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141055)
-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宋克东刘天庆马学虎郭文华崔占峰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牛津大学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人自体血清支持脐血源HSCs和MSCs共培养研究
- 2012年
- 考察使用cytodex-3微载体共培养人脐带血(UCB)来源的造血干细胞(HSCs)和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可行性,并评价其应用于未来临床治疗中的可能性.考虑到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要求,尝试采用采集于UCB的人自体血清(HAS)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胎牛血清(FBS),以期在体外共培养后可同时获得UCB-HSCs和UCB-MSCs.由于MSCs贴附的cytodex-3载体与悬浮的HSCs之间的密度差异,在共培养后自由沉降分离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干细胞将会十分容易.为优化培养条件,评估了用不同含量的HAS(2.8%、5.6%、8.3%和11.1%)对UCB-MSCs和UCB-HSCs扩增的影响.结果表明,5.6%HAS培养UCB-HSCs最优,扩增倍数达(1.88±0.33)倍,且同时对UCB-MSCs的扩增亦无很大影响.因此,共培养条件下的HAS最佳含量约为5.6%.所研发的共培养体系可为临床应用提供扩增的UCB-HSCs和UCB-MSCs.
- 宋克东刘天庆殷轶群郭文华方美云石芳鑫朱丽丽吴筱婷马学虎崔占峰
- 关键词:脐带血共培养
-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与脂肪干细胞共培养的作用距离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设计了一种细胞间距可调的trans well共培养方法,以研究脐带血来源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s)和人脂肪干细胞(human-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h-ADSCs)体外共培养时细胞间作用距离对造血干细胞扩增能力和脂肪干细胞在共培养后干细胞特性的影响。采用不同规格的砂纸打磨孔板的上壁面,经高精度游标卡尺测量,使两种细胞之间的有效接触间距为10--450μm不等。然后以h-ADSCs为基质细胞,分别考察HS/PCs和h-ADSCs在不同的作用距离下的共培养情况。其间每24小时对细胞进行计数,观察细胞形态。培养7天后对MNCs表面抗原CD34+、CFU-GM集落扩增倍数进行了检测;同时也对h.ADSCs表面抗原(CD13、CD29、CD34、CD44、CIM5、CD73、CD105、CD166、HLA-DR)及其多向分化潜能(成骨、成软骨、成脂肪)进行分析以鉴定其干细胞性能。结果表明,通过transwell共培养,细胞之间在作用距离为350gm时HS/PCs的扩增效果最好,其中造血MNCs扩增了15.1±0.2倍,CD34+扩增了5.0±0.1倍:扩增的h-ADSCs表达CD29、CD44、CD166,而不表达CD34、CD45,且在适当诱导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
- 宋克东刘天庆武爽郭文华郝永杰方美云石芳鑫朱丽丽马学虎崔占峰
-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造血干祖细胞TRANSWELL共培养
- 人脂肪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体外分离培养成人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探索其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的潜能。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干细胞并诱导其向脂肪、成骨和软骨细胞分化,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点,用油红、碱性磷酸酶、von Kossa和甲苯胺蓝染色鉴定其分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4、CD45及HLA-DR的表达,采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脂肪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并与5-氮胞苷诱导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分离培养的脂肪干细胞呈"梭形"生长,核大;流式细胞仪检测阳性表达CD44,CD105,阴性表达CD34,CD45及HLA-DR;脂肪、成骨和软骨的诱导分化证明所分离培养的细胞是间充质干细胞。血管紧张素Ⅱ诱导4周后,心肌肌钙蛋白cTn-I、缝隙连接蛋白43、肌球蛋白重链MHC呈阳性表达,但未见细胞的自发性搏动。脂肪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在一定条件下能向心肌样细胞分化,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心肌梗死的细胞源;血管紧张素Ⅱ能诱导人脂肪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可以用来替代传统的诱导剂5-氮胞苷。
- 宋克东张超刘天庆郭文华姜丽丽张文
-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细胞分化5-氮胞苷
- 低氧条件下微囊化成骨细胞调控造血干/祖细胞扩增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成骨细胞是造血干/祖细胞生态位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较低的氧分压则是这一区域的另一特点。本研究在体外模拟造血生态位区,考察成骨细胞在低氧环境中对造血干/祖细胞特性维持和数量扩增的调控作用。采用聚电解质络合法将成骨细胞包埋,随后与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NCs)分别在低氧(5%氧分压)和常氧(20%氧分压)培养箱中共培养,设置非共培养组作对照,培养7d。每天取样计细胞数,检测体系葡萄糖、乳酸浓度,并做CFU-Cs集落和CD34+含量检测。结果表明:经过7d的培养,低氧下与载成骨细胞GAC微珠共培养的CB-MNCs扩增了18.7±1.6倍;CD34+细胞含量由培养前的2.0%上升到2.5%,细胞数扩增了23.4±2.0倍;CFU-Cs产率为培养前的11.6±0.9倍。扩增效果显著优于常氧共培养和非共培养体系。析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成骨细胞对造血干/祖细胞扩增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而低氧条件只在成骨细胞存在时才有明显促进作用。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了解成骨细胞对造血干/祖细胞生长调节的作用机制以及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大规模扩增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 赵国峰宋克东刘天庆马学虎崔占峰
- 关键词:低氧共培养
- 低氧环境中微囊化成骨细胞支持造血干/祖细胞扩增被引量:1
- 2010年
- 在模拟骨髓造血壁龛(hematopoietic niche)的氧分压条件下,探讨微囊化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HSPC)体外扩增的支持和调控机理.分离培养人髂骨OB,采用聚电解质络合法将第3代的OB以密度为8×105ml包埋在直径为0.5mm的明胶-海藻酸钠-壳聚糖(GAC)微胶珠中.将微珠+造血干/祖细胞(A′组)、造血干/祖细胞(B′组)及微珠(C′组)置于6孔板,在5%氧分压下进行培养.同时在20%常氧条件下设置同样分组培养作为对照(A,B,C).通过流式细胞分析和半固体细胞集落培养,观察比较各培养体系中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并检测体系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变化以探讨作用机理.经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人成骨细胞在微珠中分散均匀,生长状态良好.微珠内部有丰富的孔道供营养物质传递,有大量造血干/祖细胞弱黏附于微珠表面.经过7天的培养,A′、B′、A、B四组造血细胞的扩增倍数分别为(49.0±4.6),(3.3±0.5),(17.7±1.2)和(1.9±0.2).A′、B′、A组的CD34+细胞分别扩增了(87.6±8.3),(2.2±0.3)和(14.9±1.0)倍,B组则出现下降.A′、B′、A、B四组CFU-Cs集落扩增倍数分别为(9.8±0.8),(3.5±0.4),(6.9±0.7)和(2.6±0.2).低氧共培养体系比常氧共培养体系和非共培养体系对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有更大的促进作用.A′、B′、C′中IL-6和LIF含量明显高于对应的A、B、C组,与扩增倍数的差异相对应.微囊化成骨细胞对造血干/祖细胞扩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氧分压接近体内造血壁龛氧环境,在此环境中成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量增多并通过其对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进行调节.
- 宋克东刘天庆赵国峰武爽方美云石芳鑫朱丽丽马学虎崔占峰
- 关键词:低氧共培养
- 包埋PLGA微球的可控释壳聚糖支架材料的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为解决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内部营养供应不足的问题,将营养物质包埋在聚合物微球内再植入支架,通过微球内营养物质的控制释放保持支架内部营养物质浓度的持续均匀性。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外包被材料,采用复乳法(w/o/w)制备聚合物微球,然后将该微球与壳聚糖溶液混合,冻干形成支架。以BCA法检测载药微球自身的释放情况以及其植入到支架后的释放情况,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载药微球的结构以及其植入支架材料后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微球形态圆整,粒径范围在27~55μm之间。壳聚糖支架呈多孔状结构,1%壳聚糖支架孔隙率、吸水率和降解率分别为(92.99±2.51)%、(89.66±0.66)%和(73.77±3.21)%。体外释放显示:微球可以持续释放所包埋的蛋白,突释较小,168h后PLGA微球的累积释放量为(20.24±0.83)%。电镜照片显示,微球植入支架后,与支架结合紧密,微球结构没有发生明显改变。168h后支架内部蛋白浓度为(11.44±1.81)×10-2mg·mL-1。相比传统靠外部培养基自由扩散到支架内部为支架内细胞供养的方法,营养物质或细胞因子包埋在控释微球中并与支架材料复合成可控释支架,可以长时间维持支架中这些因子的浓度均匀,从而为组织工程提供理想的支架材料。
- 宋克东刘天庆郭文华梅冠宇姜丽丽马学虎崔占峰
- 关键词:PLGA微球BSA
- 人体吸脂源干细胞与脂肪细胞共培养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通过共培养人脂肪干细胞(hADSCs)与脂肪细胞来诱导hADSCs成脂分化。将hADSCs和脂肪细胞分别采用1:5、1:1、2:1和5:1共4个比例,在Transwell中进行共培养。共培养8d后,用油红O和台盼蓝对共培养后的hADSCs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其成脂分化情况。此外,将共培养时间延长至20d,进行油红O和台盼蓝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及hoechst33342/PI死活染色以检测其成脂分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油红O和台盼蓝染色结果显示共培养8dhADSCs具有较高活性,但并不能成脂分化;而油红O和台盼蓝染色及hoechst33342/PI死活染色结果显示共培养20d后,hADSCs亦具有高活性但仍不能成脂分化;然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共培养20d后hADSCs的CD105表达有所减弱。研究结果表明:hADSCs与脂肪细胞共培养尚不能促使hADSCs成脂分化。
- 宋克东郭文华刘天庆宁睿明鲍春雨马学虎
- 关键词:脂肪细胞脂肪干细胞共培养成脂分化
- 壳聚糖-胶原基可注射水凝胶制备及生物相容性检测被引量:1
- 2011年
- 制备了可注射的新型温敏性壳聚糖-甘油磷酸钠-胶原(chitosan-glycerophosphate-collagen,C-GP-Co)水凝胶并检测了其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生物相容性.首先将体积分数2.2%的壳聚糖溶液与质量分数50%的B.甘油磷酸钠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将2mg/mL胶原溶液加入上述溶液中混合得到壳聚糖-甘油磷酸钠-胶原水凝胶;随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测定了37℃时的成胶时间并测量水凝胶中提取培养基的渗透压;最后将分离、培养和免疫表型鉴定后的ADSCs接种在C-GP—Co水凝胶中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形态,并用Live/Dead Viability-Cytotoxieity试剂盒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状况,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C—GP—Co水凝胶37℃的成胶时间为12min,水凝胶内部呈海绵状多孔结构,水凝胶中提取培养基的渗透压为310-330mmol/kg.培养7d后,C-GP-Co水凝胶表面的ADSCs贴壁生长,并显示出良好的细胞活性.上述结果表明制备的C-GP-Co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ADSCs生长增殖的良好支架.
- 宋克东刘天庆姜波李瑞鹏张文姜丽丽马学虎崔占峰
- 关键词:水凝胶壳聚糖胶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