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1385)
- 作品数:20 被引量:521H指数:9
- 相关作者:叶玉瑶张虹鸥吴旗韬苏泳娴章文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地理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PCA-SOM的深圳产业空间结构被引量:6
- 2014年
- 利用深圳市企业空间分布数据,以街道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因子达到产业变量降维和抽象目的,在此基础上构建SOM神经网络进行聚类分析,通过PCA-SOM耦合模型实现了对城市内部产业空间分类和结构描述。研究表明:街道的产业功能可以通过提取各产业企业分布数据的主成分因子来表征;PCA-SOM耦合模型将深圳产业空间划分为六种类型区,分类结果与实际吻合;深圳城市产业结构存在空间分异,有别于传统城市的同心环形模式,深圳城市中心区位于地理空间的底部,以集聚型现代服务业为中心、整体呈扇型辐射,并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深圳东部分区产业功能现状仍不明朗,需要对该区域做进一步的空间结构规划和政策支持,以形成多中心的产业辐射模式。
- 章文王佳璆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SOM聚类
- 基于生态系统视角的企业增长模式分析——以深圳为例
- 2015年
- 文章基于企业生态系统理论,以深圳为例,使用生态生长模型定量分析深圳企业增长趋势,引入多智能体进一步模拟和探讨了企业密度依赖下的增长过程。研究表明政策的重点应放在保障企业的生态发展环境上,深圳企业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企业应进行技术和组织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采用多智能体模型能较好实现对企业增长模式的模拟。
- 张莉章文
- 关键词:企业生态系统多智能体
- 深圳产业演进规律及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3
- 2014年
- 根据1979—2012年深圳企业数据,以ADF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企业时序变量为1阶单整序列,继而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检验,结合VAR和VEC模型计量结果,探讨了深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在演进过程中的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因果关系和动态冲击影响,并基于企业区位熵法对产业演进结果的空间表现形态进行了分析,发现深圳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协整关系,第三产业企业增长是第二产业企业出现的Granger原因,脉冲响应函数反映两者相互的动态影响,产业协同演进结果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分异现象。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城市产业合理演进。
- 章文吴洪乔纪纲
- 关键词:产业演进
-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港珠澳大桥时空压缩效应被引量:74
- 2012年
-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和城市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跨江通道建设可极大提升海湾两岸城市群之间的交通和经济联系,因此研究跨江通道对海湾地区空间格局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针对先前可达性模型中对非交通网络栅格均质化处理的局限,在模型中对非交通网络栅格增加自然(水面、海拔、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影响因素处理,对既有分析模型进行改进,使得交通可达性更符合实际情况。应用该改进模型计算了港珠澳大桥两种情景下珠三角区域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变化,探讨港珠澳大桥对中心城市时间和费用可达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时间可达性分析中,在珠三角中心城市中,香港和珠海的时间可达性提高最多,而其他城市则影响较弱;②费用可达性分析中,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可极大减少香港和珠海往珠三角西岸和东岸的运输费用,同时,不同的大桥通行费用情况下,费用差异产生影响的空间范围差别相同,而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则有所差别。基于时间和费用可达性的变化,进一步讨论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产生的影响。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能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区位优势,促进区域融合和经济发展;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跨界交通需求,将成为珠江口南部的重要通道,改变珠三角地区的交通空间格局。研究对产业影响表现有所差异,香港在商贸和服务业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而西岸地区的旅游业和房地产将不断受益。最后分析了政策和其他交通通道建设对港珠澳大桥的影响。
- 吴旗韬张虹鸥叶玉瑶苏泳娴
- 关键词:港珠澳大桥珠三角交通可达性
-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产业发展适宜性综合评价——以广东为例被引量:8
- 2011年
- 从世界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石化产业还是钢铁工业,重心均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亚太地区逐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石化区和钢铁生产基地。从我国的发展趋势看,消费市场广阔但供应相对不足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华南沿海地区成为今后产业发展的热点,但资源环境压力迫切要求合理的生产力布局。围绕产业合理布局这一问题,引入生态位理论,提出产业集群生态位概念,在态势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系统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得到生态位最高的一批产业集群所在地,因此得到产业发展区位选择的目标地。最后以广东省为例展开案例研究,最终得到了相应的结论。
- 陈凤桂张虹鸥陈伟莲周章伟
- 关键词:产业集群生态位区位
- 山区县生态发展的路径探索——以广东省阳山县生态发展规划为例被引量:6
- 2012年
- 要"生态"还是要"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山区的两难选择。"生态发展"为山区"既要生态也要发展"提供了一条现实的路径。文中从生态发展的思想渊源与内涵出发,对山区县生态发展的动力机制、总体路径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将其理念融入广东省阳山县的生态发展规划。研究表明,生态发展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巨系统的正向演进过程,其动力来自于自然、经济、社会系统内部,其实现也有赖于自然、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的和谐统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认为山区县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城镇化以及民生保障等四项内容,四者作为生态发展的基本线索,应始终贯穿于山区生态发展过程之中。文中尝试性地将上述四项内容融入到阳山县生态发展规划的内容体系中,以生态保护框架的建立为基础,以产业多元化、城镇特色化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较好地解决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对于其他山区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叶玉瑶张虹鸥陈静廖开怀
- 关键词:生态发展动力机制
-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及空间可分性研究——以深圳市为例被引量:2
- 2015年
-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各自具有聚集特性,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可不受制于空间约束,通过信息通信和交通运输使得与制造业在空间上具有可分性。现有产业空间可分性研究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有效的测度指标。本文利用全局和局域Moran指数及其双变量变体,结合Moran散点图和LISA图,对深圳市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空间关联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深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自相关性明显,且两者具有空间可分性,这为合理进行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规划布局提供了新思路。
- 章文李彦张莉
-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MORAN指数
- 深圳企业GIS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 2015年
- 针对深圳市城市内部企业空间分布相关研究较少、城市产业空间结构规划缺少相关参考的问题,该文基于2012年数字城市数据,采用区域密度模型和地统计学GIS分析方法,从整体模型、方向变异性等方面展开对深圳企业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深圳企业分布密度基本呈现从市中心向外递减的规律,在同一数据来源下运用圈层距离采样法能提高企业区域密度模型拟合精度;同时计算结果显示:相比人口分布,深圳企业空间分布更符合克拉卡模型,通过半异函数揭示出深圳企业对周边地区亦产生影响力。
- 章文张莉王佳璆
- 地理区位因子对建设用地扩展的影响分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被引量:23
- 2010年
-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8、1998、2006年3个时相的建设用地解译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手段,定量分析了地理区位因子对建设用地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区位因子,包括离城市中心距离、离干线公路距离、离海岸线距离以及地形等因素会对建设用地扩展的方向、规模、强度等产生重要影响。地理区位因子对建设用地扩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作用,受中心城市集聚与扩散作用以及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建设用地扩展围绕城市中心呈现距离递变规律,并向郊区、临路、临海以及平原区等优势区位集聚,从而使建设用地扩展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指向性,即郊区指向、道路指向、海洋指向和平原区指向。
- 叶玉瑶张虹鸥刘凯吴旗韬
- 关键词:建设用地扩展珠江三角洲
- 城市空间结构对碳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2年
- 城市空间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是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中一项重要的科学命题。其中,城市空间结构对于城市交通及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影响是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国外学者围绕影响城市交通及其碳排放的城市空间结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展开了大量细致深入的实证研究,并据此提出了利于节能减排的空间结构模式与调控策略。研究方法上,国外学者多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建立空间结构要素与交通能耗的综合关系模型来说明二者的关系,并且越来越倾向于在模型中引入一系列社会经济变量,以便更好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对于交通的影响。相比之下,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基础数据以及定量研究较为缺乏。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建立相关的公共数据平台,加强实证研究和方法创新,通过交通出行建立城市空间结构与碳排放的科学联结。
- 叶玉瑶陈伟莲苏泳娴吴旗韬
-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