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154)
-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4
- 相关作者:蔡全才李兆申王和兴陈跃钱维更多>>
-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92914部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直肠腺瘤与息肉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早期阶段进展期腺瘤、单纯腺瘤和增生性息肉患者体内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基于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研究对象来自2014—2015年长海医院门诊的肠镜受检者。共纳入进展期腺瘤患者88例、单纯腺瘤患者32例与增生性息肉患者30例(二者均为良性病变)以及130位无结直肠疾病的肠镜受检者(对照组)。收集肠镜检查前研究对象的粪便样本,对细菌16S rDNA中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得到粪便样本的细菌组成,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学分析和细菌相对丰富度比较分析。结果进展期腺瘤、良性病变患者和对照组肠道菌群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05),而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在进展期腺瘤患者粪便中发现牙周病相关细菌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显著上升(P值均小于0.001);益生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P=0.018)、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P=0.001)和Streptococcus dentisani (P=0.028)丰富度显著降低。在良性病变组中观察到益生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P=0.044)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P=0.001)的上升,丁酸梭菌下降(P=0.007)。结论进展期腺瘤、单纯腺瘤和增生性息肉患者的肠道菌群整体构成发生显著变化。进展期腺瘤患者体内牙周病致病菌丰富度上升、益生菌丰富度下降;良性病变患者某些益生菌丰富度发生变化。肠道菌群可能在结直肠癌早期阶段发挥作用。
- 于鑫张永镇于恩达王娜帅群闫飞虎蒋露芳王和兴刘健翔陈跃李兆申蔡全才姜庆五
- 关键词: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
- 初查结肠镜阴性人群结直肠肿瘤发生风险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调查初查结肠镜结果阴性人群再次进行结肠镜检查情况,探讨不同性别、年龄、风险等级人群在不同时间间隔结直肠肿瘤的发生风险.方法 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设计,利用自制调查表对199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在长海医院初查结肠镜结果阴性无症状平均风险人群进行电话随访.调查内容包括初次结肠镜检查以后所有结肠镜检查情况、结直肠癌危险分层相关因素(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糖尿病病史、绿色蔬菜摄人情况、腌制食品摄人情况、油炸熏制食品摄人情况、白肉摄人情况)等.采用寿命表生存分析法研究不同性别、年龄、风险等级人群发生结直肠肿瘤的累积风险.结果 共纳入455例研究对象,有91例发生息肉病变,24例发生腺瘤病变,9例发生进展期肿瘤病变,初查结肠镜阴性人群5年后结直肠息肉、腺瘤、进展期肿瘤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1.9%、4.2%和2.0%.12年进展期肿瘤的累积发生率为3.9%.男性发生息肉病变的风险高于女性(x2=8.142,P=0.004);年龄≥60岁人群发生息肉病变的风险高于年龄<60岁人群(x2=6.321,P=0.012);高风险组人群发生息肉病变的风险高于低风险组人群(x2=4.082,P=0.043).结论 对于初查结肠镜结果阴性人群,结直肠息肉、腺瘤、进展期肿瘤5年的累积发生率均较低,12年内发生进展期肿瘤的风险也较低.
- 王域玲于恩达钱维杨帆朱伟张永镇李兆申蔡全才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结肠镜
- 抗EGFR单抗与抗VEGF单抗联合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Meta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以Meta分析方法探讨抗EGFR单抗与抗VEGF单抗联合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Ovid/EMBASE,Cochrane等数据库及相关组织的会议文章获得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两名研究员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 2.15.1统计软件中的“Meta”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包含了5个研究、共2 059例患者。与对照组仅用单种单抗治疗相比,试验组使用两种单抗联合治疗转移性大肠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更短[RR=1.12,95% CI(1.05~1.19)];总体生存时间[RR=1.17,95% CI(0.98~1.40)]、总体缓解率[RR=0.97,95% CI(0.89~1.07)] 无明显差别。试验组的3/4级皮肤毒性[RR=12.62,95% CI(1.90~83.84)]、3/4级感染[RR=1.53,95% CI(1.13~2.08)]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4级胃肠道不良事件[RR=1.48,95% CI(0.79~2.77)]和3/4级静脉血栓[RR=1.18,95% CI(0.84~1.65)]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3/4级高血压[RR=0.61,95% CI(0.42~0.87)]和3/4级神经系统不良事件[RR=0.54,95% CI(0.37~0.80)]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与单种单抗治疗相比,两种单抗联合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更短,总体生存时间和总体缓解率无明显改善,皮肤毒性和感染等常见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上升。
- 钱维陈国昌张永镇朱伟李兆申蔡全才
- 关键词: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大肠癌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 结直肠癌患者维生素D受体对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表达对血浆促炎性因子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情况。[方法]纳入初次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130例和年龄、性别成组匹配的对照(无结直肠疾病的受检者)130名,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量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VDR表达水平,并将患者分为VDR高表达组以及VDR低表达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浆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s TNFRⅡ)水平,对研究对象粪便样本中细菌的16S r DNA进行测序得到肠道菌群构成与丰富度。[结果]VDR低表达组患者血浆s TNFRⅡ与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VDR低表达组s TNFRⅡ显著高于VDR高表达组(P=0.027)。VDR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得到的差异细菌不同,VDR低表达患者体内Fusobacterium varium、Ruminococcus torques等6种细菌有显著升高。[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体内VDR受体表达可能影响了血浆促炎性因子和肠道菌群变化。
- 于鑫张永镇于恩达王娜帅群闫飞虎蒋露芳王和兴刘健翔陈跃李兆申蔡全才姜庆五
- 关键词:维生素D维生素D受体促炎性细胞因子肠道菌群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