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I39B02)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忠王震吕蓉李素萍李敏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省血液中心安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低温冻存后生物学鉴定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经低温冻存复苏后的生物学特性,验证其是否仍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特征。方法用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脐带,分离诱导获得HUC-MSCs,传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加入冷冻保护剂(10%DMSO+40%FBS+50%DMEM/F12)后将其冻存于-80℃冰箱过夜,再转入液氮气相中保存1个月后复苏。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复苏后贴壁生长细胞的形态;台盼蓝拒染法比较冻存前后细胞活力;MTT法测定HUC-MSCs的增殖活性,比较冻存前后HUC-MSCs增殖活性的差异;流式细胞仪检测HUC-MSCs经冻存复苏后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复苏后HUC-MSCs进行成骨诱导分化培养,检验其是否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果 HUC-MSCs经低温保存复苏后,细胞仍保持贴壁生长等外形特征,复苏后HUC-MSCs存活率为91.17%;增殖活性与未冻存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表面高表达CD105、CD73、CD71、CD90、CD29、CD44、CD13抗原,低表达或不表达CD34、CD133、CD45、CD14,HLA-DR、CD86、CD83、CD80、CD1α;复苏后HUC-MSCs具有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能力,细胞经茜素红、ALP和Von-Kossa′s染色呈阳性反应。结论经冻存复苏后的HUC-MSCs保持了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形态,其表型满足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要求,仍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
- 李素萍王震吕蓉王超邢昕郭晓婕刘忠
-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 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及保存的优化研究
- 2011年
- 目的优化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制备及保存的方法。方法采集符合要求的足月顺产或剖宫产新生儿脐带血,采用二次回浆法分离制备脐带血有核细胞并与传统离心法比较。对分离制备的脐血有核细胞采用不同的降温速率进行低温保存研究,优化降温速率及程序降温终止温度。结果采用二次回浆法和传统离心法分离制备脐带血有核细胞,其总数(×109)分别为1.52±0.89和1.11±0.35,回收率(%)分别为92.12±5.78和86.94±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造血干细胞在4℃~-40℃降温过程中,采用1℃/min和5℃/min的降温速率,细胞回收率(%)分别为92.4±2.3和84.7±2.4,P<0.05;在-40℃~-90℃时,采用l℃/min或5℃/min的降温速率,细胞回收率(%)分别为91.1±1.9和90.3±2.8,P>0.05。在程序降温仪降至-90℃和-130℃后移至液氮,细胞回收率(%)分别为91.1±2.1和92.3±1.9,P>0.05。结论二次回浆法能提高脐带血制备有核细胞数;脐血干细胞保存优化的方法为4℃~-40℃时采用1℃/min的降温速率,再以5℃/min的降温速率降至-90℃后移入液氮保存。
- 刘忠周学勇吕蓉李敏王震李铃
- 关键词:脐带血干细胞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成骨细胞的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方法人脐带经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后于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通过传代作纯化和扩增;采用倒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及细胞周期;以含有成骨细胞诱导剂(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抗坏血酸)的DMEM/F12培养基对传至第3代的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并对诱导后细胞作成骨细胞检测。结果经酶消化后,细胞贴壁生长,主要呈"成纤维样",但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细胞质突起多,细胞核大而疏松,核仁明显;第1、3、5、7代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同;细胞表面表达CD105、CD90、CD44、CD29及CD13,不表达CD34、CD45、HLA-DR;培养至第4代的细胞约72.724%的细胞处G1期、S期的细胞仅占18.069%,第6代时G1期细胞约为83.875%、S期为9.606%左右;细胞经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线粒体明显增多,出现较多的基质小泡、髓样体和空泡状结构,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呈强阳性,茜苏红染色和Von-Kossa染色显示细胞有钙盐沉积并形成钙结节。结论人脐带中分离及培养扩增细胞具有MSCs的基本特性,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
- 刘忠李素萍杨宏友王震吕蓉吴炳方勤李敏吴学忠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人脐带体外培养成骨细胞
- 荧光定量PCR法从母体血浆检测胎儿RhCcE血型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PCR(FQ-PCR)法从母体血浆中检测胎儿RhCcE血型,用于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的产前诊断。方法采集孕期8~20周的妇女血浆,采用QIAampDNA Mini方法从母体外周血中提取游离胎儿DNA,用FQ-PCR法检测胎儿DNA的RhCcE基因型,预测胎儿血型。与胎儿脐带血标本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价采用FQ-PCR法从母体检测胎儿RhCcE血型的准确性。结果 46例RhE阴性母体血浆中检测出18例RhE血型阳性,与胎儿脐带血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准确率100%;36例Rhc阴性母体血浆中检测出24例Rhc血型阳性,与胎儿脐带血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准确率100%;从35例RhC阴性母体血浆中检测出10例RhC血型阳性,与胎儿脐带血检测结果相比漏检2例,准确率94%。结论 FQ-PCR法能够在孕早期检测出胎儿Rh-CcE血型,可以用于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的产前诊断。
- 李玲刘忠杨美霞邓余翠刘萍姚余有
- 关键词:幼红细胞增多症胎儿荧光定量PCR胎儿DNA
- 荧光定量PCR法在不同孕期通过母体血浆检测胎儿RhCcE血型
- 2012年
-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PCR法(FQ-PCR)在不同孕期通过母体血浆检测胎儿RhCcE血型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采集孕期8~38周的孕妇外周血334份,分离血浆,提取游离胎儿DNA,用FQ-PCR方法检测胎儿RhCcE血型,利用胎儿脐带血标本检测的结果做验证。结果在妊娠8~≤12、13~≤20及21~38周的孕妇中,RhCcE血型各基因型的FQ-PCR检测结果与脐带血血清学检测结果比较:C基因型正确率分别为94.1%(16/17)、91.6%(22/24)、100%(18/18),漏检率为5.9%(1/17)、8.3%(2/24)、0%(0/18);c基因型正确率分别为97.6%(41/42)、100%(55/55)、100%(30/30),漏检率为2.4%(1/42)、0%(0/55)、0%(0/30);E基因型正确率分别为97.8%(46/47)、98.4%(60/61)、100%(35/35),漏检率为2.1%(1/47)、1.6%(1/61)、0%(0/35)。结论随着孕期的增加,FQ-PCR法检测胎儿RhCcE血型的准确性相应增加,孕晚期时达100%。
- 李玲陈青王震杨美霞邓余翠刘萍吕蓉周娟刘忠
- 关键词:孕期母体血浆胎儿DNA新生儿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