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sw-117-03)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sw-117-03)

作品数:3 被引量:56H指数:3
相关作者:夏斌何家雄刘宝明王志欣陈恭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长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油气
  • 3篇成藏
  • 2篇盆地
  • 2篇勘探
  • 1篇叠合
  • 1篇叠合盆地
  • 1篇新构造
  • 1篇新构造运动
  • 1篇新生界
  • 1篇油气藏
  • 1篇油气勘探
  • 1篇油气勘探前景
  • 1篇油气运聚
  • 1篇运聚
  • 1篇台西南盆地
  • 1篇气藏
  • 1篇中新生界
  • 1篇晚期
  • 1篇晚期成藏
  • 1篇隆起带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作者

  • 3篇夏斌
  • 2篇刘宝明
  • 2篇何家雄
  • 1篇李绪宣
  • 1篇陈恭洋
  • 1篇王志欣
  • 1篇金庆焕
  • 1篇孙春岩
  • 1篇牛滨华

传媒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陆缘晚期油气成藏机理及动力学过程被引量:6
2007年
总结了南海北部陆缘晚期(或浅层)油气藏的勘探技术和方法,指出晚期油气成藏具有海底麻坑、气烟囱、"地震模糊带"和"亮点"等地震异常特征,从地化特征上可划分为浅层生物气、成熟—高成熟热解气和高含CO2热解气等3种油气成藏类型。在研究新构造运动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逆断层、正断层和底辟—走滑断层3个断层活动区的晚期油气成藏机理,指出断层晚期活动和后期快速沉降促进了油气的运移和再分配,晚期油气成藏主要沿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带、东方—乐东区和沿琼东南盆地二号断裂带及珠江口盆地坳陷边缘斜坡带等分布,有利于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
刘宝明牛滨华孙春岩夏斌李绪宣金庆焕
关键词:油气藏晚期成藏成藏动力学新构造运动南海北部陆缘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西区油气运聚成藏规律与勘探领域剖析被引量:42
2006年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西区整体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尚低,且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较复杂。根据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西区油气勘探与地质研究成果,在获取大量油气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对该区不同盆地的油气运聚成藏规律及勘探方向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油气勘探新领域及勘探与研究的方向。
何家雄夏斌王志欣刘宝明孙东山
关键词:勘探领域
台西南盆地中新生界石油地质与油气勘探前景被引量:8
2006年
台西南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架东区边缘盆地链上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之一,与其西边的珠江口盆地相邻,处在中国近海陆架盆地天然气富集区带的有利位置,具有良好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该盆地由北部凹陷、南部凹陷及中央隆起带等3个构造单元所组成。迄今为止,其勘探及研究程度较低,仅在中央隆起带中部勘探中发现了CFC、CFS及CGF等渐新统砂岩及中生界白垩系裂缝性储集层之含油气构造,且探井及研究亦主要集中于该区,其他区域则勘探及研究均十分薄弱。由于中央隆起带处在盆地中部区域上有利油气运聚的低势区,具有良好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故迄今勘探发现的商业性油气均集中于该带,因此处于两凹之隆之中央隆起带应是该区最佳的油气富集区带及远景区,而加大勘探力度、全面解剖中央隆起带、深入研究其油气富集规律,则应是台西南盆地尽快获得油气勘探突破之关键。
何家雄夏斌陈恭洋孙东山
关键词:叠合盆地隆起带成藏条件勘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