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地方高校能力建设项目(11290502800)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虞定海赵影王会儒余波陈文华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地方高校能力建设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太极
  • 4篇太极拳
  • 2篇女性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调节蛋白
  • 1篇锻炼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白细胞
  • 1篇亚群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树突状细胞亚...
  • 1篇衰老
  • 1篇太极拳锻炼
  • 1篇太极拳运动
  • 1篇女性骨密度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体育学院
  • 2篇哈尔滨体育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6篇虞定海
  • 4篇赵影
  • 3篇王会儒
  • 2篇杨慧馨
  • 2篇陈文华
  • 2篇余波
  • 1篇范铜钢
  • 1篇陆敏华
  • 1篇周文萍
  • 1篇谢业雷
  • 1篇刘庆广
  • 1篇陆颖之

传媒

  • 4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太极拳干预风湿免疫疾病研究现状被引量:11
2013年
为归纳分析太极拳运动干预在风湿免疫疾病及其并发症中的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为此类常见慢性病的辅助治疗和太极拳在临床医学领域的未来研究趋势提供理论参考,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对国内外的现有文献进行了综述研究。研究表明太极拳运动作为一种安全、接受度高的辅助治疗手段,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纤维肌痛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症状的管理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并有助于缓解疼痛,改善身体功能、情绪反应和睡眠质量等;太极拳干预对于心血管系统和骨流失的研究也提示,太极拳运动可用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心血管事件及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辅助治疗和预防。太极拳的临床干预效果初步得到证实,但当前研究存在缺少定量化设计和机制探讨、干预周期较短、药物影响因素不明确等问题。未来研究需要多学科的交叉,从功能改善深入到机制研究。
王会儒虞定海陆敏华赵影
关键词:太极拳干预风湿免疫性疾病
基于ICF的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架构与方法被引量:3
2014年
根据《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有关功能和残疾理论与方法,探讨有关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理论架构与方法,意义和主要内容。
王会儒陈文华余波周文萍范铜钢虞定海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残疾和健康分类健康教育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外周血白细胞和红细胞表面CD55/CD59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CD55和CD59表达影响。方法:研究一:94名中老年女性志愿者(55~65岁),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47人)和太极拳组(47人)。太极拳组进行24周太极拳锻炼,每周3次,每次训练时间约为60 min;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规律。研究二:90名中老年女性志愿者,其中太极拳组30人、快走对照组30人、久坐组30人。太极拳组和快走对照组运动年限在3~5年,每周锻炼次数不少于3次,每次锻炼时间约60 min;久坐组组无运动习惯。对各组CD55、CD59在各血细胞表面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124周后太极拳锻炼后,MO CD55及RBC CD55下降具有显著性(P〈0.05);LY CD59和MO CD59呈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安静对照组RBC CD55呈显著性下降(P〈0.05);LY CD59显著性上升(P〈0.05)。23~5年太极拳组LY、GR、MO、RBC CD55显著低于安静组(P〈0.05);LY CD55显著低于快走组但RBC CD55显著高于快走组(P〈0.05);太极拳组LY、RBC CD59显著高于安静组和快走组(P〈0.05)。3太极拳锻炼第0周、第24周,各血细胞表面CD55和CD59之间均无相关性,3~5年太极拳锻炼组LY CD55/CD59及RBC CD55/CD59出现显著相关(P〈0.05);3~5年太极拳组与快走组LY CD55/CD59较安静对照组均出现显著相关(P〈0.05);另外太极拳组RBC CD55/CD59比安静对照组和快走组显著相关(P〈0.05)。结论:1太极拳锻炼对血细胞表面CD55和CD59的影响不同,其中对红细胞的影响更为明显,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运动与红细胞免疫提供理论支撑。2太极拳运动后外周血白细胞及红细胞表面CD55、CD59发生的变化与血细胞计数关系不大。3太极拳锻炼时间越长,CD55、CD59在淋巴细胞和红细胞上的协同作用越明显,可有效对抗年龄依赖性免疫机能下降。
赵影虞定海杨慧馨
关键词:快走补体调节蛋白CD55CD59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亚群CDllc^+和CDl23+的影响,探讨其在太极拳改善衰老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周太极拳运动前后中老年人外周血CDllc+和CDl23+含量的百分比变化,并比较3~5年杨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及快走锻炼者外周血中CDllc+和CDl23+的百分比。结果:24周太极拳运动后CDl23+百分比较运动前变化不大,但CDllc+百分比升高(5.49%±4.12%vs8.75%±5.63%)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杨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及快走锻炼的运动组受试者外周血中CDllc+和CDl23’百分比高于对照组,且趋势较为统一,为陈式太极拳组〉杨式太极拳组〉快走组〉对照组;其中,CDllc+百分比表现较为敏感,陈武太极拳组CDllc+与对照组相比(8.12%±6.56%vs5.72%±4.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llc^+对运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且对运动强度较为敏感,可作为进一步研究太极拳对免疫机能影响的调节机制的靶细胞。
刘庆广赵影虞定海
关键词:太极拳树突状细胞免疫衰老
太极健骨操练习对绝经期女性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客观评价新编太极健骨操在延缓骨质疏松方面的作用。方法:将绝经期志愿者随机分为太极健骨操组、太极拳组、对照组,其基本身体情况和社会学特征无显著性差异。太极健骨操组练习太极健骨操,太极拳组练习8式及24式太极拳,均为每周4次、每次1 h的集体练习;对照组不参加锻炼,持续12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后用双能X线测试腰椎L1、L4、L1-L4、Ward’s三角区、股骨干及股骨大转子的骨密度值,用方差分析、干预前后变化百分率及95%信度区间的Plot变化趋势图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实验对象基线骨密度值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变化百分率显示太极拳组的L4和L1-L4部位为正数,对照组的所有部位均为负数,太极健骨操组除L4和L1-L4外,股骨大转子部位的骨密度值为正数;从Plot变化趋势图发现,太极健骨操的干预效果更好。结论:太极健骨操具有延缓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的作用,比常规太极拳套路练习的效果更为明显。
虞定海王会儒谢业雷陈文华余波陆颖之
关键词:绝经期女性太极拳骨密度
不同年限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限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志愿参加本研究的163名中老年女性,按年龄划分为51~60年龄组85人(包括对照组27人、初学组28人、熟练组30人)和61~70年龄组78人(包括对照组23人、初学组28人、熟练组27人)。采用WIN—POD平衡功能检测系统分别测试单双足睁眼、闭眼状态下的轨迹长(TL)、外周面积(Area)、前后-9左右方向的动摇指数。其中,双足状态下测试时间为30S,单足状态下测试时间为10s。结果:熟练组与对照组相比,两个年龄段中,单双足睁眼、闭眼状态下,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51~60岁年龄段中,双足闭眼状态下,初学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1~70年龄段中。双足睁眼状态下,初学组Avg.v、X speed、Y speed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单足睁眼状悉下,初学组TL、Avg.v、X speed、Y speed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熟练组与初学组相比,闭眼状态下,51~60岁年龄段中,单足测试时L/A、Y speed、X dev.、Y dev.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61~70岁年龄段中,双足测试条件下,初学组Area、X speed、Yspeed指标显著高于熟练组(P〈0.05),单足测试条件下,初学组UA显著低于熟练组(P〈0.05),Avg.v、X dev.指标显著高于熟练组(P〈0.05)。结论:太极拳初学阶段主要提高了中老年女性的重心微控能力.而3~5年的太极拳锻炼则能够较全面地改善和提高中老年女性的静态平衡能力。
赵影虞定海杨慧馨
关键词:太极拳静态平衡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