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160)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7H指数:7
- 相关作者:童亨茂孟令箭龚发雄陈正乐宋鹏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冀东油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构造地质学若干术语的涵义解析和使用探讨
- 2017年
- 随着构造地质学科领域的学生、专业研究人员和出版论文、著作等数量的迅猛增长,以及该学科领域新创立术语的大量引入,一些术语被误用、滥用和不准确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一情况,从6个方面:(1)外延很广的术语;(2)有关联但涵义不同的术语;(3)不符合构造逻辑的术语;(4)可能不符合地质实际的术语;(5)"形"近"意"异的术语;(6)易被滥用的若干术语,对其中的若干术语进行涵义的解析和使用探讨,旨在满足同行顺利交流的需要和促进构造地质学科的发展。
- 童亨茂陈正乐刘瑞珣
-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涵义
- 莺歌海盆地构造转折界面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9
- 2019年
- 中国西南部红河断裂带的活动演化历史长期以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该断裂从陆地向海域延伸进入莺歌海盆地,并对莺歌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起重要的控制作用。目前,红河断裂带经历早期的左旋走滑运动和后期的右旋走滑运动已经得到公认,但对于其精细的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左旋走滑向右旋走滑运动转换的时间还未能达成共识。本文利用构造控制沉积、沉积反映构造的思想,通过对莺歌海盆地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析,从T27界面上下地层厚度存在"跷跷板"式的变化、沉积中心的迁移、沉积速率的变化、陆架-陆坡坡折带的出现、微小断裂的特征以及底辟构造等方面的研究,确定莺歌海盆地红河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停止于T40(10.5Ma);T40~T30(10.5~5.5Ma)是构造变形的平静期;T30~T27(5.5~2.4 Ma)为左旋走滑运动向右旋走滑运动转换时期;T27(2.4 Ma)以后右旋走滑活动开始,并控制坡折带(包括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和底辟构造等的形成;T20(1.9 Ma)以来,右旋走滑活动逐渐减弱。
- 杨东辉童亨茂范彩伟肖坤泽王朝阳
- 关键词:莺歌海盆地红河断裂带走滑活动
-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边界断层的“跃迁”特征及其成因机制被引量:4
- 2018年
- 由于对裂陷盆地成盆和油气成藏要素的重要控制作用,边界断层在裂陷盆地构造研究中一直是被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然而,关于边界断层在裂陷盆地演化过程中存在跃迁的认识还未见文献报道。本文在对南堡凹陷三维联片地震资料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应用"广义断层模式"(先存构造条件下的断层作用模式)及区域应力场演化成果,结合冀东油田最新的勘探成果,对南堡凹陷北部边界断裂进行了系统的构造解析,提出了边界断裂形成演化的新认识,建立了边界断层"跃迁"的构造模式。结果表明:(1)南堡凹陷在断陷阶段,随着应力场的演化,北边界断层是不断变迁的,存在显著的"跃迁"特征;(2)5号断层在E_2s^3期为凹陷西侧的北边界断层,高柳断层在E_3d^(1-2)期间为凹陷中部的北边界断层;(3)裂陷阶段应力场变化(伸展方向的改变)是导致裂陷盆地边界断层跃迁的根本原因。考虑到40~38 Ma伸展方向的改变涉及到几乎中国东南部所有的新生代裂陷盆地,预期边界"跃迁"的构造模式对中国东南部裂陷盆地的精细构造解析及油气勘探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 童亨茂龚发雄孟令箭赵宝银
- 关键词:南堡凹陷边界断层
- 中国东-南部裂陷盆地断裂系统复杂性的表现形式及成因机制——以南堡凹陷和涠西南凹陷为例被引量:21
- 2018年
- 中国东-南部裂陷系列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而断层的分布演化十分复杂,是油气进一步勘探开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应用广义断层模式,在大量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析的基础上,以渤海湾盆地的南堡凹陷和北部湾盆地的涠西南凹陷为例,对中国东-南部盆地复杂的断裂系统进行了解剖和归纳,并提出了伸展变形区预测断层性质的伸展应变椭圆。结果表明,中国东-南部裂陷盆地断裂系统的复杂性存在9种表现方式,从成因上进一步归纳为3个方面:(1)断层的走向和性质多样;(2)断层在平、剖面上存在复杂多变的组合形式;(3)断层形成和演化存在复杂的时-空关系。造成复杂性的根本原因是先存断裂分布的复杂性和不同方向(北西-南东向和近南北向)伸展变形的叠加。不同盆地、同一盆地不同区域应力场演化具有很大的相似性:40Ma以前,北西-南东向伸展;38Ma以来,近南北向伸展。断层分布和演化差异主要是由先存构造分布差异造成的。
- 童亨茂范彩伟孟令箭赵宝银范晋煜
- 关键词:裂陷盆地断层
- 岩石圈脆性断层作用力学模型被引量:8
- 2013年
- 断层是岩石圈最基本的两类构造要素(断层和褶皱)之一。笔者阐述了岩石圈的应力状态,介绍经典的断层力学模型——Anderson断层模式,并分析了该经典模式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最近提出的先存构造条件下的断层作用力学模型——"非Anderson断层模式",并介绍该模型的砂箱实验验证以及应用前景。
- 童亨茂
- 关键词:断层岩石圈
-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中浅层断层形成演化的新模式被引量:5
- 2019年
- 松辽盆地油气集中富集的中浅层断层十分发育,不同反射界面断层发育存在差异,前人认为是多期构造活动的结果。本文应用先存构造条件下断层作用模式,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中浅层的断裂系统重新进行构造解析。结果表明,①松辽盆地大庆长垣中浅层断裂系统按照错断层位、断距、延伸长度、走向可划分为8个类型;②T_2、T_1、T_(06)反射层断层的平均走向分别为322°、320°和316°,断层平均走向从下往上存在逆时针旋转的变化趋势;③大庆长垣自中浅层形成以来,构造应力机制由泉头组—明水组沉积时期的伸展应力机制转变为明水组沉积末期的走滑应力机制,但构造应力场的主应力方向没有发生改变;④研究区复杂的断裂系统是在构造应力场主应力方向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在递进变形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该断层形成演化的新模式更合理地揭示了松辽盆地中浅层断层发育规律和成因机制,对研究区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有指导意义。
- 黄磊童亨茂杨东辉范晋煜黄浩天
- 走向构造地质学健康发展之路——我国构造地质学有关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 2023年
-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构造地质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促进学科发展,让构造地质学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了“构造地质学有关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研讨会。本文为该研讨会成果的简要总结,内容包括:(1)构造地质学概念、理论和方法理解和应用中存在的部分问题;(2)构造地质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3)构造地质学未来发展方向;(4)走构造地质学健康发展之路。供有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 童亨茂侯泉林陈正乐柴育成张进江刘俊来侯贵廷林伟张波颜丹平王根厚李亚林陈宣华张会平闫全人刘少峰张青吴春明于福生陈虹刘汇川卫巍张进郭谦谦
-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
- 走滑断裂系对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形成的控制作用—以塔河油田托甫台北为例被引量:7
- 2017年
- 塔河油田是在塔里木盆地发现的特大碳酸盐岩油气田。开发实践表明,断裂的形成演化及成因机制,以及对溶蚀作用的控制作用规律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本文以塔河油田托甫台区为例,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及油田生产动态资料,在对断裂系统特征、形成演化及其成因机制系统解析的基础上,结合溶洞分布的解释,研究分析走滑断裂对溶洞形成的控制和影响。结果表明,加里东中期–海西运动早期形成的走滑断裂均是“控洞断裂”,其中断层规模、构造样式、断裂活动期次、奥陶系隔水层桑塔木组的分布是控制溶洞发育的主要因素。该认识丰富了碳酸盐岩“断溶体圈闭”理论的内涵,并对塔里木其他油田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有指导意义。
- 吴涛戴少康曹飞张娟卢志强童亨茂
- 关键词:走滑断裂碳酸盐岩岩溶作用塔河油田
-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北边界断层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本文在对三维联片地震资料构造解析及边界断层“跃迁”构造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南堡凹陷北边界断裂形成演化的新认识,并阐述其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① 南堡凹陷在断陷阶段,北边界断层存在显著的分段性,而且随着应力场的演化,位置、性质和作用是不断变迁的;② E2s3期边界断层(古西南庄断层)控制了南堡凹陷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并进一步控制北部周边凸起的油气成藏;③ 提出了裂陷边界断层物源口分布的预测模式,并预测了南堡凹陷北部边界的物源口分布;④ 边界断层主控性质的“跃迁”,导致南堡凹陷拾场次凹流体势场的变化。
- 童亨茂龚发雄孟令箭赵宝银
- 关键词:南堡凹陷边界断层
- 走滑断层研究进展及启示被引量:14
- 2020年
- 自走滑断层概念提出之后,走滑断层在地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并在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其构造意义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认识,使得走滑断层的研究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其分类及其成因机制分析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走滑断层相关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文章对走滑断层原理、概念和相关术语发展历程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也对走滑断层的位移特征、识别标志、力学性质、走滑派生或伴生构造、走滑盆地特征、走滑断层分类及走滑断层实例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走滑断层的力学机制,提出走滑断层新分类方式,并运用新的分类方式进一步对美国西海岸圣安德列斯断层、新西兰的阿尔卑斯断层和中国著名的郯庐断裂带以及阿尔金断裂带等典型断层进行简要分析。
- 肖坤泽童亨茂
- 关键词:走滑断层动力学转换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