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A810020)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9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艳娥陈晓莉钟海任艳妮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财经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乡村治理精英转型问题探讨——以苏村党支部为例被引量:3
- 2009年
- 新形势下,作为农村正式权威结构核心的村党支部正面临传统精英向法理型精英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村民对体制精英原有的信任关系破裂,村支书权威受到质疑,甚至被颠覆,乡村治理由此陷入困境。突破村级党组织治理困局的出路在于建立协商型治理秩序,通过规范治理主体行为,完善治理规则和制度,使村级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及村民在互动协商中重构信任关系,恢复治理秩序,实现乡村"善治"。
- 陈晓莉
- 关键词:村庄权力结构村党支部合法性困境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及治理思路被引量:3
- 2009年
- 城乡一体化既是社会利益增长的过程,也是城乡不同利益主体相互碰撞、冲突,社会矛盾频仍的过程。这些社会矛盾类型繁多,成因复杂,危害较大。因此,政府不仅要通过制定公平公正的农村社会政策以反映农民利益诉求、重建社会信任,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矛盾,而且还要针对已发生的矛盾纠纷构建便捷、高效、低成本、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在不断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的过程中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稳步发展。
- 陈晓莉
-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社会矛盾
- 乡村公共事务决策中的村民代表——基于一个案例的调查被引量:1
- 2010年
- 本文是关于一个村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实践的个案研究,主要利用一个村庄的日常政治生活的材料反映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运作状况及其实施效果。研究认为村民代表能否在村级治理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中发挥效能,不仅与制度建设有关,而且与村庄治理多元主体间的民主协商以及村庄社会信任分不开,三者缺一不可。乡镇政府、村级自治组织需要通过与广大村民及其代表共同遵守一定的制度和规则,在理性协商的基础上处理乡村公共事务。其中任何一方主体的"缺位"、"错位"、"越位"都是对协商民主的损害。这样做的结果,既可以防止村民自治蜕变为村干部自治,又能够纠正乡村治理主体行为关系的紊乱。
- 陈晓莉
- 关键词: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善治
- 论村民委员会作为乡村社会维权性组织的可能与路径
- 2009年
-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权益问题,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应成为维护乡村社会权益的组织依托;当前在我国乡村治理的实践中,乡村自治性组织的维权性功能存在着缺位、错位和异化的现象,这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着力构建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根本的乡村治理新机制,推进乡村自治组织的社会性复归;通过政治环境的发展、制度机制的重构、文化观念的培育,挖掘和塑造村民自治性组织作为村民群众维权性组织的组织资源和实践能力。
- 张艳娥
- 关键词:农民权益农会
- 乡村治理改革与村民自治完善被引量:5
- 2009年
- 20世纪初以来,国家政权逐渐开始扩张,历代政权都竭尽全力企图将国家权力延伸到乡村社会,以此来汲取政权建设和社会发展资源。在总结20世纪上半叶几乎所有尝试失败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后逐渐确立起村民自治,真正开启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村民自治又陷入一种"设计原则相悖"及治理性困境的"十字路口",这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本文认为,村民自治的走向应不断强化村治的实体性与"草根性"、自主性与多样性。
- 钟海
- 关键词:乡村治理村民自治
- 关于乡村治理主体几个相关问题的分析被引量:69
- 2010年
- 当前,围绕乡村治理主体的整体性研究一直是乡村治理研究的薄弱点。随着乡村治理实践进程的推进,乡村治理的研究重心必将从当前以静态的治理模式讨论为主走向以动态的治理主体研究为主;对于乡村治理主体内涵和类型的界定,目前仍然是模糊和混乱的,需要进行理论的梳理和规制;各治理主体的地位界定和作用的模式要放在特定的乡土资源中作具体分析;对于乡村治理主体的行为关系研究当前宏观制度上聚焦于两委关系和乡村关系上,而对微观行为主体关系的考察上则使用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多中心治理是乡村治理的未来走向,这一点凸显了乡村治理主体研究的潜在价值。
- 张艳娥
- 关键词:乡村治理多中心治理
- 多元化乡村治理主体的治理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被引量:21
- 2012年
- 乡村治理是包括政府组织和乡村社会以及其他主体在内的一种多元主体围绕公共权力与资源有效配置展开的活动。多元主体凭借什么样的治理资源参与乡村治理,这些治理资源是否配置合理、有效利用,直接关系到其治理能力的强弱和治理效果的好坏。文章在梳理了乡村治理主体可资使用的各种治理资源的基础上,分析了凭借各种资源参与乡村治理的多元主体行为关系及治理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资源优化配置、多元主体互动合作的有效路径。
- 任艳妮
- 关键词:乡村治理优化配置
- 权利下乡: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重构的根本被引量:4
- 2009年
- 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政权下乡"、"政党下乡"、"行政下乡"等过程,完成了国家的"权力下乡"的任务;当前的乡村社会发展,需要从根本上重构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促进乡村社会的自我发育,推进"权利下乡"是重构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的根本;推进"权利下乡"需要合理界定国家与乡村社会的权力边界、树立合理公正的执政理念、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和制度。
- 张艳娥
- 关键词:国家权力乡村社会农民权利权利贫困
- 社会资本变迁视域下我国乡村有序治理探微被引量:2
- 2010年
- 农村社会资本是乡村有序治理的重要因素,其结构及变迁对乡村治理造成一种复合性的双重影响,即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1980年代后,农村社会资本正处于一种承继与消逝、异化与新生的新旧裂变之中。当前,应积极培育农村社会资本,依此实现乡村善治。譬如,推进民主法治社会建构、加快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村民自治实体性价值、培育现代专业化农村组织及提高农民现代公民意识等。
- 钟海
- 关键词:农村社会资本乡村治理法治社会村民自治
-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实际效能及其完善——基于对苏村的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我国村民自治实践已经走过20年的历程,以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基层民主决策制度正逐渐普及,并成为村级治理中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真要从制度设计变成日常行为尚需时日。文章在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对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运行的具体状况和实际效能及其对村民自治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制度、组织和能力建设,是逐步提高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效能、促进基层民主良性运转的重要途径。
- 陈晓莉
- 关键词:村民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