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0JJD710013)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刘森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虚无
  • 1篇虚无主义
  • 1篇哲学
  • 1篇社会批判
  • 1篇社会批判理论
  • 1篇神话
  • 1篇事化
  • 1篇启蒙
  • 1篇启蒙辩证法
  • 1篇物象化
  • 1篇恐惧
  • 1篇焦虑
  • 1篇法兰克福学派
  • 1篇《启蒙辩证法...
  • 1篇辩证法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刘森林

传媒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现代哲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重思“物化”--从Verdinglichung与Versachlichung的区分入手被引量:8
2012年
马克思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传统中,“物化”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有关讨论却极少注意到,中文的“物化”对应着两个德文词:Verdinglichung与Versachlichung。在相关的汉译中,这两个词很不统一:Verdinglichung一般被译为“物化”,
刘森林
关键词: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
启蒙与焦虑:以《启蒙辩证法》为核心的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启蒙辩证法》对启蒙的反思致力于揭示启蒙的情感根基。启蒙就是彻底而神秘的焦虑,启蒙源自一种深层的恐惧。在启蒙、主体性蕴含着的焦虑中,主体与客体的距离是关键:疏远是消除焦虑与恐惧的基本策略,是撇开个性、特殊性而普遍化的关键所在。哲学、宗教、神话、巫术作为消除焦虑与恐惧的方式,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启蒙不再与神话、诗完全对立,而是包含着某种神话。启蒙暗含着的主体化策略有贬低世界和把世界理性化两种形式。它们都具有深层的情感根基,都是焦虑与恐惧的表现。启蒙对自身情感基础的解释不是为了否定启蒙,而是进一步唤醒启蒙,因而是启蒙自身推进的体现。它表明启蒙仍未完结,哲学仍富有批判性力量,尽管这样的哲学不再与神话和诗完全对立。
刘森林
关键词:启蒙焦虑恐惧神话哲学
从物化到虚无:关联与重思被引量:2
2011年
作为一个现代性反思的概念,"物化"应予以细分。分别对应Verdinglichung和Versachlichung的是"物化"与"物象化"("事化")。"物象化"("事化")是切入问题的关键,它意味着制度愈来愈成熟、规范、严格、见事(物)不见人。是着眼于其效率的提高还是对个性的压抑?无论如何,立场的选取,相应的认知方式,都会驱使"虚无"问题的呈现。"虚无主义"意味着一种现代化的方案,意味着一种整合各种价值的雄心,一种整体地把握世界的冲动,更意味着难以割舍的主体性立场。这个主体性立场规定着谈论"物化"与"虚无"的基本边界。
刘森林
关键词:物象化事化虚无虚无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