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0001110084)
- 作品数:14 被引量:57H指数:5
- 相关作者:樊东升唐璐张华纲张楠蔡宾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临床诊断进展被引量:20
- 2012年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为致命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累及锥体束、脑干和脊髓前角细胞,临床表现呈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无力及痉挛,以及认知损害等,与额颞叶痴呆的临床表现存在部分重叠。约有5%的患者为家族遗传性,临床表现与散发型相似。诊断主要基于患者临床表现、世界神经病学联盟公布的共识,同时排除临床表现相似的疾病。基因检测为加速诊断进程、早期干预提供了新的途径,部分基因突变与特异性表型相关,可据此进行预后评价和遗传学咨询。
- 杨琼樊东升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
- 稳定表达hSOD1^(G93A)基因的肌萎缩侧索硬化体外细胞培养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 2013年
- 目的建立并鉴定稳定表达G93A型突变人超氧化物歧化酶(hSOD1G93A)基因的肌萎缩侧索硬化体外细胞培养模型。方法利用活化的树突状聚合物将空质粒、hSOD1WT、hSOD1G93A基因转染入VSC4.1细胞内,G418抗性筛选,从而建立稳定的肌萎缩侧索硬化体外细胞模型。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VSC4.1细胞系运动神经元标志物。蛋白印迹实验鉴定hSOD1WT蛋白、hSOD1G93A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模型生长曲线。结果VSC4.1细胞分化前表达ClassⅢβ-Tubulin、MNR2,分化后表达ClassⅢβ-Tubulin、MNR2、NF200、MAP2等运动神经元标志物。VSC4.1-hSOD1WT、VSC4.1-hSOD1G93A细胞均过表达人来源的SOD1,而VSC4.1-mock则不表达。与VSC4.1-mock、VSC4.1-hSOD1WT相比,VSC4.1-hSOD1G93A生长缓慢,在48、72 h细胞活力均低于VSC4.1-mock(P=0.031,P=0.000)、VSC4.1-hSOD1WT(P=0.001,P=0.000),其余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成功建立稳定表达hSOD1WT、hSOD1G93A基因的VSC4.1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发病与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高文超樊东升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突变转染
- 连枷臂综合征通气功能障碍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连枷臂综合征(FAS)患者通气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3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351例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临床资料,其中FAS患者22例,经典ALS患者329例.比较FAS组与经典ALS组用力肺活量(FVC)的差异.结果 FAS组的FVC占预计值百分比为(88.0±9.5)%,FVC占预计值百分比>80%和<80%患者分别有18例和4例;经典ALS组的FVC占预计值百分比为(84.3±16.8)%,FVC占预计值百分比>80%和<80%患者分别有201例和128例.FAS组的FVC占预计值百分比高于病程>12个月的球部起病经典ALS亚组和病程>12个月的上肢起病经典ALS亚组[(88.0±9.5)%比(80.0±14.8)%和(80.8±16.0)%;P =0.040和P=0.045].在FVC占预计值百分比<80%患者所占比例方面,FAS组低于上肢起病经典ALS亚组[18.2% (4/22)比42.8% (80/187),P=0.037],并且显著低于病程>12个月的上肢起病经典ALS亚组[18.2% (4/22)比48.5%(48/99),P=0.009].结论 在疾病的中后期(病程>1年),与上肢起病的经典ALS相比,FAS更少且更晚出现通气功能障碍,也更少及更晚需要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这对判断FAS患者的预后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 张华纲唐璐张楠樊东升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连枷臂综合征用力肺活量
- 中国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VAPB基因突变的研究
- 2015年
- 目的 通过对40例中国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FALS)家系先证者进行囊泡相关膜蛋白相关蛋白B (VAPB)基因突变检测,探讨中国FALS与VAPB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集2008至2011年确诊的来自中国大陆1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40个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家系的临床资料.利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先证者VAPB基因是否存在突变.结果 40个ALS家系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男女比例为1∶0.7,起病年龄平均(49±12)岁,上肢起病占52.5%,下肢起病占42.5%,球部起病占5.0%.全部40例先证者均未发现存在VAPB基因突变.结论 本研究为国内首个有关中国ALS患者VAPB基因突变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汉族FALS患者中,VAPB基因的致病突变可能是极为罕见.本研究对于研究和完善中国FALS的遗传易感性提供了数据.
- 张华纲唐璐张楠樊东升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
-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血浆microRNA-1285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选择性累及脊髓前角、脑干运动神经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的神经变性疾病。由于目前对于ALS的诊断缺乏“金标准”,且该病临床表现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临床上诊断有时较困难^[1-2]。
- 蔡宾樊东升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血浆神经变性疾病脊髓前角
- 肌萎缩侧索硬化模型鼠中microRNA-29b的表达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microRNA-29b(miR-29b)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该病诊断中的可能价值。方法:留取16只SOD1-G93A ALS模型鼠和16只野生型鼠脑皮质、脊髓、前肢肌肉组织和血浆,提取micro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方法检测miR-29b的表达量,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SOD1-G93A ALS模型鼠miR-29b对于ALS的诊断价值。结果:以U6 snRNA为内参,实验组SOD1-G93A ALS模型鼠脑皮质miR-29b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01)。按周龄分组,8、12和16周龄实验组SOD1-G93A ALS模型鼠脑皮质miR-29b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3个不同周龄的实验组vs.对照组显著性检验分别为P=0.044、P=0.018、P=0.045)。通过SOD1-G93A ALS模型鼠脑皮质miR-29b的相对表达量(以U6 snRNA为内参)对ALS进行诊断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85,如果以0.185 6为诊断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92.9%和71.4%。结论:miR-29b可能会成为早期诊断ALS的检测指标。
- 杨毅蔡宾樊东升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
- 中国内地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9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72基因六核苷酸重复片段异常扩增及其临床表型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通过检测中国内地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sALS)患者9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72(C90RF72)基因六核苷酸(GGGGCC)重复片段异常扩增的发生率,探讨其在中国内地sALS患者遗传背景中的作用,分析该重复片段异常扩增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联。方法收集401例确诊和拟诊级别sALS患者的DNA样本和临床资料,经荧光片段长度检测和重复引物PCR方法,检测DNA样本的C90RF72基因六核苷酸(GGGGCC)重复片段扩增情况。结果共检出3例患者(0.7%,3/401)携带C90RF72基因六核苷酸(GGGGCC)重复片段异常扩增,均为男性,发病年龄54~58岁,均以上肢无力起病,后延髓受累,病程15—40个月。未携带该重复片段异常扩增的398例患者六核苷酸(GGGGCC)重复片段的平均重复数为3.54±2.62(2—14)。结论中国内地sALS患者中存在C90RF72基因六核苷酸(GGGGCC)重复片段异常扩增,虽其发生率远低于欧美人群,但仍是我国sALS患者不容忽视的致病基因之一。
- 唐璐刘蓉蔡宾刘晓鲁叶珊马妍张华纲崔德华樊东升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表型
- 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小鼠保种过程中出现种系退化被引量:2
- 2013年
- 背景:SOD1-G93A转基因小鼠是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经典代表性疾病模型动物,然而对于这种转基因小鼠在保种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系退化现象却少有报道。目的:研究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小鼠在保种过程中出现的种系退化现象。方法:通过比较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疾病模型SOD1-G93A转基因小鼠在保种过程中不同代间的怀孕胎数、产仔数以及子代鼠中雄性和阳性小鼠所占得比例分析该转基因小鼠保种过程中生育能力的变化,并比较不同代间小鼠的起病时间、生存期以分析该转基因小鼠在保种过程中发病情况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第3,6代小鼠与第0代比较,其怀孕胎数、每胎产仔数、每只产仔数等均显著下降(P<0.05),且第6代小鼠中有一半以上雌鼠无法受孕。其子代鼠中雄性小鼠以及阳性小鼠所占的比例有下降趋势,但是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第6代小鼠与第1代比较其发病时间与死亡时间分别推迟了6.37d(P=0.004)和9.67d(P=0.02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以上结果显示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小鼠在保种过程中存在生育能力下降、发病及死亡时间推迟等种系退化现象。
- 蔡宾樊东升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疾病动物模型自然科学基金
- 血管生长素基因突变与中国汉族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关系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通过对31个中国汉族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FALS)家系先证者进行血管生长素(ANG)基因突变检测,探讨中国汉族FALS与ANG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集2009年至2012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31个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家系的临床资料.利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各家系先证者的ANG基因是否存在变异.结果 31个ALS家系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全部31例先证者未发现存在AN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突变.结论 ANG基因的SNP及突变在中国汉族FALS患者中可能非常少见.
- 张华纲张英爽唐璐张楠樊东升
- 关键词:DNA突变分析血管生成素
- 中国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1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43个中国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FALS)家系先证者进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突变检测,分析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探讨中国FALS患者SOD1基因的突变分布谱及其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集2008--2011年确诊的43个FALS家系的临床资料。利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方法,检测先证者SOD1基因突变,进一步与临床表型做关联分析。结果43个FALS家系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男女比例为1:0.6,起病年龄(48.1±11.8)岁,上肢起病23例,占53.5%,下肢起病18例,占41.9%,延髓部起病2例,占4.6%。在10例先证者中共发现9种SOD1突变类型,其中2种为未报道的新突变。9种突变类型中8种为错义突变,1种为缺失突变。SOD1基因突变总检出率为23.3%。结论中国FALS患者SOD1基因突变类型由原来的11种增加到19种。具有SOD1突变的FALS患者以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大多数SOD1突变的临床表型在不同的家系甚至同一家系中变异均较大。
- 张华纲唐璐张楠樊东升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超氧化物歧化酶突变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