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3JJD720006)
-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4
- 相关作者:刘湘溶罗常军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被引量:11
- 2014年
-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我国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依据是党的十八大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核心,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在于政府的简政放权。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应着力在综合性上下功夫,建立综合性的领导决策机制、综合性的行政管理职能、综合性的法律政策体系、综合性的政绩评价考核标准、综合性的宣传教育格局和综合性的配套改革实验区。
- 刘湘溶
- 关键词:生态文明
- 生态文明建设:文化自觉与协同推进被引量:4
- 2015年
- 生态危机在实质上是人类存在方式的危机,它以人口膨胀、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为主要表现。走向生态文明,不但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是扼制乃至消除生态危机的总对策。生态文明建设不但有赖于人的文化自觉,需要一个文化启蒙或思想解放的历史过程,而且必须整体谋划,作为系统工程协同推进。
- 刘湘溶
- 关键词:生态文明文化自觉
-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环境教育被引量:8
- 2015年
- 文明是一个属人的范畴。生态危机的人为性和生态文明的为人性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人,在于培养出具有生态化人格的现代公民,这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亦是它的归属。培养具有生态化人格的现代公民离不开环境教育,环境教育不但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且是一种综合教育和终身教育。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必须把具有生态化人格现代公民的培养当成自己的宗旨与目标,并对生态化人格作出确当的把握。
- 刘湘溶
-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教育
- 生态文明建设三题被引量:1
- 2015年
- 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要坚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理想,实现发挥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优化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目标。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两个问题,即改革的动力何在,改革的支点何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发展问题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践行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把握又好又快,好字当头,好快并举的根本要求。
- 刘湘溶罗常军
- 关键词:生态文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学发展观
- 文化生态学与生态学思维方式被引量:7
- 2016年
- 文化生态的研究即对文化的生态学研究,这一研究以生态学的成熟为背景,应运用生态学之成果,尤其是运用生态学思维方式加以指导。生态学思维方式是辩证思维方式的现代形态,它具有强调整体、关注未来和追求和谐的三大特征。
- 刘湘溶
- 关键词:文化生态生态学
- 生态环境的治理与责任被引量:6
- 2015年
- 生态危机的全球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情况更不容乐观,这使得我国将生态环境治理提上了优先的议事日程。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道德、法治与科技三管齐下,为此必须强化责任担当,构建合理而完整的责任观,其内容为: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承担共同而有区别之责;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政府、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各履其职,各负其责;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广大公众人人有责。由于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科研机构与科技工作者扮演特殊角色,发挥特殊作用,所以理应承担特殊责任:一是要正视科学技术引发的生态问题,二是要提高科学技术创新的生态意识,三是要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科技水平。
- 刘湘溶刘湘溶
- 关键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