % ,轮作周期化肥氮的土壤残留率约占施氮的 3 0 %。当季和轮作周期化肥氮的损失量和损失率 ,均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显著升高。当施氮量分别为 2 40kg hm2和 72 0kg hm2 时 ,整个轮作周期化肥氮的损失率分别为 1 9 0 %和 40 5 %。
- 潘家荣巨晓棠刘学军张福锁毛达如
-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氮肥
- 尿素与DCD和有机物料配施条件下氮素的转化和去向被引量:63
- 2002年
- 采用好气土壤培养试验 ,研究了尿素配施有机物料和DCD条件下土壤不同氮库的动态。结果表明 ,尿素、尿素与小麦秸秆、苜蓿秸秆、鸡粪配施的条件下 ,硝化作用在 7d之内完成。DCD处理的NH4 N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说明DCD对土壤硝化过程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与单施尿素相比 ,C N高的小麦秸秆显著地降低了NH4 N、NO3 N的含量 ;C N低的苜蓿秸秆和鸡粪显著地增加了NH4 N、NO3 N的含量。土壤易矿化有机态氮不仅含量低 ,且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 ,施肥后土壤微生物氮的含量有所增加 ,但处理间没有达到显著水平。15N标记结果表明 :肥料氮的回收率在 84 .1%~ 92 .0 %之间 ,加入DCD显著提高了肥料氮的回收率 ,其他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DCD处理肥料氮主要以有机固定态或粘粒矿物固定态存在 ,其次以NH4 N形式存在 ;其他处理肥料氮在土壤中主要以NO3 N形式存在 ,加入秸秆增加了化肥氮被土壤固定的比例 ,鸡粪中的氮素几乎全部以极易矿化的形式存在。
- 巨晓棠刘学军张福锁
- 关键词:尿素DCD氮素转化氮素去向配施
- 水氮优化条件下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化肥氮的去向被引量:43
- 2009年
- 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水肥高投入的特点,引入以土壤Nmin(NO3--N+NH4+-N)为基础的优化施氮技术和以土壤水分含量为基础的优化灌溉技术对施氮量和灌溉进行优化,大幅度降低了作物氮肥用量和灌溉量,且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未发现显著降低。微区结果表明,传统灌溉方式下,传统施氮处理的化肥氮利用率很低,冬小麦当季为22.7%,夏玉米当季25.7%,整个轮作周期为28.44%;氮损失率较高,冬小麦当季为52.9%,夏玉米当季35.7%,整个轮作周期为47.0%;而优化施氮可大幅度提高化肥氮利用率,降低损失,冬小麦当季、夏玉米当季和整个轮作周期的化肥氮利用率分别达到45.1%,42.9%和46.1%,损失率分别为33.3%,7.1%和34.5%。优化灌溉下的优化施氮与传统灌溉的优化施氮相比,虽然化肥氮利用率未有显著差异,但是却显著降低了损失,显著增加了化肥氮的土壤残留,建议在化肥氮优化中考虑水分管理。研究还表明,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反硝化损失是化肥氮损失的主要途径。
- 潘家荣巨晓棠刘学军陈新平张福锁毛达如
- 关键词:华北平原
- 对我国持续农业发展中氮肥管理与环境问题的几点认识
- 本文通过对我国氮肥施用现状,氮肥对环境负面影响的综合分析,结合我们近十年来在北方旱作条件下氮素转化和去向、水氮综合管理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施用氮肥仍是我国农业增产的主要措施、应正确评价氮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其他农...
- 张福锁巨晓棠
- 关键词:氮肥管理环境问题氮素循环持续农业
- 文献传递
- 基施尿素对土壤剖面中无机氮动态的影响被引量:57
- 2001年
- 氮肥作基肥是我国农业生产中获得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但作物对基肥氮的反应取决于土壤肥力条件及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本研究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尿素一次基施对高肥力草甸褐土中无机氮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冬小麦播前尿素作基肥施入土壤后首先影响表层土壤 (0~ 2 0 cm)无机氮的动态。施氮4 d后土壤铵态氮达到高峰 ,随后的 10 d内迅速下降至对照水平 ;而土壤硝态氮一直平稳升高于施肥后 14d左右达到最大值 ,以后直到冬灌前均无明显变化。说明本试验条件下土壤中尿素的水解和硝化作用在 2周内基本完成。小麦生长期间土壤剖面中铵态氮的含量一直保持较低水平 ,几乎不受施氮水平的影响。而土壤 0~10 0 cm剖面中硝态氮的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且硝态氮向下层土壤移动的趋势也十分明显。但从各处理 10 0~ 2 0 0 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没有明显差异的结果判断 ,冬前基施的尿素在冬小麦季淋溶出
- 刘学军巨晓棠张福锁
- 关键词:尿素无机氮硝态氮淋洗基肥土壤剖面
-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的氮素平衡与损失途径
- 通过两年田间小区试验系统,研究了传统施肥方式下北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素平衡与氮肥损失途径。结果表明:低量施氮(120kg hm-2)条件下,作物对氮素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土壤中残留Nmin和表观损失的数量相对较低,...
- 刘学军巨晓棠潘家荣邹国元张福锁
-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氮平衡硝态氮淋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